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气体抽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672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抽排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温气体抽排装置,经稳固件将抽排组件安装在输送管内,经动力源安装在输送管外,且经转换件安装在抽排组件上,转换件与动力源之间设动力轴,实现动力源远离输送管,防止动力源处于高温高热气体的输送管内,改善了动力源运作的环境,并且使得抽排组件位于输送管内,实现轴向抽排高温高热气体,提高了抽排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气体抽排装置
本技术涉及抽排组件
,尤其是一种高温气体抽排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烟机、烟囱、炉具排烟管、炼钢炉排烟管或者其他化学冶炼等气体输送过程中,通常为了提高气体输送效率,在气体输送管路上安装抽风机等装置。目前,在气体输送过程中,其采用的抽风机主要是离心抽风机、轴流风机,且现有技术的抽风机都是风叶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然而,烟囱、炉具排烟管、炼钢炉排烟管等排出来的气体,其温度往往极高,使得使用传统的抽风机安装在相应管道内,以增强抽排效率时,风机处于温度较高的恶劣环境中,且风机需要长时间的运转,致使电机极易发热,在温度超过电机耐热温度值时,其就会出现烧坏现象。为此,现有技术出现了将风机的风叶叶片设置在抽排气管路内,将电机输出轴延长,并从抽排气管路伸出之后,以实现将电机远离烟道管路等相关研究,例如:专利号为201220203633.9的改进型抽风机,包括电机、安装电机的安装架、进风管、出风口、抽气扇,电机输出轴连接抽气扇,抽气扇安装在抽气腔内,抽气腔连进风管,进风管与生产车间或者生产设备的出气口连接,抽气腔侧面为出风口,输出轴上安装散热扇,散热扇与抽气扇同轴安装,实现对电机散热,可见,该研究虽然经过加设散热扇,实现散热扇对电机运作过程中旋转散热,提高电机散热效果。同时,该设置方式依然是将风机的抽气扇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计,使得难以形成轴流抽排气体,导致抽排气体时,需要离心排出,造成抽排气效率没有轴流抽排气效率高;而由于抽气扇与电机输出轴同轴设计,导致安装在抽排气管道内形成轴流排气方式,其电机位于高温气体排出的管道内,造成电机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的环境中,造成电机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温气体抽排装置,实现了轴流抽排气体,提高抽排效率,避免了电机输出轴与抽排组件旋转轴同轴,使得将电机设计在输送管道外部,远离高温高热气体的输送管道,实现抽排组件与电机分离设计,延长了电机使用寿命,也方便了对电机安装。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高温气体抽排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气体的输送管;用于在所述输送管内形成抽排气流的抽排组件;用于将所述抽排组件安装在所述输送管内的稳固件;用于对所述抽排组件提供动力的动力源,且所述动力源位于所述输送管外;用于将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送到所述抽排组件的转换件,且在所述转换件与所述动力源之间设有动力轴;和/或所述动力轴与所述输送管管壁之间设有第一轴承。经稳固件将抽排组件安装在输送管内,经动力源安装在输送管外,且经转换件安装在抽排组件上,转换件与动力源之间设动力轴,实现动力源远离输送管,防止动力源处于高温高热气体的输送管内,改善了动力源运作的环境,并且使得抽排组件位于输送管内,实现轴向抽排高温高热气体,提高了抽排效率。本技术采用的动力源选自,但不仅限于电机,采用的电机例如:Y100L2-4型号3KW、YY6322250W等等。所述的抽排组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一端设有叶片,所述旋转轴另一端连接转换件;所述稳固件上设有第二轴承,且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二轴承。为了降低抽排组件、稳固件安装在输送管内后阻挡排气,提高排气效率,优选,所述的稳固件是垂直于所述输送管中心线的立柱。更优选,所述的立柱与所述输送管中心线相交。为了增强稳定性,优选,所述的立柱为两根。为了提高转换效果,降低能耗,优选,所述的转换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抽排组件上的从动旋转部和设在所述动力轴位于所述输送管内端部的主动旋转部,且所述主动旋转部与所述从动旋转部相互匹配啮合。为了增强连接的稳定性,优选,所述的转换件包括转换箱,所述主动旋转部与所述从动旋转部设置在所述转换箱内,且所述动力轴与所述转换箱的箱壁之间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的抽排组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一端设有叶片,所述旋转轴另一端连接转换件;所述稳固件上设有第二轴承,且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二轴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转换箱的箱壁之间设有第三轴承。所述的旋转轴穿过所述转换箱相对的两侧壁。为了实现齿轮啮合,增强动力源与抽排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优选,所述的从动旋转部为齿轮,所述主动旋转部为能够与所述齿轮相互啮合的圆锥齿轮。