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竖直隔板的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00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竖直隔板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上的进气管及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设于所述筒体顶部两侧,所述筒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之间,所述隔板竖直设置,所述筒体内设有排液机构;绝大部分液体制冷剂被分离下来后积聚在竖直隔板进气管侧后,由于排液机构口径相对较小,排液速度较慢,故出气管侧的液体制冷剂量较少,液面较低,因此,不会有过量液体制冷剂被出气管带离气液分离器而进入压缩机,从而避免了风冷热泵进入除霜模式或退出除霜模式时压缩机的带湿运行和抛油现象,提高了风冷热泵机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竖直隔板的气液分离器
本技术属于制冷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竖直隔板的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风冷热泵机组运行过程中,当制冷剂充注量过大、膨胀阀规格过大或过热度设置值过低,尤其进入除霜模式或退出除霜模式四通阀切换时,液体制冷剂将不可避免进入压缩机。当液体制冷剂进入压缩机时,轴承和转子上的润滑油将被稀释,导致油膜破坏和润滑失效,轴承和转子磨损加快,引起压缩机严重故障;同时,由于排气温度的降低,压缩机油分效率下降后还有抛油风险,大量润滑油将被带离压缩机。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一般在蒸发器和压缩机吸气口之间增设气液分离器,用于分离出即将进入压缩机的液体制冷剂。传统气液分离器结构较简单,一般为重力沉降式,利用气体和液体密度不同,两者一起流动时,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将产生一个向下的速度,气体仍朝着原先的方向运动,从而出现气液分离。当风冷热泵进入除霜或退出除霜模式四通阀切换时,空调水侧换热器或翅片换热器内的大量液体制冷剂在极短时间内集中进入气液分离器,引起气液分离器液面升高,同时,由于此后系统的吸气压力又将迅速下降,故液体制冷剂将在气液分离器内起泡而导致大量泡沫化的制冷剂液体流入出气管最终进入压缩机,引起压缩机带湿运行,破坏压缩机的润滑并引起压缩机抛油,从而导致压缩机缺油并降低压缩机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竖直隔板的气液分离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竖直隔板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上的进气管及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分别设于所述筒体顶部两侧,所述筒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之间,所述隔板竖直设置,所述筒体内设有排液机构;绝大部分液体制冷剂被分离下来后积聚在竖直隔板进气管侧后,由于排液机构口径相对较小,排液速度较慢,故出气管侧的液体制冷剂量较少,液面较低,因此,不会有过量液体制冷剂被出气管带离气液分离器而进入压缩机,从而避免了风冷热泵进入除霜模式或退出除霜模式时压缩机的带湿运行和抛油现象,提高了风冷热泵机组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两端分别设有侧板,所述进气管底部设有导管,所述导管朝向其中一块侧板设置;当风冷热泵进入除霜模式或退出除霜模式时,空调水侧换热器或翅片换热器内的大量气液混合制冷剂在极短时间内集中进入气液分离器后,从进气管进入到导管内后,制冷剂撞击在侧盖上,使一部分液体制冷剂碰撞侧盖后滑至筒体底部,之后随着混合制冷剂的流动,流速的降低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气液混合制冷剂中的剩余液体制冷剂将逐渐分离下来沉积到筒体的底部,以完成制冷剂的气液分离操作。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与所述进气管相垂直设置;导管对进气管内的制冷剂起导向作用,使进入到筒体内的制冷剂直接撞击在侧板上,对制冷剂做初步的气液分离操作,提升制冷剂的气液分离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排液结构为设于所述隔板底部的排液孔;排液孔设置以平衡竖直隔板两侧的液面,液体制冷剂可以一定速度从竖直隔板的进气管侧流向出气管侧,对筒体底部的制冷剂分布做控制,不会有过量液体制冷剂被出气管带离气液分离器而进入压缩机,从而避免了风冷热泵进入除霜模式或退出除霜模式时压缩机的带湿运行和抛油现象,提高了风冷热泵机组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排液机构为设于所述筒体底部的排液接头,所述排液接头设于所述进气管下方;绝大部分液体制冷剂被分离下来后积聚在竖直隔板进气管侧后,直接通过排液结头排向压缩机,故出气管侧的液体制冷剂量较少,液面较低,因此,不会有过量液体制冷剂被出气管带离气液分离器而进入压缩机,从而避免了风冷热泵进入除霜模式或退出除霜模式时压缩机的带湿运行和抛油现象,提高了风冷热泵机组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为单层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为多层结构;使得气流的流向产生多次曲折改变,进一步提交气液分离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朝向一致;将出气管的进气口设置在较高位置,保证气体在与液体分离后再进入到出气管内,将液体留在筒体底部,保证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回油孔和平衡孔;在回油孔设置下以便对筒体底部的油液做回收;在平衡孔设置下保持出液管内的气压平衡,保证制冷剂流动的稳定性。