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833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5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包括基板、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组件,基板上形成有扫描线和数据线,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像素电极包括主像素区和次像素区,主像素区和次像素区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主像素区与次像素区位于数据线的同一侧,薄膜晶体管组件与扫描线、数据线和像素电极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组件位于数据线与像素电极之间,薄膜晶体管组件与像素电极位于扫描线的同一侧。本申请通过将薄膜晶体管组件和像素电极设置在数据线的同一侧,薄膜晶体管组件和像素电极也位于扫描线的同一侧,能够有效降低薄膜晶体管组件所占的面积,进而提高阵列基板的开口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1、在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技术中,为了降低成本并且不损失分辨率,将原本垂直排布的画素变更为水平排列,即提出了一种tri-gate架构的面板设计方式。另外,液晶显示面板特别是大尺寸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大视角观看会出现色偏的情况,而且观看角度越大,色偏越严重。为了提高视角降低色偏,大尺寸的显示面板通常会做低色偏的设计,通常会增加像素的畴,一个像素一般可以分成4个畴,如果将一个像素分为主像素区和次像素区,就可以增加到8个畴,从而可以提高视角,改善色偏情况,但现有阵列基板中的像素设计使得阵列基板中非开口区的占用面积,从而导致阵列基板的开口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可以解决现有阵列基板中因非开口区的占用面积较大而导致开口率较低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3、基板,所述基板上形成有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像素区和所述次像素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数据线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薄膜晶体管组件位于所述数据线与所述主像素区之间;所述主像素区设置有主像素电极,所述次像素区设置有次像素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组件包括主薄膜晶体管和次薄膜晶体管;所述主像素电极与所述主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次像素电极与所述次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主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次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还包括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像素区和所述次像素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沿远离所述数据线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薄膜晶体管组件位于所述数据线与所述主像素区之间;所述主像素区设置有主像素电极,所述次像素区设置有次像素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组件包括主薄膜晶体管和次薄膜晶体管;所述主像素电极与所述主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次像素电极与所述次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主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次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还包括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的一端与所述次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连接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次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连接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扫描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还形成有共享信号线,所述薄膜晶体管组件还包括共享薄膜晶体管,所述共享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次像素电极电连接,所述共享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共享信号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段,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晨晨李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