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相互套叠的圆台型象棋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96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3
可相互套叠的圆台型象棋棋子。棋子主体包括圆形棋面和位于圆形棋面周边下部的圆台型围壁,圆形棋面下方以及圆台型围壁的内部是向下开放的空腔,沿着圆台型围壁的底边设有向外延展的凸缘;当多个棋子主体相互纵向套叠后,位于上方的凸缘底面与位于下方的凸缘顶面接触,从而使棋子容易整齐稳定的相互叠摞,避免锥面受压变形。棋子内腔中央置有极向统一的永磁体,便于吸合形成叠摞柱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相互套叠的圆台型象棋棋子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棋类部件,尤其涉及一种中国象棋或者国际象棋的棋子组件。
技术介绍
针对传统象棋体积大、不易携带的问题,从1985年起,多件中国专利文件中就提出了将象棋棋子做成可相互套叠的圆台型的技术方案,如CN85300500、CN87209982U、CN2513637Y、CN2614076Y、CN201098531Y、CN202700040U。但依照上述技术方案实际制成的棋子,因相互套叠后形成的叠摞柱体容易像图1所示那样扭曲倾斜,不易稳定,并且,当圆台型壁面的锥角过小时,相互套叠的棋子因摩擦力过大,容易形成难拆分问题。当套叠后形成的柱体的上下轴端受到较大压力作用时,套叠后的棋子之间容易相互挤撑,不仅容易导致分离困难,还可能导致棋子的锥形围壁永久变形甚至撕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相互套叠的圆台型象棋棋子,这种棋子主体形状统一,各个棋子主体的构成均包括圆形棋面和位于圆形棋面周边下部的圆台型围壁,圆形棋面下方以及圆台型围壁的内部是向下开放的空腔;圆形棋面的上表面设有棋子名称;其独特之处在于:a)沿着圆台型围壁的底边设有向外延展的凸缘,当多个棋子主体相互纵向套叠后,任意一个位于上方的棋子主体的凸缘的底面与位于该棋子主体下方的相邻棋子主体的凸缘的顶面接触;b)凸缘的高度不大于3.5mm。由于设置了这种凸缘,当棋子主体相互套叠时,凸缘起到了精确的平行限位作用,不仅可以避免棋子主体相互套叠后形成的叠摞柱体倾斜扭曲,而且,当叠摞柱体上下端面受压时,压力可以由各个棋子主体的凸缘来承担,从而避免棋子主体锥形壁面相互挤撑变形。优选地,a)圆台型围壁的锥形面的锥角β不小于14度,不大于19度;b)圆台型围壁的高度不大于棋子主体总高度的五分之四;c)圆台型围壁的顶边以半径不小于8mm的第一弧面形过渡围壁相切连接;弧面形过渡围壁与圆形棋面的周边之间以半径不大于3mm的第二弧面形过渡围壁相切连接;d)圆台型围壁的厚度不大于0.6mm。根据实际制造的验证,圆台型围壁的锥形面的锥角β不小于14度,不大于19度时,可以让手指与锥形面之间形成足够的摩擦力,避免滑脱。弧面形过渡围壁的设置,会让棋子主体形状更接近传统象棋的鼓型造型,有利于产品的外观优化。优选地,a)各个棋子主体的圆形棋面的下部中央设有顶面与底面磁极相反的永磁体,同一副棋的各个棋子的永磁体的顶面磁极相同;b)圆形棋面下部设有封罩,所述永磁体置于封罩与圆形棋面的底面之间的中央腔体内。沿用现有棋类产品的棋子常见的置入永磁体的措施,可让套叠后的圆台型棋子依靠永磁体相互吸合,形成可以整体拿持摆放的稳定的叠摞柱体,不仅便于收纳存放,还可实现游戏过程中的“吃子”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及多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现有可套叠棋子技术方案制成的多个棋子组合形成的叠摞柱体的照片;图2是实施例的中国象棋棋子立体图;图3是实施例的中国象棋棋子主视图;图4是实施例的中国象棋棋子主体未设置封罩和永磁体时的轴面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的中国象棋棋子采用的封罩主视图;图6是图5的前上方视角立体图;图7是图5的前下方视角立体图;图8是实施例的中国象棋棋子设置了封罩和永磁体时的轴面剖视图;图9是5个图8所示中国象棋棋子紧密套叠后的轴面剖视图;图10是实施例的32个中国象棋棋子套叠后形成的完整叠摞柱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2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展示的中国象棋棋子主体1采用0.45mm厚的薄钢板经过冲压拉伸工艺制作。