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74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筒结构,包括套筒;夹持件包括第一弹性拱部,设置为向外拱起的弧形,第一连接拱部、第二连接拱部,分别设置在第一弹性拱部的两端,均与套筒的外壁相切并抵接,第二弹性拱部,设置在第一连接拱部远离第一弹性拱部的一端,设置为向外拱起的弧形,第二弹性拱部远离第一连接拱部的一端端部形成第一焊接点,第三弹性拱部,设置在第二连接拱部远离第一弹性拱部的一端,设置为向外拱起的弧形,第三弹性拱部远离第二连接拱部的一端端部形成第二焊接点;汽车钣金件,设置在夹持件的外部,并与夹持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连接强度,安装空间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筒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艺验证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套筒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零部件设计及工艺可行性验证时,经常会出现设计状态无法通过工艺制造实现,导致无法按照设计状态量产。其中作为钣金结构件中经常会出现为提高安装点结构支撑刚强度,采用螺纹套筒、卡接套筒、焊接螺栓或螺母的形式,现有的该种设计需要为其提供足够的安装及焊接空间,现有的套筒结构在保证其安装及焊接空间的情况下,套筒结构所占用的设计空间较大,大大影响钣金结构设计的空间需求,而过小的钣金结构空间又会导致套筒结构无法顺利焊接,进而影响钣金结构的稳定性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证连接强度且安装空间灵活的套筒结构。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套筒结构,包括:套筒,具有轴向延伸方向;夹持件,具有弹性,套设在所述套筒外部,包括:第一弹性拱部,设置为向外拱起的弧形,所述第一弹性拱部的圆心位于所述夹持件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弹性拱部的圆心朝向所述套筒圆心的方向设置;第一连接拱部和第二连接拱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拱部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拱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拱部均与所述套筒的外壁相切并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拱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拱部的圆心均位于所述夹持件的外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拱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拱部的圆心均远离所述套筒圆心的方向设置;第二弹性拱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拱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拱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拱部设置为向外拱起的弧形,所述第二弹性拱部的圆心位于所述夹持件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弹性拱部的圆心朝向所述套筒圆心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弹性拱部远离第一连接拱部的一端端部贴合在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该贴合位置通过焊接形成第一焊接点;第三弹性拱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拱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拱部的一端,设置为向外拱起的弧形,所述第三弹性拱部的圆心位于所述夹持件的内侧,且所述第三弹性拱部的圆心朝向所述套筒圆心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弹性拱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拱部的一端端部贴合在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该贴合位置通过焊接形成第二焊接点;第一焊接点与第二焊接点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汽车钣金件,设置在所述夹持件的外部,并与所述夹持件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拱部、所述第一连接拱部、所述第二连接拱部、所述第二弹性拱部和所述第三弹性拱部一体化成型形成所述夹持件。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拱部与所述套筒相切并抵接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拱部与所述套筒相切并抵接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与所述套筒接触处通过焊接形成第七焊接点,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与所述套筒接触处通过焊接形成第八焊接点。可选的,所述汽车钣金件包括:第一钣金件,抵接设置在所述夹持件的外部,所述第一钣金件与所述夹持件接触处通过焊接形成第四焊接点和第五焊接点;第二钣金件,抵接设置在所述夹持件的外部并且与所述第一钣金件焊接固定,所述第二钣金件与所述夹持件接触处通过焊接第三焊接点。可选的,所述第一钣金件设置为L型,包括: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拱部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焊接孔,所述第一焊接孔的内侧与所述第一弹性拱部接触处通过焊接形成所述第四焊接点;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体化成型并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二焊接孔,所述第二焊接孔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弹性拱部接触处通过焊接形成所述第五焊接点。可选的,所述第二钣金件设置为L型,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钣金件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焊接固定,所述套筒与所述夹持件位于同一端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套筒同轴配合的对接孔;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一体化成型并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焊接固定,所述第四连接板上设有第三焊接孔,所述第三焊接孔的内侧与第三弹性拱部接触处通过焊接形成所述第三焊接点。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端部翻折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通过焊接形成第六焊接点。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交界处设有第一过渡圆弧,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交界处设有第二过渡圆弧,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交界处设有避让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交界位置的避让缺口。可选的,所述套筒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夹持件的外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的安装点处的套筒结构,本技术的套管结构通过夹持件去支撑、托住套筒,并缓冲套筒所受到的外力,在保证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在钣金件设计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在满足钣金结构设计强度及装配要求的同时保证其工艺实施的可行性,避免因空间结构不足导致现有工艺装备无法制造或工艺制造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影响产品性能及生产效率。