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558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3
本申请涉及屋面排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其包括安装于屋面中的排水斗和连通于所述排水斗下端的排水管,所述排水斗的上方罩设有负压罩,所述负压罩与屋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杆,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靠近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处,所述负压罩内设置有第一液位感应器,所述第一液位感应器的感应面与所述负压罩靠近屋面的侧面保持平齐,所述负压罩内设置有第二液位感应器,所述第二液位感应器的感应面高于第一液位感应器的感应面。本申请具有减少进入到排水斗内的雨水中的小部分空气,提高对雨水的抽吸效果,进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排水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
本申请涉及屋面排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屋面上雨水的排水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重力式雨水排放系统,其原理是利用屋面结构的坡度,是雨水自然流入屋面上的排水斗中,然后雨水和空气一起混合靠重力的作用顺着立管而下;这种方式排水效率低下,需要管道数量多,管道的管径较大,并且需要1%~3%的坡度,安装还复杂。另一种就是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在降雨的初期,屋面上雨水深度较浅时,雨水还是利用重力的原理进行排水,当降雨量加大后,屋面上的水位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排水斗会自动会自动隔断空气,从而产生虹吸,排水系统就转变为高效的排放系统,抽吸雨水向下排放。虽然虹吸式排水系统比重力式排水系统的效率要高很多,但是现在虹吸排水系统在工作时,在雨水中还是会夹带着小部分的空气进入到排水斗中,降低了对雨水的抽吸效果,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少进入到排水斗内的雨水中的小部分空气,提高对雨水的抽吸效果,进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排水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包括安装于屋面中的排水斗和连通于所述排水斗下端的排水管,所述排水斗的上方罩设有负压罩,所述负压罩与屋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杆,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靠近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处,所述负压罩内设置有第一液位感应器,所述第一液位感应器的感应面与所述负压罩靠近屋面的侧面保持平齐,所述负压罩内设置有第二液位感应器,所述第二液位感应器的感应面高于第一液位感应器的感应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雨时,雨水较少时,雨水穿过负压罩与屋面之间的缝隙并通过排水斗和排水管雨水自身重力排放;当雨水过多时,且当水位上升并接触到第一液位感应器的感应面时,电磁阀关闭,此时,雨水继续灌入排水管中,直至排水斗中均灌满雨水,然后雨水继续上升,直至水位达到第二液位感应器的感应面时,此时负压罩内的水位与负压罩外的水位保持一致,同时电磁阀启动,雨水重新排放,首先负压罩内的水位降低,使得负压罩内的压强减少,而负压罩外侧的雨水在大气压下又吸入负压罩中,如此循环往复,有效减少进入到排水斗内的雨水中的小部分空气,提高对雨水的抽吸效果,进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排水效率。优选的,所述负压罩靠近屋面的外侧面设置有一圈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侧滑移配合有可上下浮动的轻质套管,所述轻质套管远离屋面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固定环相抵接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固定环的上方,所述轻质套管的高度小于所述负压罩开口处与屋面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较多时,轻质套管上移,使得负压罩与屋面之间的间距保持最大,当雨水减少或停止时,轻质套管随水位的降低而下降,从而最大程度的延长虹吸排水的时间,提高排水效率。优选的,所述轻质套管靠近屋面的外侧面设置有轻质浮力环,且所述轻质浮力环向所述轻质套管的内侧延伸有延长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轻质浮力环的设置增大与水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水体对轻质套管的浮力,确保轻质套管的上移能力,而延长环则防止轻质套管脱离而影响性能。优选的,所述负压罩上方还罩设有过滤框,所述过滤框靠近屋面的一侧呈开口设置,所述过滤框的开口端抵触于屋面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框的设置主要可以有效避免较大杂质进入排水斗内而造成堵塞现象的发生。优选的,所述过滤框远离屋面的侧面设置有卡接孔,所述负压罩卡接于卡接孔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孔可以进一步将过滤框进行限位,以防止过滤框出现偏移。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所述支撑杆绕所述排水斗的中轴线分布于所述负压罩的开口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根支撑杆与负压罩相连接后形成三角形结构,而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强,从而使得负压罩的稳定性较好。