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玻璃清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49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玻璃清洗机,包括机架、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清洗组件、吸水组件和烘干组件,清洗组件、吸水组件和烘干组件之间设置有传送辊,清洗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网状传送带、位于网状传送带上下两侧的喷淋头,吸水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上下两组海绵辊、驱动海绵辊转动的链轮链条机构、与海绵辊相接的脱水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海绵辊对玻璃表面的水分进行吸附,与海绵辊相接的脱水罩内在真空泵的作用下形成负压,在负压作用下,海绵辊内的水分沿脱水罩进入集水箱内,可及时对海绵辊进行干燥,使海绵辊持续具有吸水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玻璃清洗机
本技术涉及玻璃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玻璃清洗机。
技术介绍
玻璃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切割、打磨等工序,造成最后的玻璃成品上附着有大量的玻璃粉尘,需要经过清洗后才能出售。现有的玻璃清洗机,通常由传送带将玻璃送入清洗机内,采用冲淋喷头和海绵辊配合对玻璃进行清洗,由于玻璃上的玻璃粉尘较细小,且吸附能力强,玻璃在水平的传送带上进行清洗时,仍会有大量混合玻璃粉尘的水残留在玻璃表面,导致清洗效果差;且海绵辊上会沾附玻璃粉尘,海绵辊与玻璃摩擦时,会影响玻璃的透光度。申请公布号为CN10832589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玻璃清洗机,包括运输机构和设置在运输机构上端的海绵辊组件,所述运输机构经由伺服电机驱动回转将待清洗玻璃输送至海绵辊组件处清洗和干燥,如此,通过设有清洗海绵辊、二次清洗海绵辊和干燥海绵辊,实现将待清洗玻璃表面的污渍和灰尘去除。该申请通过多个海绵辊对玻璃进行清洗,但是干燥海绵辊上吸附水分后,该申请中采用水泵对干燥海绵辊上的水进行排空,水泵本身的结构难以将干燥海绵辊内的水完全脱除,难以达到持续干燥玻璃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玻璃清洗机,具有清洗效果好、清洗时间短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机架、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清洗组件、吸水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清洗组件、吸水组件和烘干组件之间设置有传送辊,所述清洗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网状传送带、位于网状传送带上下两侧的喷淋头,所述吸水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上下两组海绵辊、驱动海绵辊转动的链轮链条机构、与海绵辊相接的脱水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玻璃进行清洗时,首先将玻璃放置在网状传送带上,网状传送带上下两侧的喷淋头喷射水对玻璃上下两面进行清洗;随后玻璃由传送辊传送至吸水组件处,吸水组件包括上下两组海绵辊,海绵辊上设置有脱水件,海绵辊将玻璃上的水分吸收后,脱水件将海绵辊内的水分进行脱除,可使海绵辊保持干燥,能持续的对玻璃上的水分进行吸收;最后,玻璃通过传送辊送入烘干组件内,在烘干组件内进一步烘干后即得到干燥、洁净的玻璃,由于玻璃上的大部分水分被海绵辊吸收,玻璃在烘干组件内的烘干时间较短,可缩短玻璃的干燥时间。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网状传送带倾斜设置,所述网状传送带较低的一端靠近吸水组件。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网状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网状传送带上固定有若干挡条,所述挡条与网状传送带传送方向垂直。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头位于网状传送带的进料端,所述喷淋头的水流方向与网状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状传送带倾斜设置,玻璃片倾斜放置在网状传送带上,网状传送带上的挡条可对玻璃进行限位,避免玻璃在网状传送带上滑动,在清洗时,喷淋头喷射出的水柱将玻璃上的玻璃粉尘清除,由于玻璃倾斜放置,混合玻璃粉尘的废水绝大部分可从玻璃表面流下,玻璃表面仅残留较少的水珠,也减少了玻璃粉尘在玻璃表面的残留量。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水件包括与固定在机架上的脱水罩,所述脱水罩与海绵辊相接,所述脱水罩远离海绵辊一端连接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上连接有真空泵。