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鱼推进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90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鱼推进装置,包括底板,底板设有导流板和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设有凹形导轨块,凹形导轨块设有滑槽,凹形夹持杆通过滑块可滑动的安装在凹形导轨块的滑槽中,凹形夹持杆安装有仿鱼尾弹性板,两仿鱼尾弹性板的尾部连接并在其尾部连接有仿尾鳍梯形弹性板,两仿鱼尾弹性板之间设有第一V形弹性支撑板和第二V形弹性支撑板,底板安装有两个驱动装置,两驱动装置的推杆和与其对应的凹形夹持杆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仿生鱼推进装置利用相交仿鱼尾弹性板的被动交错推进变形,实现近似鱼尾游动姿态,能表现出优异的水动力学特性;通过双仿水伺服电机驱动,可实现多频率推进、无级转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鱼推进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仿生鱼推进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仿生机器人

技术介绍
鱼类利用身体和鱼尾的往复摆动,形成向前的推动力,推进效率高,转向灵活,具有较好的水下推进应用前景。现有仿生鱼推进结构设计多采用液压传动,舵机扭动等方式来实现推进。申请号CN201822034238.2的专利技术专利,介绍了一种仿生鱼尾电液推进装置,液压马达驱动仿生鱼尾鳍的前半连接部往复运动,实现仿生鱼尾鳍周期摆动,但是该专利技术仅仅通过摆动马达带动单片状的尾鳍实现摆动,无法较好模仿鱼尾弹性变形摆动的姿态,难以较好体现优异的水动力学特性,且摆动为周期对称运动,难以实现灵活转向。申请号CN202010531496.0的专利技术专利,介绍了一种基于PVC凝胶人工肌肉驱动的仿生鱼尾结构,通过改变电压来控制记忆合金伸缩或拉长,实现摆动和转向,但是该专利技术结构复杂,成本更高且无法提供足够大、稳定性高的推进力,难以推广用于水中作业装备推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较好模拟鱼尾摆动,推进效率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较好模拟鱼尾周期摆动,体现较好水动力学特性,推进效率高的仿生鱼推进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仿生鱼推进装置,包括底板、第一V形弹性支撑板、第二V形弹性支撑板、仿鱼尾弹性板、仿尾鳍梯形弹性板、凹形夹持杆、推杆、电动缸,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导流板、凹形导轨块、滑块、驱动电机、驱动轴和支撑柱,所述底板在推进方向的前部设有呈弧形状的所述导流板,所述底板在推进方向上位于所述导流板的下游对称设有两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均设有所述凹形导轨块,所述凹形导轨块上沿推进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凹形夹持杆上设有所述滑块,两个所述凹形夹持杆通过所述滑块可滑动的安装在两所述凹形导轨块的所述滑槽中,两所述凹形夹持杆在推行方向的下游侧对称安装有所述仿鱼尾弹性板,两所述仿鱼尾弹性板的尾部连接并在其尾部连接有所述仿尾鳍梯形弹性板,两所述仿鱼尾弹性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一V形弹性支撑板和第二V形弹性支撑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导流板下游内侧对称安装有两个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传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同时铰接有所述推杆和所述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两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推杆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所述凹形夹持杆铰接。进一步优选,所述凹形夹持杆上设有夹槽,所述仿鱼尾弹性板插装在所述夹槽中。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轴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电动缸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通过两螺母锁紧固定。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通过平键传动连接。进一步优选,所述仿生鱼推进装置还包括固定螺栓、连接板和支撑轴,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板上设所述支撑轴。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电机为防水伺服电机,所述电动缸为防水电动缸。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仿生鱼推进装置的控制方法,具体是: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以及所述推杆带动两侧的所述仿鱼尾弹性板和尾部的所述仿尾鳍梯形弹性板实现模仿鱼尾周期摆动的动作实现推进,通过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可以实现摆动的频率。进一步优选,对称安装的所述驱动电机,当一侧的所述驱动电机停止转动同时另外一侧的所述驱动电机转动实现1/2周期推进姿态。进一步优选,通过控制单侧或双侧所述电动缸的伸缩,改变所述仿鱼尾弹性板摆动的幅度,实现无级转向。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利用相交仿鱼尾弹性板的被动交错推进变形,实现近似鱼尾游动姿态,能表现出优异的水动力学特性;采用V形弹性板辅以内部支撑,V形弹性板受力可变形,有效避免内部支撑约束导致的仿鱼尾弹性板变形较小,同时可避免仿鱼尾弹性板受力变形过大。