优选的,所述排水斗的进水口处的屋面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自远离排水斗的一侧向靠近排水斗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的设置使得雨水较少时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将积水排干,同时,加快水流速度,提高排水效率。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排水口处还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连接环和档板,所述档板与所述连接环之间通过若干个弧形杆相连接,所述连接环螺纹连接于所述排水管的外侧壁,所述排水管的排水口朝向所述档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排出时首先与缓冲结构的档板先碰撞,从而降低冲击力,降低对排水管下方地面的破坏,长时间使用后还可以更换新的缓冲结构。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降雨时,雨水较少时,雨水穿过负压罩与屋面之间的缝隙并通过排水斗和排水管雨水自身重力排放;当雨水过多时,且当水位上升并接触到第一液位感应器的感应面时,电磁阀关闭,此时,雨水继续灌入排水管中,直至排水斗中均灌满雨水,然后雨水继续上升,直至水位达到第二液位感应器的感应面时,此时负压罩内的水位与负压罩外的水位保持一致,同时电磁阀启动,雨水重新排放,首先负压罩内的水位降低,使得负压罩内的压强减少,而负压罩外侧的雨水在大气压下又吸入负压罩中,如此循环往复,有效减少进入到排水斗内的雨水中的小部分空气,提高对雨水的抽吸效果,进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排水效率;2.雨水较多时,轻质套管上移,使得负压罩与屋面之间的间距保持最大,当雨水减少或停止时,轻质套管随水位的降低而下降,从而最大程度的延长虹吸排水的时间,提高排水效率;3.斜面的设置使得雨水较少时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将积水排干,同时,加快水流速度,提高排水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屋面;11、排水斗;12、排水管;13、斜面;14、支撑杆;2、负压罩;21、固定环;3、电磁阀;4、第一液位感应器;5、第二液位感应器;6、轻质套管;61、限位环;62、轻质浮力环;63、延长环;7、过滤框;71、卡接孔;8、缓冲结构;81、连接环;82、档板;83、弧形杆;84、分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参照图1和图2,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包括安装于屋面1中的排水斗11和连通于排水斗11下端的排水管12,其中排水斗11和排水管12均竖直设置,且在排水斗11的进水口处的屋面1上设置有斜面13,斜面13自远离排水斗11的一侧向靠近排水斗11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如此,在雨水较少时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将积水排干,同时,加快水流速度,提高排水效率。参照图1和图2,排水斗11的上方罩设有负压罩2,负压罩2呈半球状,负压罩2的开口朝向屋面1,负压罩2设置有开口的端面呈水平设置,且负压罩2的罩设面积大于屋面1上设置有斜面13的面积。负压罩2与屋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屋面(1)中的排水斗(11)和连通于所述排水斗(11)下端的排水管(12),所述排水斗(11)的上方罩设有负压罩(2),所述负压罩(2)与屋面(1)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杆(14),所述排水管(12)上设置有电磁阀(3),所述电磁阀(3)靠近所述排水管(12)的出水口处,所述负压罩(2)内设置有第一液位感应器(4),所述第一液位感应器(4)的感应面与所述负压罩(2)靠近屋面(1)的侧面保持平齐,所述负压罩(2)内设置有第二液位感应器(5),所述第二液位感应器(5)的感应面高于第一液位感应器(4)的感应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屋面(1)中的排水斗(11)和连通于所述排水斗(11)下端的排水管(12),所述排水斗(11)的上方罩设有负压罩(2),所述负压罩(2)与屋面(1)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杆(14),所述排水管(12)上设置有电磁阀(3),所述电磁阀(3)靠近所述排水管(12)的出水口处,所述负压罩(2)内设置有第一液位感应器(4),所述第一液位感应器(4)的感应面与所述负压罩(2)靠近屋面(1)的侧面保持平齐,所述负压罩(2)内设置有第二液位感应器(5),所述第二液位感应器(5)的感应面高于第一液位感应器(4)的感应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罩(2)靠近屋面(1)的外侧面设置有一圈固定环(21),所述固定环(21)外侧滑移配合有可上下浮动的轻质套管(6),所述轻质套管(6)远离屋面(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固定环(21)相抵接的限位环(61),所述限位环(61)位于所述固定环(21)的上方,所述轻质套管(6)的高度小于所述负压罩(2)开口处与屋面(1)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虹吸式屋面快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套管(6)靠近屋面(1)的外侧面设置有轻质浮力环(62),且所述轻质浮力环(62)向所述轻质套管(6)的内侧延伸有延长环(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慧宋华锋区洁梁忠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汉盈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