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驱动电路及显示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582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驱动电路,该显示驱动电路在显示帧周期的显示时间内,选择模块输出的补偿后数据信号以驱动像素驱动电路;在显示模块的显示帧周期的非显示时间内、非显示帧周期内或者关机未断电时,选择模块输出反偏电压,对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调质,缓解了驱动薄膜晶体管长时间正向偏置产生阈值电压增大的问题,从而增长了驱动晶体管的寿命,确保驱动薄膜晶体管的阈值在合理的范围内,该反偏电路和时序控制电路结构简单,负压信号无需经过源极驱动模块,只需要经过选择模块,就可以实现对像素驱动电路的阈值进行调节,提升驱动薄膜晶体管侦测和补偿的精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驱动电路及显示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驱动电路及显示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与液晶显示面板对比,现有AMOLED(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响应速度快,视角特性好更加轻薄,色域表现优异,日渐成为下一代优选的新型显示技术。AMOLED显示器因薄膜晶体管特性漂移会导致寿命的衰减和残影等问题,因此开发多种不同的补偿方案,主要分类为利用像素结构实现内部补偿或者配合驱动芯片实现外部补偿两种,其中外部补偿因补偿效果好,开口率高等原因成为大尺寸自发光显示器的研究热点。现有自发光显示器的外部补偿方案中,由于自发光显示器中常采用IGZO型TFT和a-si型薄膜晶体管,在寿命衰减过程中Vth漂移范围大,但源极驱动模块对阈值电压的侦测范围有限,当出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漂移超过源极驱动模块采样范围时,会出现补偿效果不佳的问题。实验证明可通过反向负压驱动的方式控制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特性漂移范围,但反向需要源极驱动模块具有负压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块、源极驱动模块、反偏电路、时序控制电路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源极驱动模块的多个选择模块;所述选择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控制端和输出端;/n所述源极驱动模块向所述选择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入补偿后数据信号,所述时序控制电路向所述选择模块的控制端输入控制信号;所述反偏电路向所述选择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输入负压信号;所述选择模块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补偿后数据信号或所述负压信号输出至所述显示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块、源极驱动模块、反偏电路、时序控制电路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源极驱动模块的多个选择模块;所述选择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控制端和输出端;
所述源极驱动模块向所述选择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输入补偿后数据信号,所述时序控制电路向所述选择模块的控制端输入控制信号;所述反偏电路向所述选择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输入负压信号;所述选择模块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补偿后数据信号或所述负压信号输出至所述显示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有选择模块的控制端均与同一个所述时序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有选择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均与同一个所述反偏电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选择模块均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选择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串联,且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选择模块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串联,且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均与所述选择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为高电压信号1或低电压信号0,当所述控制信号为低电压信号0,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打开,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关闭,所述选择模块的输出端输出所述补偿后数据信号至所述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的像素电路正常工作;当所述控制信号为高电压信号1,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关闭,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打开,所述选择模块的输出端输出所述负压信号至所述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的像素电路反向偏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为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为N型薄膜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第五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Cst以及发光器件;
其中,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扫描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选择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