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水罩长度与海绵辊长度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后的玻璃通过传送带送至海绵辊处,海绵辊对玻璃表面的水分进行吸附,与海绵辊相接的脱水罩内在真空泵的作用下形成负压,在负压作用下,海绵辊内的水分沿脱水罩进入集水箱内,可及时对海绵辊进行干燥,使海绵辊持续具有吸水能力,且在负压作用下,海绵辊上沾附的玻璃粉尘也会被吸除,海绵辊与玻璃接触时不会将玻璃磨花,可提高玻璃的透光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干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传送辊上方的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内固定有加热管,所述烘箱上方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上连接有风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烘干箱内,风机向烘干箱内送风,气流在加热管的作用下形成热气流后,可快速将玻璃表面水份吹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倾斜设置的网状传送带结合喷淋头对玻璃进行清洗,玻璃在清洗时,在传送带上倾斜放置,混合玻璃粉尘的废水绝大部分可从玻璃表面流下,玻璃表面仅残留较少的水珠,也减少了玻璃粉尘在玻璃表面的残留量。2.清洗后的玻璃通过传送带送至海绵辊处,海绵辊对玻璃表面的水分进行吸附,与海绵辊相接的脱水罩内在真空泵的作用下形成负压,在负压作用下,海绵辊内的水分沿脱水罩进入集水箱内,可及时对海绵辊进行干燥,使海绵辊持续具有吸水能力,且在负压作用下,海绵辊上沾附的玻璃粉尘也会被吸除,海绵辊与玻璃接触时不会将玻璃磨花,可提高玻璃的透光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是吸水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吸水组件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机架;2、清洗组件;21、网状传送带;22、喷淋头;23、挡条;3、吸水组件;31、海绵辊;32、脱水罩;33、集水箱;34、真空泵;4、烘干组件;41、烘干箱;42、加热管;43、进风口;44、风机;5、传送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种高效玻璃清洗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依次设置有清洗组件2、吸水组件3和烘干组件4,清洗组件2、吸水组件3和烘干组件4之间设置有传送辊5。如图1、图2所示,清洗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网状传送带21,网状传送带21上下两侧设置有喷淋头22,玻璃置于网状传送带21上,上下两侧的喷淋头22可对玻璃上下两面进行清洗。网状传送带21倾斜设置,且网状传送带21与水平面夹角为15°,网状传送带21靠近吸水组件3一端较低,网状传送带21下端与传送辊5相接,网状传送带21上设置有若干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挡条23。玻璃由工人放置在网状传送带21上,从高处进入后,玻璃底部抵触在挡条23上。喷淋头22设置在网状传送带21的进料端,喷淋头22的水流方向与网状传送带21传送方向相反,水流的冲击力将玻璃上的玻璃粉尘洗脱,玻璃上的水沿倾斜的玻璃表面流下,然后冲洗后的玻璃进入传送辊5,由传送辊5送入吸水组件3处。如图3、图4所示,吸水组件3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上下两组海绵辊31,位于下方的海绵辊31与传送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玻璃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清洗组件(2)、吸水组件(3)和烘干组件(4),所述清洗组件(2)、吸水组件(3)和烘干组件(4)之间设置有传送辊(5),所述清洗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网状传送带(21)、位于网状传送带(21)上下两侧的喷淋头(22),所述吸水组件(3)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的上下两组海绵辊(31)、驱动海绵辊(31)转动的链轮链条机构、与海绵辊(31)相接的脱水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玻璃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清洗组件(2)、吸水组件(3)和烘干组件(4),所述清洗组件(2)、吸水组件(3)和烘干组件(4)之间设置有传送辊(5),所述清洗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网状传送带(21)、位于网状传送带(21)上下两侧的喷淋头(22),所述吸水组件(3)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的上下两组海绵辊(31)、驱动海绵辊(31)转动的链轮链条机构、与海绵辊(31)相接的脱水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玻璃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传送带(21)倾斜设置,所述网状传送带(21)较低的一端靠近吸水组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玻璃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传送带(2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玻璃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传送带(21)上固定有若干挡条(23),所述挡条(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纯祥
申请(专利权)人:荆州科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