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油管的油缸后置式的可调桨桨毂
本技术涉及一种船舶推进器可调螺距螺旋桨
,尤其涉及一种双油管的油缸后置式的可调桨桨毂。
技术介绍
调距桨装置因其优良的操控性能及船、机、桨匹配性能,广泛应用于船舶领域。桨毂作为调距装置的最终调距执行机构,是调距桨推进系统中的核心部件,用于连接推进轴系与桨叶,把推进轴功率传递给桨叶,并承受桨叶所受到的水动力推力和扭矩。公开号为CN207631457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水润滑轴系的油缸前置式的船舶推进器的可调桨桨毂,它主要包括桨毂体、桨叶座、导架、油缸支撑、活塞、法兰盖、设有同轴双油管的桨轴、内油管、滑块、外油管、法兰销;所述活塞位于桨毂体的前端,桨毂体通过螺栓与桨轴连接,桨毂体与前端油缸整合为一体,活塞通过螺栓安装在桨毂内部的导架端部,活塞前端与桨毂体内壁、桨轴端部形成前腔室;活塞后端与桨毂体内壁、油缸支撑形成后腔室;油缸支撑后端与桨毂体形成润滑油腔室;所述桨叶座的圆盘根部设有曲柄销,滑块套在曲柄销上并装入在导架中部的滑槽中,滑块与曲柄销及滑槽作活动连接;它具有结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油管的油缸后置式的可调桨桨毂,包括桨毂体(3)、导架(5)、活塞(2)、后盖板(1)和桨轴(7),所述后盖板(1)、桨毂体(3)与桨轴(7)配合形成内腔,其中,所述后盖板(1)与桨毂体(3)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桨轴(7)与桨毂体(3)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桨轴(7)的后端伸入内腔内,所述导架(5)和活塞(2)均位于所述内腔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导架(5)为筒状结构;所述导架(5)的内侧壁与桨轴(7)的外侧壁滑动配合,所述导架(5)的外侧壁与桨毂体(3)的内侧壁滑动配合;/n所述活塞(2)与导架(5)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2)的侧壁与桨毂体(3)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油管的油缸后置式的可调桨桨毂,包括桨毂体(3)、导架(5)、活塞(2)、后盖板(1)和桨轴(7),所述后盖板(1)、桨毂体(3)与桨轴(7)配合形成内腔,其中,所述后盖板(1)与桨毂体(3)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桨轴(7)与桨毂体(3)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桨轴(7)的后端伸入内腔内,所述导架(5)和活塞(2)均位于所述内腔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架(5)为筒状结构;所述导架(5)的内侧壁与桨轴(7)的外侧壁滑动配合,所述导架(5)的外侧壁与桨毂体(3)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所述活塞(2)与导架(5)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2)的侧壁与桨毂体(3)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所述桨轴(7)上还设有同轴分布的内油管(10)和外油管(8),所述外油管(8)固定安装在桨轴(7)上,所述内油管(10)从导架(5)的内孔穿过并固定安装在活塞(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油管的油缸后置式的可调桨桨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毂体(3)的内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一环形的中隔板(6),所述导架(5)穿过中隔板(6)的内孔并与中隔板(6)的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活塞(2)在外盖板和中隔板(6)之间做前后方向的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油管的油缸后置式的可调桨桨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桨毂体(3)和后盖板(1)配合形成后油腔(13);所述活塞(2)、桨毂体(3)、中隔板(6)和导架(5)配合形成前油腔(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油管的油缸后置式的可调桨桨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林,何坚,汪扬,熊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