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铸造暖气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29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暖气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铸造暖气片组件,包括暖气片组装底座,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背面与暖气片限位板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内侧壁与组件滑块外侧面固定连接。该便于拆卸的铸造暖气片组件,通过将暖气片组装底座放置在需要安装暖气的位置,固定暖气片组装底座底部的支架底托,使暖气片稳固,将底部第二连接件先安装在底座上,根据需要安装暖气片的数量安装连接件二,最后将底部第一连接件连接,连接件顶端根据安装数量对连接管、顶部第二连接件、顶部第一连接件和连接件一进行安装,安装即简单又方便,从而解决了暖气片铸造成型后不便进行拆卸运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的铸造暖气片组件
本技术涉及铸造暖气片
,具体为一种便于拆卸的铸造暖气片组件。
技术介绍
暖气片是一种采暖为主的采暖设备。主要在冬天寒冷的北方地区使用,具有保暖的作用,以前多使用铸铁暖气片,现在已经发展出了更多材质的暖气片。目前,钢制暖气片、铜铝复合散热器、铝制暖气片等新型暖气片逐步占领市场,但是与铸铁暖气管相比:钢制暖气片、铜铝复合散热器寿命短、铜铝式暖气片价格高。但是传统铸铁暖气管外形笨重、外管较差,因此市场占有率逐渐降低。另外,北方冬季,经常在暖气片上烘干衣物等。现有暖气片缺少挂衣架横杆,搭晾不便,且暖气片上部空间较小,不利于衣袜铺展烘干。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0689275U提出了一种铸铁成型暖气片,属于暖通
,具体涉及一种暖气片;提供了一种外形简洁美观,方便搭晾衣物的铸铁成型暖气片;技术方案为:一种铸铁成型暖气片,包括:主管路、平管和围管;两根所述主管路竖直设置,两根所述主管路之间固定有平管,所述平管为水平设置且与两根所述主管路连通,两根所述主管路之间还固定有围管,所述围管为弯管或者弧形管,所述围管两端与两根所述主管路连通;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等室内的暖通
,但是该暖气片铸造成型后不便进行拆卸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的铸造暖气片组件,解决了暖气片铸造成型后不便进行拆卸运输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铸造暖气片组件,包括暖气片组装底座,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背面与暖气片限位板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内侧壁与组件滑块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底部与暖气片支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暖气片支架底部与支架底托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内壁与底部第一连接件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底部第一连接件正面与下管背面连通,所述底部第一连接件顶部与内圈连接管底端连通,所述内圈连接管外表面与外圈保温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圈连接管穿过密封圈顶部,所述内圈连接管顶部与顶部第一连接件底部连通,所述顶部第一连接件底部与上管连接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管连接件正面与上管背面连通,所述顶部第一连接件通过上横管与连接件一连通,所述连接件一通过上横管与顶部第二连接件正面连通,所述顶部第二连接件背面与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顶部第二连接件底部通过一组内圈连接管与底部第二连接件顶部连通,所述底部第二连接件正面与下横管背面连通,所述下横管前端穿过防渗圈背面,所述下横管正面与连接件二背面连通,所述连接件二正面与另一组下横管背面连通,另一组所述下横管正面与底部第一连接件背面连通。优选的,相邻两组所述连接件一通过一组上横管连通,相邻两组所述连接件二通过一组下横管连通。优选的,所述下横管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防渗圈,所述内圈连接管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底部第一连接件与底部第二连接件之间可根据需求增加连接件二的个数。优选的,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底部四角连接有四组暖气片支架,四组所述暖气片支架底部分别连接有一组支架底托。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二、连接件一和内圈连接管的两端均设置有与连接件匹配的螺纹。(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的铸造暖气片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便于拆卸的铸造暖气片组件,通过将暖气片组装底座放置在需要安装暖气的位置,固定暖气片组装底座底部的支架底托,使暖气片稳固,将底部第二连接件先安装在底座上,根据需要安装暖气片的数量安装连接件二,最后将底部第一连接件连接,连接件顶端根据安装数量对连接管、顶部第二连接件、顶部第一连接件和连接件一进行安装,安装即简单又方便,从而解决了暖气片铸造成型后不便进行拆卸运输的问题。