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37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4
一种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包括一壶体以及一壶盖,其中,该壶体包括一壶身、一壶嘴、一壶口、一连通该壶嘴与该壶口的容置空间以及一凸环,其中,该壶嘴固设于该壶身外,该壶口位于该壶身的上侧,该凸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邻近该壶口,该凸环设有一限位槽,该限位槽位于该壶嘴的相对侧,此外,该壶盖可分离地盖合于该壶体的该壶口,该壶盖具有一上盖、一环壁以及一卡接部,该环壁设于该上盖且向下延伸,该卡接部设于该环壁外且朝水平方向凸伸,当该壶盖盖合于该壶口时,该卡接部嵌设于该限位槽内且该卡接部上方顶抵该壶口的内周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
本技术有关一种茶壶,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
技术介绍
喝茶是华人的传统习俗,无论是乐龄人士还是白领上班族,都喜欢于闲暇时泡上一壶热茶,慢慢品茗,能有效地疏解压力,但是,就传统的茶壶而言,茶壶的壶体和盖于壶口上的壶盖之间并无任何可相互勾卡的定位部,使得使用者于倒茶时,需一手握着茶壶的把手倒茶,另一边手则需按压壶盖,避免其掉落,十分不便。为此,或于壶盖和壶体的把手之间绑设一壶绳,却不甚美观,因而有改善的空间。为改良以上所述的茶壶的缺失,许多专利技术创作如中国台湾第M446573号使用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冲泡茶具以及中国台湾第M544259号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防壶盖脱落的滤泡壶因而出现,其中,第M446573号新型专利案主要系于杯缘缘口处的凸环开设至少一缺口,而杯盖下缘则设至少一凸块,将该凸块卡接于该缺口后旋转该杯盖至一预订位置,使该凸块和该缺口错开,并且抵于该凸环下侧,使得二者无法分离,而第M544259号新型专利案则系于滤网壶的内端壁加设至少一凸点,而壶盖则具有一止水套环,当壶盖覆盖于该滤网壶时,该止水套环将紧迫地强行滑过该凸点后,卡制于该凸点下侧。综上所述,中国台湾第M446573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杯盖虽能有效地卡接于杯体,但是,使用者于盖上杯盖后,需额外执行一旋转杯盖的步骤,欠缺便利性,且在倒茶或移动杯体时,杯盖容易因摇曳晃动而使得该凸块移动至该缺口处,抑或是使用者的疏忽,忘记旋转杯盖将该凸块和该缺口错开,从而造成杯盖掉落。此外,中国台湾第M544259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壶内加设的凸点以及壶盖的止水套环,虽能稳固地将壶盖固定覆盖于壶体上,却有制程工序繁琐,成本偏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能以简单的结构,即可有效地将茶壶的壶盖固定地卡接在壶体上,即使使用者以单手倒茶,该壶盖亦不会脱离该壶体,避免壶盖掉落地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包括一壶体以及一壶盖,其中,该壶体包括一壶身、一壶嘴、一壶口、一连通该壶嘴与该壶口的容置空间以及一凸环,其中,该壶嘴固设于该壶身外,该壶口位于该壶身的上侧,该凸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邻近该壶口,该凸环设有一限位槽,该限位槽位于该壶嘴的相对侧,此外,该壶盖可分离地盖合于该壶体的该壶口,该壶盖具有一上盖、一环壁以及一卡接部,该环壁设于该上盖且向下延伸,该卡接部设于该环壁外且朝水平方向凸伸,当该壶盖盖合于该壶口时,该卡接部嵌设于该限位槽内且该卡接部上方顶抵该壶口的内周缘。本技术通过该卡接部的顶面和该限位槽的该抵止顶部之间的抵靠关系,防止该壶盖在倒茶的过程中,壶盖顺着茶壶的倾斜方向掉落。较佳的,该凸环具有二定位部,二该定位部之间形成有该限位槽,二该定位部分别卡抵于该卡接部的两侧。较佳的,当该壶盖盖合于该壶口上时,该凸环和该卡接部位于同一水平面。较佳的,该壶体的凸环的限位槽与该壶嘴位于同一直在线。较佳的,该壶体具有二枢接部,一把手的两端分别枢设于二该枢接部。较佳的,二该枢接部分别位于该壶口周缘的二相对端,二该枢接部、该限位槽和该壶嘴位于同一直在线。