同时,本技术的套管结构为套管的固定焊接提供一种新方法,无论在结构设计还是工艺制造可行性方面都优于传统的套筒焊接固定形式,可以根据实际的空间、结构和性能要求进行灵活选择,保证在狭小空间套管焊接固定实施的工艺可行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套筒结构的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套筒结构的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套筒结构的另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套筒结构的第三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套筒与夹持件装配状态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套筒与夹持件装配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套筒;2-夹持件;21-第一弹性拱部;22-第一连接拱部;23-第二连接拱部;24-第一通孔;25-第二通孔;26-第二弹性拱部;27-第三弹性拱部;3-汽车钣金件;31-第一钣金件;311-第一连接板;312-第二连接板;313-第一焊接孔;314-第二焊接孔;315-翻边;316-避让缺口;32-第二钣金件;321-第三连接板;322-第四连接板;323-对接孔;324-第三焊接孔;4-第一焊接点;5-第二焊接点;6-第三焊接点;7-第四焊接点;8-第五焊接点;9-第六焊接点;10-第七焊接点;11-第八焊接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请参阅图1、图5和图6,该套筒结构包括:套筒1,具有轴向延伸方向;夹持件2,具有弹性,套设在套筒1外部,可以支撑、托住套筒2,并缓冲套筒1所受到的外力,包括:第一弹性拱部21,设置为向外拱起的弧形,第一弹性拱部21的圆心位于夹持件2的内侧,且第一弹性拱部21的圆心朝向套筒1圆心的方向设置;第一连接拱部22、第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筒结构,包括:/n套筒(1),具有轴向延伸方向;/n夹持件(2),具有弹性,套设在所述套筒(1)外部,其特征在于:夹持件(2)包括:/n第一弹性拱部(21),设置为向外拱起的弧形,所述第一弹性拱部(21)的圆心位于所述夹持件(2)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弹性拱部(21)的圆心朝向所述套筒(1)圆心的方向设置;/n第一连接拱部(22)和第二连接拱部(2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拱部(21)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拱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拱部(23)均与所述套筒(1)的外壁相切并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拱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拱部(23)的圆心均位于所述夹持件(2)的外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拱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拱部(23)的圆心均远离所述套筒(1)圆心的方向设置;/n第二弹性拱部(26),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拱部(22)远离所述第一弹性拱部(21)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拱部(26)设置为向外拱起的弧形,所述第二弹性拱部(26)的圆心位于所述夹持件(2)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弹性拱部(26)的圆心朝向所述套筒(1)圆心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弹性拱部(26)远离第一连接拱部(22)的一端端部贴合在所述套筒(1)的外壁上,该贴合位置通过焊接形成第一焊接点(4);/n第三弹性拱部(27),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拱部(23)远离所述第一弹性拱部(21)的一端,设置为向外拱起的弧形,所述第三弹性拱部(27)的圆心位于所述夹持件(2)的内侧,且所述第三弹性拱部(27)的圆心朝向所述套筒(1)圆心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弹性拱部(27)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拱部(23)的一端端部贴合在所述套筒(1)的外壁上,该贴合位置通过焊接形成第二焊接点(5);/n第一焊接点(4)与第二焊接点(5)之间具有一定间隙;/n汽车钣金件(3),设置在所述夹持件(2)的外部,并与所述夹持件(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结构,包括:
套筒(1),具有轴向延伸方向;
夹持件(2),具有弹性,套设在所述套筒(1)外部,其特征在于:夹持件(2)包括:
第一弹性拱部(21),设置为向外拱起的弧形,所述第一弹性拱部(21)的圆心位于所述夹持件(2)的内侧,且所述第一弹性拱部(21)的圆心朝向所述套筒(1)圆心的方向设置;
第一连接拱部(22)和第二连接拱部(2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拱部(21)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拱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拱部(23)均与所述套筒(1)的外壁相切并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拱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拱部(23)的圆心均位于所述夹持件(2)的外侧,且所述第一连接拱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拱部(23)的圆心均远离所述套筒(1)圆心的方向设置;
第二弹性拱部(26),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拱部(22)远离所述第一弹性拱部(21)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拱部(26)设置为向外拱起的弧形,所述第二弹性拱部(26)的圆心位于所述夹持件(2)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弹性拱部(26)的圆心朝向所述套筒(1)圆心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弹性拱部(26)远离第一连接拱部(22)的一端端部贴合在所述套筒(1)的外壁上,该贴合位置通过焊接形成第一焊接点(4);
第三弹性拱部(27),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拱部(23)远离所述第一弹性拱部(21)的一端,设置为向外拱起的弧形,所述第三弹性拱部(27)的圆心位于所述夹持件(2)的内侧,且所述第三弹性拱部(27)的圆心朝向所述套筒(1)圆心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弹性拱部(27)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拱部(23)的一端端部贴合在所述套筒(1)的外壁上,该贴合位置通过焊接形成第二焊接点(5);
第一焊接点(4)与第二焊接点(5)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汽车钣金件(3),设置在所述夹持件(2)的外部,并与所述夹持件(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拱部(21)、所述第一连接拱部(22)、所述第二连接拱部(23)、所述第二弹性拱部(26)和所述第三弹性拱部(27)一体化成型形成所述夹持件(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拱部(22)与所述套筒(1)相切并抵接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24),所述第二连接拱部(23)与所述套筒(1)相切并抵接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4)的内侧与所述套筒(1)接触处通过焊接形成第七焊接点(10),所述第二通孔(25)的内侧与所述套筒(1)接触处通过焊接形成第八焊接点(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进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宁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