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绝大部分液体制冷剂被分离下来后积聚在竖直隔板进气管侧后,由于排液机构口径相对较小,排液速度较慢,故出气管侧的液体制冷剂量较少,液面较低,因此,不会有过量液体制冷剂被出气管带离气液分离器而进入压缩机,从而避免了风冷热泵进入除霜模式或退出除霜模式时压缩机的带湿运行和抛油现象,提高了风冷热泵机组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带竖直隔板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1、设于所述筒体1上的进气管2及出气管3,所述进气管2和所述出气管3分别设于所述筒体1顶部两侧,所述筒体1内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设于所述进气管2和所述出气管3之间,所述隔板4竖直设置,所述筒体1内设有排液机构。所述筒体1两端分别设有侧板11,所述进气管2底部设有导管21,所述导管21朝向其中一块侧板11设置,导管朝向的侧板为靠近进气管一侧的侧板。所述导管21与所述进气管3相垂直设置,进气管与导管的连接处设有拐角,使制冷剂能够顺畅流过。所述排液机构为设于所述隔板4底部的排液孔41。所述隔板4为单层结构。所述出气管3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朝向一致;所述出气管3上设有回油孔31和平衡孔32。当风冷热泵进入除霜模式或退出除霜模式时,空调水侧换热器或翅片换热器内的大量气液混合制冷剂在极短时间内集中进入气液分离器后,从进气管进入到导管内后,制冷剂撞击在侧盖上,使一部分液体制冷剂碰撞侧盖后滑至筒体底部,之后随着混合制冷剂的流动,流速的降低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气液混合制冷剂中的剩余液体制冷剂将逐渐分离下来沉积到筒体的底部,以完成制冷剂的气液分离操作。绝大部分液体制冷剂被分离下来后积聚在竖直隔板进气管侧后,由于竖直隔板底部的排液口径相对较小,排液速度较慢,故出气管侧的液体制冷剂量较少,液面较低,因此,不会有过量液体制冷剂被出气管带离气液分离器而进入压缩机,从而避免了风冷热泵进入除霜模式或退出除霜模式时压缩机的带湿运行和抛油现象,提高了风冷热泵机组的可靠性。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带竖直隔板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1、设于所述筒体1上的进气管2及出气管3,所述进气管2和所述出气管3分别设于所述筒体1顶部两侧,所述筒体1内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设于所述进气管2和所述出气管3之间,所述隔板4竖直设置,所述筒体1内设有排液机构。所述筒体1两端分别设有侧板11,所述进气管2底部设有导管21,所述导管21朝向其中一块侧板11设置。所述导管21与所述进气管3相垂直设置,进气管与导管的连接处设有拐角,使制冷剂能够顺畅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竖直隔板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1)、设于所述筒体(1)上的进气管(2)及出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和所述出气管(3)分别设于所述筒体(1)顶部两侧,所述筒体(1)内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设于所述进气管(2)和所述出气管(3)之间,所述隔板(4)竖直设置,所述筒体(1)内设有排液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竖直隔板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1)、设于所述筒体(1)上的进气管(2)及出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和所述出气管(3)分别设于所述筒体(1)顶部两侧,所述筒体(1)内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设于所述进气管(2)和所述出气管(3)之间,所述隔板(4)竖直设置,所述筒体(1)内设有排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竖直隔板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两端分别设有侧板(11),所述进气管(2)底部设有导管(21),所述导管(21)朝向其中一块侧板(1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竖直隔板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1)与所述进气管(2)相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竖直隔板的气液分离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立标韩伟达金成召唐进军经武辉梁书成孙春霞严冬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