有关本技术所提供关于一种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这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技术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纵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的壶盖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俯视图,主要显示壶盖的卡接部和壶体的限位槽之间的连接关系;图7为本技术的具有防脱落盖的茶壶侧视图,主要显示茶壶于倒茶时壶盖的卡接部和壶体的限位槽之间的卡抵关系。附图标记说明:10茶壶20壶体21壶身22挡壁24壶口30壶盖32上盖33外环面34环壁36手持部361长柄362底部363握槽38卡接部40容置空间50凸环52开口60限位槽62定位部64抵止顶部70壶嘴80枢接部80’枢接部82枢接口82’枢接口90把手92连接部92’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于整篇说明书中,包括以下介绍的实施例以及申请专利范围的权利要求中,有关方向性的名词皆以附图中的方向为基准。其次,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附图中,相同的组件标号,代表相同或近似的组件或其结构特征。请先参阅图1至图3,本较佳实施例的茶壶10是一铸铁壶,具有一壶体20以及一可分离地覆盖于壶体20上的壶盖30,其中,壶体20具有一壶身21,壶身21围绕出一容置空间40,用以装置茶水,而壶身21的顶部向内延伸出一挡壁22,挡壁22围绕形成一连通容置空间40的壶口24,茶叶和沸水(图中未示)皆通过壶口24置入于容置空间40内,而挡壁22的下缘连接一呈C型的凸环50,凸环50的直径比壶口24略小,C型凸环50的开口52形成一限位槽60,更详细地说,凸环50的开口52的相对两端各具有一呈圆弧形的定位部62,而位于开口52上方,挡壁22的内侧则形成一抵止顶部64,二定位部62以及抵止顶部64之间形成该限位槽60,此外,壶身21外部邻近壶口24周缘凸设有二枢接部80,80’,二该枢接部80,80’相对于壶口24呈左右对称,其中的一该枢接部80设于限位槽60上方,另一枢接部80’则设于限位槽60的相对侧,二枢接部80,80’各具有一背向壶口24的方向开设的枢接口82,82’,用以供一把手90枢接,而把手90的两相对端各设有一平行且相向设置的连接部92,92’,把手90透过其连接部92,92’枢接于枢接口82,82’,使得把手90可相对壶体20枢转,当欲将壶盖30掀起或通过壶口24放置茶叶时,可先将把手90枢转至一侧,另一方面,壶身21外部凸设有一连通容置空间40的壶嘴70,当使用者紧握把手90将内装有茶水的壶体20倾斜至一角度时,茶水将通过壶嘴70流出,值得一提的是,壶嘴70、把手90、二枢接部80,80’以及限位槽60皆位于轴线L上,换言之,限位槽60的位置位于茶壶10于倒茶时倾斜方向的相对侧,意即限位槽60、壶嘴70及二枢接部80,80’呈同轴设置。其次,请再参阅图4至图6,本技术所揭露的壶盖30包含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壶体,具有一壶身、一壶嘴、一壶口、一连通该壶嘴与该壶口的容置空间以及一凸环,其中,该壶嘴固设于该壶身外,该壶口位于该壶身的上侧,该凸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邻近该壶口,该凸环设有一限位槽,该限位槽位于该壶嘴的相对侧;以及/n一壶盖,可分离地盖合于该壶体的该壶口,该壶盖具有一上盖、一环壁以及一卡接部,该环壁设于该上盖且向下延伸,该卡接部设于该环壁外且朝水平方向凸伸,当该壶盖盖合于该壶口时,该卡接部嵌设于该限位槽内且该卡接部上方顶抵该壶口的内周缘。/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1119 TW 1092152701.一种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壶体,具有一壶身、一壶嘴、一壶口、一连通该壶嘴与该壶口的容置空间以及一凸环,其中,该壶嘴固设于该壶身外,该壶口位于该壶身的上侧,该凸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邻近该壶口,该凸环设有一限位槽,该限位槽位于该壶嘴的相对侧;以及
一壶盖,可分离地盖合于该壶体的该壶口,该壶盖具有一上盖、一环壁以及一卡接部,该环壁设于该上盖且向下延伸,该卡接部设于该环壁外且朝水平方向凸伸,当该壶盖盖合于该壶口时,该卡接部嵌设于该限位槽内且该卡接部上方顶抵该壶口的内周缘。


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富锦
申请(专利权)人:般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