一种高效率管带结构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05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率管带结构的换热器,所述散热芯体包括扁管和翅片,所述翅片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与扁管焊接,所述横板与竖板焊接,横板的内部开设有扰流孔,横板的顶部且位于扰流孔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正翘板,横板的底部且位于扰流孔的前方固定连接有反翘板,扁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扁管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支撑板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扰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散热技术领域。该高效率管带结构的换热器,翅片由传统的正弦波变为梯形波更好的破坏流动空气在翅片表面上的附着层,由于竖板与扁管的接触位置为平面从而使翅片与空气侧的换热面积更大,平面接触相较传统的线接触扁管与翅片的热量传导以及焊接性更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管带结构的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散热
,具体为一种高效率管带结构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散热器是汽车散热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散热设备有利于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的发挥。一般的冷却系统包括风扇、水泵和节温器等部件,这些部件有机的组合是利用冷却循环水,将其冷却介质热量带走,还有的散热器是通过外界流入气流的交换,将高温热量发散到空气中。鉴于这一特点,汽车散热器中散热器的性能至关重要,为发动机提供良好的温度条件环境,使整个散热系统高效和稳定运作。可以说散热器系统密封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冷却系统的效率以及发动机的工作稳定现有的随着汽车工业及基础加工能力的蓬勃发展,节能减排的发展需要,汽车对对发动机散热器的性能及重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凭借着散热性能高效目前百叶窗式的管带汽车散热器得到普遍的应用,然而现有的散热器还不够完善,需要有体积小,材料消耗少,效率更高的散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管带结构的换热器,解决了现有百叶窗式管带汽车散热器,体积大,材料消耗多,不够高效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效率管带结构的换热器,包括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散热芯体,所述散热芯体包括扁管和翅片,所述翅片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与扁管焊接,所述横板与竖板焊接,所述横板的内部开设有扰流孔,所述横板的顶部且位于扰流孔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正翘板,所述横板的底部且位于扰流孔的前方固定连接有反翘板,所述扁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扁管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支撑板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扰流槽,所述翅片的形状为梯形波状。优选的,所述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水室,所述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水室。优选的,所述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通过扁管连通。优选的,所述上水室的前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下水室的前侧有连通出水管。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且位于散热芯体的后方固定连接有铁滤网。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管带结构的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高效率管带结构的换热器,通过使散热芯体包括扁管和翅片,翅片包括横板和竖板,竖板与扁管焊接,横板与竖板焊接,横板的内部开设有扰流孔,横板的顶部且位于扰流孔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正翘板,横板的底部且位于扰流孔的前方固定连接有反翘板,扁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扁管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支撑板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扰流槽,翅片的形状为梯形波状,翅片由传统的正弦波变为梯形波更好的破坏流动空气在翅片表面上的附着层,由于竖板与扁管的接触位置为平面从而使翅片与空气侧的换热面积更大,平面接触相较传统的线接触扁管与翅片的热量传导以及焊接性更优。(2)、该高效率管带结构的换热器,通过使翅片包括横板和竖板,竖板与扁管焊接,横板与竖板焊接,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水室,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水室,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通过扁管连通,上水室的前侧连通有进水管,下水室的前侧有连通出水管,两个侧板之间且位于散热芯体的后方固定连接有铁滤网,优化的设计使整个装置不限制扁管与翅片的尺寸规格,可以用更少的材料,使体积减小,成本降低,且通过铁滤网,可以保护进风侧不会被异物损坏,保证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横板的侧面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扁管的立体图。图中:1、侧板;2、散热芯体;201、扁管;202、翅片;203、横板;204、竖板;205、扰流孔;206、正翘板;207、反翘板;208、支撑板;209、扰流槽;3、上水室;4、下水室;5、进水管;6、出水管;7、铁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率管带结构的换热器,包括两个侧板1,两个侧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散热芯体2,散热芯体2包括扁管201和翅片202,翅片202包括横板203和竖板204,竖板204与扁管201焊接,横板203与竖板204焊接,横板203的内部开设有扰流孔205,横板203的顶部且位于扰流孔205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正翘板206,横板203的底部且位于扰流孔205的前方固定连接有反翘板207,扁管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8,扁管201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支撑板208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扰流槽209,翅片202的形状为梯形波状,翅片202由传统的正弦波变为梯形波更好的破坏流动空气在翅片202表面上的附着层,由于竖板204与扁管201的接触位置为平面从而使翅片202与空气侧的换热面积更大,平面接触相较传统的线接触扁管201与翅片202的热量传导以及焊接性更优,侧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水室3,侧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水室4,上水室3和下水室4之间通过扁管201连通,上水室3的前侧连通有进水管5,下水室4的前侧有连通出水管6,两个侧板1之间且位于散热芯体2的后方固定连接有铁滤网7,优化的设计使整个装置不限制扁管201与翅片202的尺寸规格,可以用更少的材料,使体积减小,成本降低,且通过铁滤网7,可以保护进风侧不会被异物损坏,保证了使用寿命,本技术技术是通过强化传热单元内的扁管201和翅片202从而达到散热减薄芯体厚度提高性能,其中正翘板206和反翘板207与横板之间的角度为23-37度之间,散热带由传统的正弦波变为梯形波具有翅片202更长、波长更长;散热芯体2上开有扰动气流的类似百叶窗的扰流孔205,具有更长的翅片202可以更好的破坏流动空气在散热芯体2表面上的附着层,虽然芯体减薄,但是由于翅片202更长,对空气的扰流更强从而提高散热能力,不限制散热芯体2与扁管201的节距尺寸,不限制扁管201内部通道及打点形式;不限制散热芯体2高度尺寸。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使用时,热量传递介质经过进水管5进入上水室3,然后流经扁管201进入下水室4,在经过扁管201时,热量会被扁管201吸收,然后传递到翅片202上,翅片202表面流动的风会在穿过扰流孔205和翅片202之间时,进行热量交换带走热量,使扁管201内的热量传递介质温度下降,接着被降温过的热量传递介质从出水管6排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管带结构的换热器,包括两个侧板(1),两个所述侧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散热芯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芯体(2)包括扁管(201)和翅片(202),所述翅片(202)包括横板(203)和竖板(204),所述竖板(204)与扁管(201)焊接,所述横板(203)与竖板(204)焊接,所述横板(203)的内部开设有扰流孔(205),所述横板(203)的顶部且位于扰流孔(205)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正翘板(206),所述横板(203)的底部且位于扰流孔(205)的后方固定连接有反翘板(207),所述扁管(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8),所述扁管(201)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支撑板(208)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扰流槽(209),所述翅片(202)的形状为梯形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管带结构的换热器,包括两个侧板(1),两个所述侧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散热芯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芯体(2)包括扁管(201)和翅片(202),所述翅片(202)包括横板(203)和竖板(204),所述竖板(204)与扁管(201)焊接,所述横板(203)与竖板(204)焊接,所述横板(203)的内部开设有扰流孔(205),所述横板(203)的顶部且位于扰流孔(205)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正翘板(206),所述横板(203)的底部且位于扰流孔(205)的后方固定连接有反翘板(207),所述扁管(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8),所述扁管(201)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支撑板(208)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扰流槽(209),所述翅片(202)的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仲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