为了方便将输送管安装在烟气、烟道排出管路上,优选,所述的输送管一端和/或两端设有连接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①经在输送管内设转换件,转换件将抽排组件、动力轴连接起来,实现动力源设在输送管外,有效避免了动力源设在输送管内,不仅有助于缩小输送管内阻挡空间,提高高温高热气体输送效率,而且避免了动力源(电机)处于高温高热环境中,致使电机发热而缩短使用寿命的缺陷。②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适应于各种气体输送管路上改善输送效率,应用领域宽泛,例如油烟机抽吸排出口、节能炉具燃烧排烟管、冶炼炉排烟管等上安装,实现对排出的高温高热气体抽排出去,提高排出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箭头方向视图示意图。图4为转换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正视视图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1-输送管2-第一轴承3-动力轴4-动力源5-稳固件6-旋转轴7-转换件8-第二轴承9-叶片7.1-第三轴承7.2-第四轴承7.3-主动旋转部7.4-从动旋转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如图1、图2、图3、图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高温气体抽排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气体的输送管1;用于在所述输送管1内形成抽排气流的抽排组件;用于将所述抽排组件安装在所述输送管1内的稳固件5;用于对所述抽排组件提供动力的动力源4(电机),且所述动力源4位于所述输送管1外;用于将所述动力源4的动力输送到所述抽排组件的转换件7,且在所述转换件7与所述动力源4之间设有动力轴3;所述抽排组件设在所述输送管1任一端部,所述稳固件5固定在所述输送管1端部内。在另外实施例中,所述抽排组件设在所述输送管1中部,所述动力轴3与所述输送管1管壁之间设有第一轴承2。实现了动力轴3与输送管1管壁之间能够相互旋转。如图1、图2、图3、图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抽排组件包括旋转轴6,所述旋转轴6一端设有叶片9,所述旋转轴6另一端连接转换件7;所述稳固件5上设有第二轴承8,且所述旋转轴6穿过所述第二轴承8。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稳固件5是垂直于所述输送管1中心线的立柱。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立柱与所述输送管1中心线相交。如图1、图2、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立柱为两根。增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气体抽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输送气体的输送管(1);/n用于在所述输送管(1)内形成抽排气流的抽排组件;/n用于将所述抽排组件安装在所述输送管(1)内的稳固件(5);/n用于对所述抽排组件提供动力的动力源(4),且所述动力源(4)位于所述输送管(1)外;/n用于将所述动力源(4)的动力输送到所述抽排组件的转换件(7),且在所述转换件(7)与所述动力源(4)之间设有动力轴(3);/n和/或所述动力轴(3)与所述输送管(1)管壁之间设有第一轴承(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气体抽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输送气体的输送管(1);
用于在所述输送管(1)内形成抽排气流的抽排组件;
用于将所述抽排组件安装在所述输送管(1)内的稳固件(5);
用于对所述抽排组件提供动力的动力源(4),且所述动力源(4)位于所述输送管(1)外;
用于将所述动力源(4)的动力输送到所述抽排组件的转换件(7),且在所述转换件(7)与所述动力源(4)之间设有动力轴(3);
和/或所述动力轴(3)与所述输送管(1)管壁之间设有第一轴承(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气体抽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排组件包括旋转轴(6),所述旋转轴(6)一端设有叶片(9),所述旋转轴(6)另一端连接转换件(7);所述稳固件(5)上设有第二轴承(8),且所述旋转轴(6)穿过所述第二轴承(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温气体抽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固件(5)是垂直于所述输送管(1)中心线的立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气体抽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与所述输送管(1)中心线相交。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气体抽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为两根。


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玉山李永付葛鸿帆许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山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