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57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C滤波器,该LC滤波器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一条串联支路、以及至少两个谐振器;所述串联支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输出端口;所述至少两个谐振器并联至所述串联支路上,其中,每一所述谐振器均包括并联的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串联支路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谐振器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串联单元,该串联单元是第二电容、或该串联单元是第二电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LC滤波器具有易于片上集成以及近阻带抑制性能优的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C滤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通信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LC滤波器。

技术介绍

[0002]LC滤波器是现代通信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诸如4G、5G等移动通信应用中。
[0003]现有技术中,全极型LC滤波器以及椭圆型LC滤波器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两种LC滤波器,其二者通常由串联谐振器以及并联谐振器构成,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进一步由电感和电容构成。其中,全极型LC滤波器由于没有带外零点所以导致近阻带抑制偏弱。除此之外,全极型LC滤波器还存在部分谐振器中电感值偏大(通常可达到10nH以上甚至更高)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悉知,电感的尺寸和其电感值成正比,即电感值越大则电感的尺寸越大。当电感值超过一定值(通常为5nH)时,电感的尺寸就不再易于片上集成的实现。也就是说,现有的全极型LC滤波器存在不易于片上集成的问题。椭圆型LC滤波器相较于全极型LC滤波器来说,虽然可以通过引入带外零点使近阻带抑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部分谐振器中电感值偏大不易于片上集成的问题仍无法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C滤波器,该LC滤波器包括:
[0005]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一条串联支路、以及至少两个谐振器;
[0006]所述串联支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输出端口;
[0007]所述至少两个谐振器并联至所述串联支路上,其中,每一所述谐振器均包括并联的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
[0008]所述串联支路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谐振器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串联单元,该串联单元是第二电容、或该串联单元是第二电感。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该LC滤波器中,所述谐振器的数量是N个,所述串联单元的数量是N

1个,其中,N是整数且N≥2;所述输入端口侧至所述输出端口侧,第i个所述谐振器中的第一电感与第N+1

i个所述谐振器中的第一电感具有相同的电感值,第i个所述谐振器中的第一电容与第N+1

i个所述谐振器中的第一电容具有相同的电容值,其中,若N是偶数则1≤i≤N/2,若N是奇数则1≤i≤(N

1)/2;所述输入端口侧至所述输出端口侧,第j个所述串联单元和第N

j个所述串联单元具有相同的电容值或电感值,其中,若N是偶数则1≤j≤N/2

1,若N是奇数则1≤j≤(N

1)/2。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该LC滤波器中,针对于所述串联单元是所述第二电容的情况,所述至少两个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均具有相同的电感值;针对于所述串联单元是所述第二电感的情况,所述至少两个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容均具有相同的电容值。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该LC滤波器中,所述第一电感以及所述第二电感的电感值均小于等于5nH。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该LC滤波器中,针对于所述串联单元是所述第二电容的情况,至少存在两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该LC滤波器中,当所述谐振器的数量大于等于4时,至少存在两个非相邻阶的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该LC滤波器中,所述输入端口侧至所述输出端口侧的第一个所述谐振器和最后一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该LC滤波器中,所述输入端口侧至所述输出端口侧的第一个所述谐振器和倒数第二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或所述输入端口侧至所述输出端口侧的第二个所述谐振器和最后一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或所述输入端口侧至所述输出端口侧的第一个所述谐振器和倒数第二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以及第二个所述谐振器和最后一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该LC滤波器中,所述输入端口侧至所述输出端口侧的第一个所述谐振器和最后一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以及第一个所述谐振器和倒数第二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或所述输入端口侧至所述输出端口侧的第一个所述谐振器和最后一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以及第二个所述谐振器和最后一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或所述输入端口侧至所述输出端口侧的第一个所述谐振器和最后一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第一个所述谐振器和倒数第二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以及第二个所述谐振器和最后一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该LC滤波器还包括第三电容,该第三电容设置在所述串联支路上、位于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输入端口侧至所述输出端口侧的第一个所述谐振器之间;和/或第四电容,该第四电容设置在所述串联支路上、位于所述输入端口侧至所述输出端口侧的最后一个所述谐振器和所述输出端口之间。
[001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LC滤波器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一条串联支路、以及至少两个谐振器;所述串联支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输出端口;所述至少两个谐振器并联至所述串联支路上,其中,每一所述谐振器均包括并联的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串联支路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谐振器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串联单元,该串联单元是第二电容、或该串联单元是第二电感。在相同工作频率的情况下,相较于现有LC滤波器来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LC滤波器其近阻带抑制得到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LC滤波器其所有电感均可以通过偏小的电感值来实现。也就是说,相较于现有LC滤波器来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LC滤波器更易于实现片上集成。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0]图1是现有技术中典型的全极型LC滤波器的电路图;
[0021]图2是现有技术中典型的椭圆型LC滤波器的电路图;
[0022]图3是图1所示全极型LC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曲线;
[0023]图4是图2所示椭圆型LC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曲线;
[0024]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LC滤波器的电路图;
[0025]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LC滤波器的电路图;
[0026]图7是图5所示LC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曲线;
[0027]图8是图6所示LC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曲线;
[0028]图9是图5所示结构的第一个谐振器和最后一个谐振器中的第一电感之间引入耦合后的幅频响应曲线;
[0029]图10是图5所示结构的第一个谐振器和最后一个谐振器中的第一电感之间引入耦合、以及第一个谐振器和倒数第二个谐振器中的第一电感之间引入耦合的幅频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C滤波器,该LC滤波器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一条串联支路、以及至少两个谐振器;所述串联支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输出端口;所述至少两个谐振器并联至所述串联支路上,其中,每一所述谐振器均包括并联的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串联支路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谐振器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串联单元,该串联单元是第二电容、或该串联单元是第二电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滤波器,其中:所述谐振器的数量是N个,所述串联单元的数量是N

1个,其中,N是整数且N≥2;所述输入端口侧至所述输出端口侧,第i个所述谐振器中的第一电感与第N+1

i个所述谐振器中的第一电感具有相同的电感值,第i个所述谐振器中的第一电容与第N+1

i个所述谐振器中的第一电容具有相同的电容值,其中,若N是偶数则1≤i≤N/2,若N是奇数则1≤i≤(N

1)/2;所述输入端口侧至所述输出端口侧,第j个所述串联单元和第N

j个所述串联单元具有相同的电容值或电感值,其中,若N是偶数则1≤j≤N/2

1,若N是奇数则1≤j≤(N

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C滤波器,其中:针对于所述串联单元是所述第二电容的情况,所述至少两个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均具有相同的电感值;针对于所述串联单元是所述第二电感的情况,所述至少两个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容均具有相同的电容值。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C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感以及所述第二电感的电感值均小于等于5nH。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C滤波器,其中:针对于所述串联单元是所述第二电容的情况,至少存在两个所述谐振器中的所述第一电感之间存在耦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志国刘海瑞杨清华唐兆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