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554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包括内衬片材壳体主体,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柱与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位于第一安装柱的后端,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可拆卸降噪机构,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两侧扩展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通过安装的两侧扩展板,两侧扩展板主要起到对两侧的扩展功能,通过设置的扩展连接组件与橡胶防滑片,扩展连接组件方便进行连接工作,橡胶防滑片可以提供有效的防滑功能,通过安装的第一扩展连接柱与第二扩展连接柱,第一扩展连接柱与第二扩展连接柱可以提供有效的安装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
本技术属于汽车内衬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
技术介绍
汽车内衬片材壳体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上的一种覆盖件,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存在的意义与功能也不尽相同,在此背景下,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也是当前的一大热门。现有的内衬片材壳体在安装使用时,部分内衬片材壳体的扩展结构单一,且存在功能性较弱的问题,且部分内衬片材壳体缺少降噪结构,存在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包括内衬片材壳体主体,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柱与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位于第一安装柱的后端,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可拆卸降噪机构,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两侧扩展机构,所述两侧扩展机构包括有两侧扩展板、扩展连接组件、橡胶防滑片、第一扩展连接柱与第二扩展连接柱。优选的,所述橡胶防滑片设置在两侧扩展板的后端,所述扩展连接组件设置在两侧扩展板的后端,所述第一扩展连接柱设置在两侧扩展板的后端,所述第二扩展连接柱设置在两侧扩展板的后端。优选的,所述两侧扩展板与橡胶防滑片之间设置有连接槽,所述两侧扩展板的后端外表面通过连接槽与橡胶防滑片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扩展连接组件与两侧扩展板之间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扩展连接组件的前端外表面通过安装槽与两侧扩展板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扩展连接柱与两侧扩展板之间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一扩展连接柱的前端外表面通过固定孔与两侧扩展板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可拆卸降噪机构包括有可拆卸安装板、嵌入式降噪板与控制把手,所述嵌入式降噪板设置在可拆卸安装板的内部,所述控制把手设置在可拆卸安装板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可拆卸安装板与嵌入式降噪板之间设置有放置槽,所述可拆卸安装板的一侧内表面通过放置槽与嵌入式降噪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与第一安装柱之间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的一侧内表面通过安装孔与第一安装柱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能够提供一种两侧扩展结构,通过安装的两侧扩展板,两侧扩展板主要起到对两侧的扩展功能,通过设置的扩展连接组件与橡胶防滑片,扩展连接组件方便进行连接工作,橡胶防滑片可以提供有效的防滑功能,通过安装的第一扩展连接柱与第二扩展连接柱,第一扩展连接柱与第二扩展连接柱可以提供有效的安装功能,通过设置的嵌入式降噪板,嵌入式降噪板的材质为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是构成发泡胶的主要成分,固化的聚氨酯泡沫材料能起到较好的隔音、吸音性能,并且防腐、防水,且降噪板的表面有蜂窝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的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是本技术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中两侧扩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中可拆卸降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中内衬片材壳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衬片材壳体主体;2、两侧扩展机构;3、可拆卸降噪机构;4、第一安装柱;5、第二安装柱;21、两侧扩展板;22、扩展连接组件;23、橡胶防滑片;24、第一扩展连接柱;25、第二扩展连接柱;31、可拆卸安装板;32、嵌入式降噪板;33、控制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包括内衬片材壳体主体1,内衬片材壳体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柱4与第二安装柱5,第二安装柱5位于第一安装柱4的后端,内衬片材壳体主体1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可拆卸降噪机构3,内衬片材壳体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两侧扩展机构2,两侧扩展机构2包括有两侧扩展板21、扩展连接组件22、橡胶防滑片23、第一扩展连接柱24与第二扩展连接柱25。进一步的,橡胶防滑片23设置在两侧扩展板21的后端,扩展连接组件22设置在两侧扩展板21的后端,第一扩展连接柱24设置在两侧扩展板21的后端,第二扩展连接柱25设置在两侧扩展板21的后端,通过安装的两侧扩展板21,两侧扩展板21主要起到对两侧的扩展功能,通过设置的扩展连接组件22与橡胶防滑片23,扩展连接组件22方便进行连接工作,橡胶防滑片23可以提供有效的防滑功能,通过安装的第一扩展连接柱24与第二扩展连接柱25,第一扩展连接柱24与第二扩展连接柱25可以提供有效的安装功能。进一步的,两侧扩展板21与橡胶防滑片23之间设置有连接槽,两侧扩展板21的后端外表面通过连接槽与橡胶防滑片23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包括内衬片材壳体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柱(4)与第二安装柱(5),所述第二安装柱(5)位于第一安装柱(4)的后端,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1)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可拆卸降噪机构(3),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两侧扩展机构(2),所述两侧扩展机构(2)包括有两侧扩展板(21)、扩展连接组件(22)、橡胶防滑片(23)、第一扩展连接柱(24)与第二扩展连接柱(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包括内衬片材壳体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安装柱(4)与第二安装柱(5),所述第二安装柱(5)位于第一安装柱(4)的后端,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1)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可拆卸降噪机构(3),所述内衬片材壳体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两侧扩展机构(2),所述两侧扩展机构(2)包括有两侧扩展板(21)、扩展连接组件(22)、橡胶防滑片(23)、第一扩展连接柱(24)与第二扩展连接柱(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防滑片(23)设置在两侧扩展板(21)的后端,所述扩展连接组件(22)设置在两侧扩展板(21)的后端,所述第一扩展连接柱(24)设置在两侧扩展板(21)的后端,所述第二扩展连接柱(25)设置在两侧扩展板(21)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扩展板(21)与橡胶防滑片(23)之间设置有连接槽,所述两侧扩展板(21)的后端外表面通过连接槽与橡胶防滑片(23)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衬片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连接组件(22)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维尔克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