2、该便于拆卸的铸造暖气片组件,通过相邻两组连接件一通过一组上横管连通,相邻两组连接件二通过一组下横管连通,便于增加或减少暖气的片数,通过下横管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防渗圈,内圈连接管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圈,避免组装后连接不牢固漏水,通过底部第一连接件与底部第二连接件之间可根据需求增加连接件二的个数,便于根据需要添加连接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横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暖气片组装底座;2、暖气片限位板;3、组件滑块;4、暖气片支架;5、支架底托;6、底部第一连接件;7、密封圈;8、内圈连接管;9、外圈保温管;10、下管;11、顶部第一连接件;12、上横管;13、连接件一;14、下横管;15、防渗圈;16、连接件二;17、底部第二连接件;18、顶部第二连接件;19、螺栓;20、上管连接件;21、上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铸造暖气片组件,包括暖气片组装底座1,暖气片组装底座1背面与暖气片限位板2正面固定连接,暖气片组装底座1内侧壁与组件滑块3外侧面固定连接,暖气片组装底座1底部与暖气片支架4顶部固定连接,暖气片支架4底部与支架底托5顶部固定连接,暖气片组装底座1内壁与底部第一连接件6外表面滑动连接,底部第一连接件6正面与下管10背面连通,底部第一连接件6顶部与内圈连接管8底端连通,内圈连接管8外表面与外圈保温管9内壁固定连接,内圈连接管8穿过密封圈7顶部,内圈连接管8顶部与顶部第一连接件11底部连通,顶部第一连接件11底部与上管连接件20顶部固定连接,上管连接件20正面与上管21背面连通,顶部第一连接件11通过上横管12与连接件一13连通,连接件一13通过上横管12与顶部第二连接件18正面连通,顶部第二连接件18背面与螺栓19固定连接,顶部第二连接件18底部通过一组内圈连接管8与底部第二连接件17顶部连通,底部第二连接件17正面与下横管14背面连通,下横管14前端穿过防渗圈15背面,下横管14正面与连接件二16背面连通,连接件二16正面与另一组下横管14背面连通,另一组下横管14正面与底部第一连接件6背面连通。具体的,为了便于增加或减少暖气的片数,相邻两组连接件一13通过一组上横管12连通,相邻两组连接件二16通过一组下横管14连通,便于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暖气片的数量,便于拆卸搬运。具体的,为了避免组装后连接不牢固漏水,下横管14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防渗圈15,内圈连接管8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圈7,避免为了增加或减少暖气的片数,拆卸后连接不牢固使管道发生漏水的情况。具体的,为了便于根据需要添加连接管,底部第一连接件6与底部第二连接件17之间可根据需求增加连接件二16的个数,增加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卸的铸造暖气片组件,包括暖气片组装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1)背面与暖气片限位板(2)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1)内侧壁与组件滑块(3)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1)底部与暖气片支架(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暖气片支架(4)底部与支架底托(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1)内壁与底部第一连接件(6)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底部第一连接件(6)正面与下管(10)背面连通,所述底部第一连接件(6)顶部与内圈连接管(8)底端连通,所述内圈连接管(8)外表面与外圈保温管(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圈连接管(8)穿过密封圈(7)顶部,所述内圈连接管(8)顶部与顶部第一连接件(11)底部连通,所述顶部第一连接件(11)底部与上管连接件(2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管连接件(20)正面与上管(21)背面连通,所述顶部第一连接件(11)通过上横管(12)与连接件一(13)连通,所述连接件一(13)通过上横管(12)与顶部第二连接件(18)正面连通,所述顶部第二连接件(18)背面与螺栓(19)固定连接,所述顶部第二连接件(18)底部通过一组内圈连接管(8)与底部第二连接件(17)顶部连通,所述底部第二连接件(17)正面与下横管(14)背面连通,所述下横管(14)前端穿过防渗圈(15)背面,所述下横管(14)正面与连接件二(16)背面连通,所述连接件二(16)正面与另一组下横管(14)背面连通,另一组所述下横管(14)正面与底部第一连接件(6)背面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铸造暖气片组件,包括暖气片组装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1)背面与暖气片限位板(2)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1)内侧壁与组件滑块(3)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1)底部与暖气片支架(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暖气片支架(4)底部与支架底托(5)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暖气片组装底座(1)内壁与底部第一连接件(6)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底部第一连接件(6)正面与下管(10)背面连通,所述底部第一连接件(6)顶部与内圈连接管(8)底端连通,所述内圈连接管(8)外表面与外圈保温管(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圈连接管(8)穿过密封圈(7)顶部,所述内圈连接管(8)顶部与顶部第一连接件(11)底部连通,所述顶部第一连接件(11)底部与上管连接件(2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管连接件(20)正面与上管(21)背面连通,所述顶部第一连接件(11)通过上横管(12)与连接件一(13)连通,所述连接件一(13)通过上横管(12)与顶部第二连接件(18)正面连通,所述顶部第二连接件(18)背面与螺栓(19)固定连接,所述顶部第二连接件(18)底部通过一组内圈连接管(8)与底部第二连接件(17)顶部连通,所述底部第二连接件(17)正面与下横管(14)背面连通,所述下横管(14)前端穿过防渗圈(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花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耀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