(2)通过双仿水伺服电机驱动,可任意改变仿鱼尾弹性板交错推进距离,有效调整仿鱼尾弹性板的弯曲变形程度,可实现多频率推进、无级转向;利用小型防水电缸伸缩调节仿鱼尾弹性板一端的推进量程,改变尾部摆动幅度,实现大量程推进速度、小角度转向,灵活机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安装于水中作业装备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横向剖面图;图6为图3中II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4中III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底板构造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凹形夹持杆构造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方法实施例中1/2周期推进姿态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实施例中控制流程图;其中,1、水中作业装备;2、底板;3、第一V形弹性支撑板;4、第二V形弹性支撑板;5、仿鱼尾弹性板;6、仿尾鳍梯形弹性板;7、固定螺栓;8、连接板;9、支撑轴;10、凹形夹持杆;11、推杆;12、第一转动销;13、电推缸;14、第二连接杆;15、第一连接杆;16、导流板;17、凹形导轨块;18、第二转动销;19、滑块;20、螺母;21、驱动电机;22、第三转动销;23、联轴器;24、驱动轴;25、平键、26为支撑杆;27、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仿生鱼推进装置,包括底板2、第一V形弹性支撑板3、第二V形弹性支撑板4、仿鱼尾弹性板5、仿尾鳍梯形弹性板6、凹形夹持杆10、推杆11、电动缸13,第二连杆14、第一连杆15、导流板16、凹形导轨块17、滑块19、驱动电机21、驱动轴24和支撑柱26,所述底板2在推进方向的前部设有呈弧形状的所述导流板16,所述导流板16可将正向来流分割,降低水阻力。如图8所示,所述底板2在推进方向上位于所述导流板16的下游对称设有两支撑柱26,每个所述支撑柱26的顶部均设有所述凹形导轨块17,所述凹形导轨块17上沿推进方向开设有滑槽27,如图9所示,所述凹形夹持杆10上设有所述滑块19,两个所述凹形夹持杆10通过所述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鱼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第一V形弹性支撑板(3)、第二V形弹性支撑板(4)、仿鱼尾弹性板(5)、仿尾鳍梯形弹性板(6)、凹形夹持杆(10)、推杆(11)、电动缸(13),第二连杆(14)、第一连杆(15)、导流板(16)、凹形导轨块(17)、滑块(19)、驱动电机(21)、驱动轴(24)和支撑柱(26),所述底板(2)在推进方向的前部设有呈弧形状的所述导流板(16),所述底板(2)在推进方向上位于所述导流板(16)的下游对称设有两支撑柱(26),每个所述支撑柱(26)的顶部均设有所述凹形导轨块(17),所述凹形导轨块(17)上沿推进方向开设有滑槽(27),所述凹形夹持杆(10)上设有所述滑块(19),两个所述凹形夹持杆(10)通过所述滑块(19)可滑动的安装在两所述凹形导轨块(17)的所述滑槽(27)中,两所述凹形夹持杆(10)在推行方向的下游侧对称安装有所述仿鱼尾弹性板(5),两所述仿鱼尾弹性板(5)的尾部连接并在其尾部连接有所述仿尾鳍梯形弹性板(6),两所述仿鱼尾弹性板(5)之间设有所述第一V形弹性支撑板(3)和第二V形弹性支撑板(4),所述底板(2)位于所述导流板(16)下游内侧对称安装有两个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所述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所述驱动轴(24),所述驱动轴(24)上传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杆(15),所述第一连杆(15)的另一端铰接有所述第二连杆(14),所述第二连杆(14)的另一端同时铰接有所述推杆(11)和所述电动缸(13),所述电动缸(13)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轴(24)固定连接,两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推杆(11)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所述凹形夹持杆(10)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鱼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第一V形弹性支撑板(3)、第二V形弹性支撑板(4)、仿鱼尾弹性板(5)、仿尾鳍梯形弹性板(6)、凹形夹持杆(10)、推杆(11)、电动缸(13),第二连杆(14)、第一连杆(15)、导流板(16)、凹形导轨块(17)、滑块(19)、驱动电机(21)、驱动轴(24)和支撑柱(26),所述底板(2)在推进方向的前部设有呈弧形状的所述导流板(16),所述底板(2)在推进方向上位于所述导流板(16)的下游对称设有两支撑柱(26),每个所述支撑柱(26)的顶部均设有所述凹形导轨块(17),所述凹形导轨块(17)上沿推进方向开设有滑槽(27),所述凹形夹持杆(10)上设有所述滑块(19),两个所述凹形夹持杆(10)通过所述滑块(19)可滑动的安装在两所述凹形导轨块(17)的所述滑槽(27)中,两所述凹形夹持杆(10)在推行方向的下游侧对称安装有所述仿鱼尾弹性板(5),两所述仿鱼尾弹性板(5)的尾部连接并在其尾部连接有所述仿尾鳍梯形弹性板(6),两所述仿鱼尾弹性板(5)之间设有所述第一V形弹性支撑板(3)和第二V形弹性支撑板(4),所述底板(2)位于所述导流板(16)下游内侧对称安装有两个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所述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所述驱动轴(24),所述驱动轴(24)上传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杆(15),所述第一连杆(15)的另一端铰接有所述第二连杆(14),所述第二连杆(14)的另一端同时铰接有所述推杆(11)和所述电动缸(13),所述电动缸(13)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轴(24)固定连接,两所述驱动装置的所述推杆(11)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所述凹形夹持杆(10)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鱼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夹持杆(10)上设有夹槽,所述仿鱼尾弹性板(5)插装在所述夹槽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新龙唐文献杨鑫张建崔维成王芳苏世杰杨亚辉刘畅徐文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