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保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643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保护罩,包括:护框,护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护框之间设置有护鼻件,护鼻件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护框固定连接,每个护框上均设置有观察孔;防护罩体,防护罩体盖设与观察孔的一侧,且防护罩体的边缘与护框可分离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护罩体与护框可分离连接,能够便于术后恢复时观察检查,可大大的简化检查操作,使用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保护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保护罩。
技术介绍
当前,在眼科手术的术后恢复中,为了避免患者出现眼睛干涩、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揉眼而影响眼睛的恢复,需要采用保护罩对眼睛起到防护作用。目前,用于对眼睛起到防护作用的保护罩均为一体化设置,在临时需要观察伤口愈合状态及换药时,均需要将保护罩取下,上药后再佩戴在头部,使用非常不方便,尤其是需要临时检查眼睛的恢复情况时,若直接取下保护罩,在光照的刺激作用下,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方便观察检查的眼科手术恢复用保护罩,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保护罩,包括:护框,所述护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护框之间设置有护鼻件,所述护鼻件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护框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护框上均设置有观察孔;防护罩体,所述防护罩体盖设于所述观察孔的一侧,且所述防护罩体的边缘与所述护框可分离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防护罩体与护框可分离连接,能够便于术后恢复时观察检查,可大大的简化检查操作,使用更方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护框上均设置有固定带。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固定带能够起到固定作用。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柱,所述护框上对应所述第一卡柱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防护罩体通过所述第一卡柱与所述护框可分离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护罩体通过第一卡柱和第一卡槽的卡接配合使用方便。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体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二卡柱,所述护框上对应所述第二卡柱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背离所述观察孔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柱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配合。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卡柱与支撑件配合,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可以以第二卡柱为轴掀开防护罩体,这样能够减弱光线的直接作用,减少刺激性作用。进一步的,所述观察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支撑台阶,所述防护罩体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台阶卡接配合的密封圈。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台阶能够与防护罩体形成紧密的接触,能够有效的提升防护罩体与护框之间的密封连接作用,采用该支撑台阶与密封圈的配合还可以将上药片的边缘夹持固定,有利于上药。进一步的,防护罩体朝向所述观察孔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垫,所述支撑垫的一侧与所述防护罩体的内壁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支撑垫能够对置于眼部的上药片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垫的材质为海绵。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海绵具有柔性,能够发挥作用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第一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护框;2、防护罩体;3、固定带;4、护鼻件;5、第一卡柱;6、第一卡槽;7、第二卡柱;8、支撑件;9、支撑台阶;10、密封圈;11、支撑垫;12、第二卡槽;13、观察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保护罩,包括:护框1,护框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护框1之间设置有护鼻件4,护鼻件4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护框1固定连接,每个护框1上均设置有观察孔13;防护罩体2,防护罩体2盖设于观察孔13的一侧,且防护罩体2的边缘与护框1可分离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防护罩体2为边缘设置有翻边的球面形,可以理解的是防护罩体2朝向观察孔13的一侧设置为球面形的防护槽。还需要说明的是,佩戴时,护框1远离防护罩体2的一侧与眼眶周围的皮肤抵接,并且护框1与眼睛之间形成空腔,观察孔13设置有远离眼眶的一侧。优选的,每个护框1上均设置有固定带3。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带3为线绳,线绳的两端均与护框1的边缘固定连接,并且线绳围闭成U形,以固定在使用者耳部。优选的,防护罩体2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柱5,护框1上对应第一卡柱5设置有第一卡槽6,防护罩体2通过第一卡柱5与护框1可分离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槽6的相对侧设置有卡接部,第一卡槽6位于两个卡接部之间,每个卡接部相互朝向的下端侧壁上设置有限位缺口,并且在每个卡接不相互朝向的上端侧壁上设置有导向面,导向面与限位缺口之间设置有限位凸,采用此设置,第一卡柱5能够经导向部导向并卡入两个限位缺口之间,限位凸能够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以避免第一卡柱5从第一卡槽6内滑脱;可以理解的是,卡接部采用具有弹性变形能力且能够弹性复原的塑料,以使第一卡柱5在导向面作用下传动卡接部的上端相互远离,并在第一卡柱5滑入第一卡槽6内时,卡接部能够弹性复原使第一卡柱5限位在限位缺口内侧。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柱5和第二卡槽12可对应设置多组,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卡槽6和第二卡槽12设置在防护罩体2的左右两侧。优选的,防护罩体2的边缘还设置有第二卡柱7,护框1上对应第二卡柱7设置有支撑件8,支撑件8背离观察孔13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槽12,第二卡柱7与第二卡槽12卡接配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柱5的截面为圆形,第二卡槽12的顶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卡柱5的弧形面,支撑件8的材质为刚性的塑料,采用刚性塑料的变形作用小,能够保持防护罩体2与护框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卡柱7设置在防护罩体2的顶部,并且第二卡柱7与第一卡柱5平行设置。优选的,观察孔1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支撑台阶9,防护罩体2的边缘设置有与支撑台阶9卡接配合的密封圈10。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圈10上设置有与支撑台阶9相同至密封结构,当然在需要上药时,上药片的边缘设置与观察孔13过度配合的定位环布,安装上药片后将上药边缘的定位环布置于密封圈10与支撑台阶9之间,在防护罩体2通过第一卡柱5和第二卡柱7与护框1可分离的固定连接后,可将上药片进行固定,有利于上药。优选的,防护罩体2朝向观察孔13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垫11,支撑垫11的一侧与防护罩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支撑垫11的材质为海绵。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垫11为设置在防护罩体2朝向观察孔13一侧的防护槽的内壁上的,在采用上药片上药时,其能够对上药片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能够防止伤药片变形,海绵的支撑垫11能够适应上药片的形状,有利于在上药片与防护罩体2之间到缓冲作用,避免在防护罩受到外力作用下时,外力作用直接作用在上药片上,减少对眼睛的伤害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n护框(1),所述护框(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护框(1)之间设置有护鼻件(4),所述护鼻件(4)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护框(1)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护框(1)上均设置有观察孔(13);/n防护罩体(2),所述防护罩体(2)盖设于所述观察孔(13)的一侧,且所述防护罩体(2)的边缘与所述护框(1)可分离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框(1),所述护框(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护框(1)之间设置有护鼻件(4),所述护鼻件(4)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护框(1)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护框(1)上均设置有观察孔(13);
防护罩体(2),所述防护罩体(2)盖设于所述观察孔(13)的一侧,且所述防护罩体(2)的边缘与所述护框(1)可分离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护框(1)上均设置有固定带(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恢复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体(2)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柱(5),所述护框(1)上对应所述第一卡柱(5)设置有第一卡槽(6),所述防护罩体(2)通过所述第一卡柱(5)与所述护框(1)可分离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眼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琦喻建锋谢萍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