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纤超细折纹粘结层树脂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20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纤超细折纹粘结层树脂及其生产工艺,其包括溶剂57‑7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9‑11份、甲苯9‑12份、多元醇26‑33份、扩链剂0.8‑1.2份、偶联剂0.5‑1.0份、催化剂1.0‑1.5份、助催化剂0.5‑0.9份、终止剂0.4‑0.8份;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28‑36份,乙酯29‑34份;多元醇包括聚醚多元醇与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与聚酯多元醇的重量份数比为1:3。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树脂成革手感软,树脂的交联度高,且树脂成革后的折纹超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纤超细折纹粘结层树脂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材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超纤超细折纹粘结层树脂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在中国,人们习惯将用PU树脂与无纺布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称为合成革(简称合成革)。经过不断的研究开发,PU合成革无论在产品质量、品种,还是产量上都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其性能越来越接近天然皮革,某些性能甚至超过天然皮革,达到了与天然皮革真假难分的程度,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PU合成革从化学结构上说更接近皮质面料,它不用增塑剂来达到柔软的性质,所以它不会变硬、变脆,同时具有色彩丰富、花纹繁多等优点,价格又比皮质面料便宜,所以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现有的PU合成革仍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PU合成革的制品经过弯折或者变形后在其表面会留下明显的折痕或者皱褶,并且当其外力除去后不能完全恢复到仿真皮革的初始状态,从而影响到制品的外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研究者作了很多尝试。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860293.X,公开日为2016年09月28日)公开了一种具有烫光效果的水性羊巴革的制备方法,1)将水性湿法贝斯浆料涂刮在基布上,然后运输至凝固槽中进行凝固,烘干,制备获得水性贝斯;2)将水性羊巴料涂布于离型纸上,经干燥后形成羊巴贴面,将水性贝斯粘合到羊巴贴面上,然后烘干,冷却,将离型纸剥离,制备获得人造革;3)将人造革放入烘箱进行高温发泡,制备获得羊巴革;4)利用印刷机对羊巴革进行改色处理;5)配制烫光料,将烫光料加至印刷机中,然后对羊巴革进行烫光处理。该技术方案利用发泡工艺和表面处理相结合,使得革整体层次感较强,纹路更加清晰自然、真皮感强,同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但是羊巴革的抗折纹性能较差,进而使羊巴革表面的折纹较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纤超细折纹粘结层树脂,该树脂成革后的折纹较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超纤超细折纹粘结层树脂的生产工艺,其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可规模化生产。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纤超细折纹粘结层树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溶剂57-70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9-11份甲苯9-12份多元醇26-33份扩链剂0.8-1.2份偶联剂0.5-1.0份催化剂1.0-1.5份助催化剂0.5-0.9份终止剂0.4-0.8份其中,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28-36份,乙酯29-34份;多元醇包括聚醚多元醇与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与聚酯多元醇的重量份数比为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聚酯多元醇为主料,聚醚多元醇为辅料制备聚氨酯树脂,由于聚酯多元醇中含有极性基团-酯基,提高了聚氨酯树脂的内聚强度,从而使合成后的聚氨酯树脂剥离强度增强;同时以聚醚多元醇为辅料,弥补了聚酯多元醇易产生聚氨酯树脂的导热系数较高的缺陷,降低了聚氨酯树脂的导热系数,提高了树脂保温层的保温性;在制备过程中加入扩链剂,使分子链扩散延长,从而实现树脂的固化成形;偶联剂具有亲无机基团和亲有机基团两种不同性质的官能团,可与无机物及树脂均反应,以此改变了无机物与树脂之间的界面,提高了聚氨酯树脂的剥离强度及耐溶剂等性能;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加快了树脂合成的速度,提高了反应速度;溶剂中包含N,N-二甲基甲酰胺与乙酯,且N,N-二甲基甲酰胺与乙酯的沸点不同其挥发速度也不同,以此形成挥发梯度;在树脂合成过程中,可减少挥发速度过快使水蒸气冷凝而形成白膜的问题,亦可减少挥发速度过慢,延缓了树脂合成的反应速度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树脂表面的流平性,减少了树脂的泡孔数目,使树脂成膜更加细密,以此使由该树脂合成的皮革的折纹更细。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醚多元醇包括1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醚多元醇,所述聚酯多元醇包括1000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与2000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两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分子量为1000的聚四氢呋喃醚可弥补的较大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醚易导致聚氨酯树脂的交联度较低而造成聚氨酯树脂的韧性较差的问题,从而使聚氨酯树脂具有较好的韧性;采用不同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可调整树脂的泡孔结构,从而树脂的折痕更细。