参见图2、图3和图4,这种圆台型象棋棋子主体1的圆形棋面10标有棋子名称12和一圈图案18。在棋子名称12与图案18之间,有压凹造型19,起到加强筋和美观作用。棋子主体1的圆台形围壁11与圆形棋面10的周边以第一弧面形过渡围壁14和第二弧面形过渡围壁15平滑衔接。参见图4,棋子主体1的第一弧面形过渡围壁14的弧形剖面的半径R设置为11mm。本实施例的棋子的直径是52mm,高度是19mm,其中,棋子主体1的圆台形围壁11顶边到棋子底面的高度是13.5mm。这个设计尺寸和比例让棋子的剖面造型比较接近5#传统鼓型象棋棋子的剖面形状,更容易被用户接受。棋子主体1的圆台形围壁11底边有一圈凸缘13。凸缘13有一圈平整顶面132和一圈弧形底面131。凸缘的顶面132和底面131的间距是3mm。参见图4,棋子主体1的圆台形围壁11的锥角β是14.6度。经过实际测试,这个锥度在手指捏持下,可保持较好的摩擦力,不易滑脱。经过计算,为了让围壁提供足够的手持摩擦力,圆台形围壁11的锥角β不宜大于19度。虽然减少锥角β数值,会增加围壁摩擦力,但减小锥角β的数值的同时,必然会要求减薄圆台型围壁11的壁厚。过薄的壁厚当然影响棋子的强度。经过计算,为了保持合理的围壁壁厚,锥角β不宜小于14度。参见图4,为了让棋子在棋盘表面滑动时保持平滑,避免钣金端面的尖角与棋盘剐蹭,棋子主体1的凸缘13底部是表面圆滑的内卷式底边1311。参见图5、图6、图7和图8。这是本实施例中的棋子主体1的内腔中设置的封罩17。封罩17的周边171与棋子主体1的内腔顶面粘结。在棋子主体1的内腔顶面与封罩17之间形成的中央腔体172内,置入了厚度2mm,直径6mm的圆形永磁体16。各个棋子的永磁体16的磁极朝向相同。参见图9,多个棋子相互纵向套叠后,任意一个位于上方的棋子主体1的凸缘13的底面131与位于该棋子主体1下方的相邻棋子主体1的凸缘13的顶面132接触。参见图10,这是一副象棋的32个棋子相互叠摞后形成的柱体状态。显然,由于相互接触的凸缘13的作用,施加在这个叠摞柱体两端的压力,会由各个棋子的凸缘来承担,不会让棋子主体的圆台型围壁11受到额外的不良应力。并且,这种凸缘13的存在,不仅让叠摞柱体容易形成整齐稳定的外观,当凸缘13具有不同颜色时,还能让叠摞后的棋子仍然可以被轻易区分黑红方,便于使用和归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相互套叠的圆台型象棋棋子,形状统一的各个棋子主体(1)的构成均包括圆形棋面(10)和位于圆形棋面(10)周边下部的圆台型围壁(11),圆形棋面(10)下方以及圆台型围壁(11)的内部是向下开放的空腔;圆形棋面(10)的上表面设有棋子名称(12);其特征是:沿着圆台型围壁(11)的底边设有向外延展的凸缘(13),当多个棋子主体(1)相互纵向套叠后,任意一个位于上方的棋子主体(1)的凸缘(13)的底面(131)与位于该棋子主体(1)下方的相邻棋子主体(1)的凸缘(13)的顶面(132)接触;凸缘(13)的高度不大于3.5mm。/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相互套叠的圆台型象棋棋子,形状统一的各个棋子主体(1)的构成均包括圆形棋面(10)和位于圆形棋面(10)周边下部的圆台型围壁(11),圆形棋面(10)下方以及圆台型围壁(11)的内部是向下开放的空腔;圆形棋面(10)的上表面设有棋子名称(12);其特征是:沿着圆台型围壁(11)的底边设有向外延展的凸缘(13),当多个棋子主体(1)相互纵向套叠后,任意一个位于上方的棋子主体(1)的凸缘(13)的底面(131)与位于该棋子主体(1)下方的相邻棋子主体(1)的凸缘(13)的顶面(132)接触;凸缘(13)的高度不大于3.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相互套叠的圆台型象棋棋子,其特征是:
圆台型围壁(11)的锥形面的锥角β不小于14度,不大于19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云街智能科技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