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582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中,将像素电路中的发光控制模块更换为包括两个并联的极性相反的晶体管,且将发光控制模块连接至驱动模块的第二端与发光器件的阳极之间,发光控制模块的两个晶体管的栅极都连接至发光控制端,在发光控制端的控制下,将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的电压信号提供至发光器件的阳极,将发光器件的阴极连接至发光控制端。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发光器件的反向偏置,且抑制了通过发光器件的反向电流,能够达到延长发光器件使用寿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利用OLED作为像素发出不同亮度的光线。相对于传统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高的对比度以及更广的视角,是显示面板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传统的像素电路使OLED长期处于正向偏置状态,空穴在空穴转移层和发射层之间的界面上不断累积,最终会导致OLED亮度衰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以解决发光器件亮度衰减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模块、电容模块、驱动模块、发光控制模块和发光器件;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一栅线、第一端连接至数据信号端、第二端耦接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容模块,用于存储驱动模块的控制端所需电压信号;驱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至电压源信号端、第二端连接至发光控制模块,用于驱动发光器件发光;发光控制模块包括两个并联的极性相反的晶体管,发光控制模块连接至驱动模块的第二端与发光器件的阳极之间;发光控制模块的两个晶体管的栅极都连接至发光控制端;发光器件的阴极连接至发光控制端。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像素电路。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显示面板。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像素电路采用上述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在初始化阶段,发光控制模块在发光控制端输出的高电平的电压信号控制下,将发光控制模块中的N型晶体管打开,使发光器件处于反向偏置状态;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写入模块在第一栅线提供的低电平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控制下,将数据信号端的电压信号提供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发光控制模块在发光控制端输出的高电平的电压信号控制下,将发光控制模块中的N型晶体管打开,使发光器件处于反向偏置状态;在电压保持阶段,发光控制模块在发光控制端输出的高电平的电压信号控制下,将发光控制模块中的N型晶体管打开,使发光器件处于反向偏置状态;在发光阶段,发光控制模块在发光控制端输出的低电平的电压信号控制下,将发光控制模块中的N型晶体管关闭、P型晶体管打开,使发光器件正向偏置导通;在发光阶段结束后,发光控制模块在发光控制端输出的高电平的电压信号控制下,将发光控制模块中的P型晶体管关闭、N型晶体管打开,使发光器件处于反向偏置状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中,将像素电路中的发光控制模块更换为包括两个并联的极性相反的晶体管,且将发光控制模块连接至驱动模块的第二端与发光器件的阳极之间,发光控制模块的两个晶体管的栅极都连接至发光控制端,在发光控制端的控制下,将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的电压信号提供至发光器件的阳极,将发光器件的阴极连接至发光控制端。通过上述设置,在发光阶段,发光控制端的电压信号为低电平,发光控制模块中的P型晶体管打开、N型晶体管关闭,发光器件的阳极电压高于阴极电压,正向导通;在从发光阶段变为不发光阶段时,发光控制端的电压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发光控制模块中的N型晶体管打开、P型晶体管关闭,发光器件的阴极电压高于阳极电压,处于反向偏置状态。可见,上述设置可以实现发光器件的反向偏置,并且,在发光控制端的电压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瞬间,P型晶体管瞬间关闭,而N型晶体管尚未打开,此时,发光器件的阳极浮置、无反向电流,能够延长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具体电路图;图5为图4所示像素电路的工作时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增加PWM调制的时序效果图;图7为现有技术的反向偏置像素电路的仿真结果图;图8为图4所示像素电路的仿真结果图;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具体电路图;图10为图9所示像素电路的工作时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发光器件亮度衰减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其中,像素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模块、电容模块、驱动模块、发光控制模块和发光器件。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一栅线、第一端连接至数据信号端、第二端耦接至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电容模块,用于存储驱动模块的控制端所需电压信号;驱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至电压源信号端、第二端连接至发光控制模块,用于驱动发光器件发光;发光控制模块包括两个并联的极性相反的晶体管,发光控制模块连接至驱动模块的第二端与发光器件的阳极之间;发光控制模块的两个晶体管的栅极都连接至发光控制端;发光器件的阴极连接至发光控制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将像素电路中的发光控制模块更换为包括两个并联的极性相反的晶体管,且将发光控制模块连接至驱动模块的第二端与发光器件的阳极之间,发光控制模块的两个晶体管的栅极都连接至发光控制端,在发光控制端的控制下,将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的电压信号提供至发光器件的阳极,将发光器件的阴极连接至发光控制端。通过上述设置,在发光阶段,发光控制端的电压信号为低电平,发光控制模块中的P型晶体管打开、N型晶体管关闭,发光器件的阳极电压高于阴极电压,正向导通;在从发光阶段变为不发光阶段时,发光控制端的电压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发光控制模块中的N型晶体管打开、P型晶体管关闭,发光器件的阳极接入电压源信号端的电压信号、阴极接入更高电压的发光控制端的电压信号,即发光器件的阴极电压高于阳极电压,处于反向偏置状态,可见,上述设置可以实现发光器件的反向偏置。在发光控制端的电压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瞬间,发光器件的阴极接入发光控制端的电压信号、阳极接入电压源信号端的电压信号,会产生反向电流,因此,需要在发光控制端的电压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瞬间使发光器件的阳极浮置不接入电压源信号端的电压信号,即在发光控制端的电压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写入模块、电容模块、驱动模块、发光控制模块和发光器件;/n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一栅线、第一端连接至数据信号端、第二端耦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n所述电容模块,用于存储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所需电压信号;/n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至电压源信号端、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n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两个并联的极性相反的晶体管,所述发光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之间;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两个晶体管的栅极都连接至发光控制端;/n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连接至所述发光控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写入模块、电容模块、驱动模块、发光控制模块和发光器件;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一栅线、第一端连接至数据信号端、第二端耦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所述电容模块,用于存储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所需电压信号;
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至电压源信号端、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
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两个并联的极性相反的晶体管,所述发光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之间;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两个晶体管的栅极都连接至发光控制端;
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连接至所述发光控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偿控制模块和复位模块;
所述补偿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二栅线、第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第二端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第二端;
所述复位模块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一复位信号端和第二复位信号端、第一端连接至初始信号端、第二端耦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补偿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栅线,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至所述数据信号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至所述电容模块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至电压源信号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至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栅线,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至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为双栅型晶体管;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至所述初始信号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至所述电容模块的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中除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两个晶体管以外的其他模块的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或者均为N型晶体管;所述发光控制模块中一个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另一个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星秦纬王铁石徐智强郭凯李小龙彭宽军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