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1000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与2000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的重量份数比为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1000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可使聚氨酯树脂分子间作用力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从而减少聚氨酯树脂分子间作用力较大,而影响聚氨酯树脂分子流动性的问题;选用2000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可弥补单独选用1000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较低的分子量级而使加工过程中易沾辊的问题;因此通过2000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和1000分子量聚酯多元醇混合,扩大聚氨酯树脂的分子量范围,从而调整了聚氨酯树脂的泡孔结构,以此使树脂的柔软度、刚性、树脂成革后剥离强度、伸长率和折纹均得到一定的保证。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链剂包括2,2-二羟甲基丙酸与2,2-二羟甲基丁酸中的一种或两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2,2-二羟甲基丙酸与2,2-二羟甲基丁酸可保证树脂的凝固速度,避免了传统的二醇类扩链剂制备的聚氨酯硬段具有带侧基的非称结构,硬段中的倒基会减弱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其难以结晶,减缓聚氨酯树脂凝固速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2,2-二羟甲基丙酸与2,2-二羟甲基丁酸的重量份数比为1:(9-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2,2-二羟甲基丙酸自身熔点较高,很难加热熔解,这就需要加入有机溶剂以加快其溶解效率;而2,2-二羟甲基丁酸由于有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可以在合成过程不需要消耗一点溶剂,反映速度较快;因此采用二者在保证较高的反应速度的同时,保证了聚氨酯树脂的扩链反应的正常进行。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烷偶联剂可以改善树脂贴面时与底坯的结合,使树脂的玻璃强度增强,且提高了树脂成革后的奶溶剂性能。还可以改善树脂成革后的耐溶剂性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终止剂包括甲醇或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醇及乙醇上的醇羟基与反应链的端部反应,因此反应链端部的活性基团反应变成较为稳定地甲基或乙基,以此提高了聚氨酯树脂的耐热性,同时使聚氨酯树脂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超纤超细折纹粘结层树脂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溶剂、多元醇、甲苯、扩链剂、助剂、催化剂、助催化剂等加入反应釜中搅拌5分钟,反应温度控制在40-50℃;S2:按照1:1.05加入过量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反应温度控制在70-75℃,反应时间控制在55-65分钟;S3:当S2步骤中物料的黏度达到3~5万cps/25℃后,继续加入适量的溶剂、少量的乙二醇及少量的1,2-丙二醇;S4:加入适量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增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纤超细折纹粘结层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n溶剂57-70份/n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9-11份/n甲苯9-12份/n多元醇26-33份/n扩链剂0.8-1.2份/n偶联剂0.5-1.0份/n催化剂1.0-1.5份/n助催化剂0.5-0.9份/n终止剂0.4-0.8份/n其中,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28-36份,乙酯29-34份;/n多元醇包括聚醚多元醇与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与聚酯多元醇的重量份数比为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纤超细折纹粘结层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溶剂57-70份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9-11份
甲苯9-12份
多元醇26-33份
扩链剂0.8-1.2份
偶联剂0.5-1.0份
催化剂1.0-1.5份
助催化剂0.5-0.9份
终止剂0.4-0.8份
其中,溶剂包括N,N-二甲基甲酰胺28-36份,乙酯29-34份;
多元醇包括聚醚多元醇与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与聚酯多元醇的重量份数比为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纤超细折纹粘结层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包括1000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醚多元醇,所述聚酯多元醇包括1000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与2000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纤超细折纹粘结层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1000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与2000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的重量份数比为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纤超细折纹粘结层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包括2,2-二羟甲基丙酸与2,2-二羟甲基丁酸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军业鲁明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诚迅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