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气气压双余度调节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275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气气压双余度调节控制系统,包括供气腔体、活门腔座、电机活门腔座、电机活门、波纹管活门升降系统和电动活门升降系统,活门腔座内部通过弹簧A连接有波纹管活门,活门腔座顶部设有电机活门腔座,升降塞筒体的筒腔中升降设有升降塞;波纹管活门升降系统包括波纹升降管,波纹升降管底端与升降塞顶部连接,升降塞的底部端面与活门腔座的顶部端面之间形成活门间隙气道A,环形盖板外边缘与外壳体之间形成有出气间隙气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动活门升降系统控制活门间隙气道C的通气开,通过波纹管活门升降系统控制活门间隙气道A的通气开度,进而综合实现供气腔体内部气压调节目的,具有结构新颖、操作便捷等优点。操作便捷等优点。操作便捷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气气压双余度调节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压调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供气气压双余度调节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飞机在高空飞行时,供气设备(比如供氧设备)是必备的装置,可供飞机上的人员或设备使用,随海拔的提升,其气压就越来越低,供气设备就需要供应更高压力的气体或更多气体来满足所需,或者保持飞机内部压力平衡或供气平稳。目前,现有技术没有一种可以随海拔提升而自适应调节气压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气气压双余度调节控制系统,通过电动活门升降系统控制活门间隙气道C的通气开度或开关,通过波纹管活门升降系统控制活门间隙气道A的通气开度或开关,进而综合实现供气腔体内部气压调节目的,具有结构新颖、操作便捷等优点。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供气气压双余度调节控制系统,包括供气腔体、活门腔座、电机活门腔座、电机活门、波纹管活门升降系统和电动活门升降系统,所述供气腔体内部具有气腔,所述供气腔体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气气压双余度调节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腔体(1)、活门腔座(2)、电机活门腔座(5)、电机活门(6)、波纹管活门升降系统和电动活门升降系统,所述供气腔体(1)内部具有气腔(11),所述供气腔体(1)侧部连通有进气口(111),所述活门腔座(2)固定于供气腔体(1)顶部,所述供气腔体(1)顶部开有出气口(112);所述活门腔座(2)内部通过弹簧A(4)连接有波纹管活门(3),活门腔座(2)底部设有与出气口(112)相连通的气孔A(21),所述波纹管活门(3)设有与气孔A(21)相对应的气孔B(31);所述活门腔座(2)顶部设有电机活门腔座(5),所述电机活门腔座(5)包括外壳体(52)和内筒体(51),所述外壳体(52)与内筒体(51)之间形成有弹簧腔(53),所述弹簧腔(53)中安装设有弹簧B(531),所述电机活门(6)包括环形盖板(61)和升降塞筒体(62),环形盖板(61)与弹簧B(531)顶端固定,所述升降塞筒体(62)活动设于内筒体(51)中,所述升降塞筒体(62)的筒腔(621)中升降设有升降塞(103);所述波纹管活门升降系统包括波纹升降管(10),波纹升降管(10)底端与升降塞(103)顶部连接;所述电动活门升降系统包括线性电机(9),所述线性电机(9)具有升降杆(92),升降杆(92)与电机活门(6)的环形盖板(61)连接;所述升降塞(103)的底部端面与活门腔座(2)的顶部端面之间形成活门间隙气道A(7),所述内筒体(51)与升降塞筒体(62)之间具有活门间隙气道B(8),所述环形盖板(61)外边缘与外壳体(52)之间形成有与弹簧腔(53)连通的出气间隙气道(82),内筒体(51)顶部与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川李图东席艳芳邬宗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康拓兴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