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伟英专利>正文

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45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属于脱硝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对光催化再生工艺进行优化,并辅以投入助再生球的方式,利用Fe2(C2O4)3溶液对失效的Fe(II)EDTA络合液进行再生,基于磁力搅拌的方式,迫使助再生球在光催化体系内进行充分作用,并基于离心作用在内部缓慢释放出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在催化作用下产生氧气有序的释放至体系中,氧气可以氧化Fe(II)EDTA相对增加溶液中Fe3+浓度,有利于提高体系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脱硝剂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燃烧烟气中去除氮氧化物的过程,防止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已作为世界范围的问题而被尖锐地提了出来。世界上比较主流的工艺分为:SCR和SNCR。这两种工艺除了由于SCR使用催化剂导致反应温度比SNCR低外,其他并无太大区别,但如果从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两个角度来看,SCR的投入至少是SNCR投入的数倍,甚至10倍不止。
[0003]氮氧化物是引起大气污染的一种主要污染物,可形成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导致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目前,控制NOx排放的技术主要分为低NOx燃烧技术和燃烧后NOx控制技术两类。Fe(II)EDTA络合吸收法具有吸收速率快,络合容量大,对温度要求低等优点,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Fe(II)EDTA络合液在络合吸收NO过程中,Fe(II)EDTA容易被烟气中的O2氧化为Fe(III)EDTA,造成络合液络合吸收NO的能力逐渐降低,限制了其工业的应用。因此,单纯的使用Fe(II)EDTA络合液吸收NO难以长时间维持对NO的高脱除率,为了保持较高以及较长时间的NO脱除率,以及工艺的连续性,被氧化成为的Fe(III)EDTA和Fe(II)EDTA

NO应该被及时的还原,Fe(II)EDTA的再生问题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0004]目前针对Fe(II)EDTA的再生普遍存在再生效果差、效率慢的问题,传统的光催化再生方式由于溶液中成分复杂,透射性较弱,直接照射的方式难以有效实现充分的反应,导致再生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可以通过对光催化再生工艺进行优化,并辅以投入助再生球的方式,利用Fe2(C2O4)3溶液对失效的Fe(II)EDTA络合液进行再生,基于磁力搅拌的方式,迫使助再生球在光催化体系内进行充分作用,并基于离心作用在内部缓慢释放出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在催化作用下产生氧气有序的释放至体系中,氧气可以氧化Fe(II)EDTA相对增加溶液中Fe3+浓度,有利于提高体系内

OH的生成,进而有助于络合液的再生,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助再生球的转速来控制氧气浓度,在释放氧气的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微搅拌的作用,并促进助再生球对光照的反射作用,从而综合提高光催化效果以及络合脱硝剂的再生率。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取失效的络合脱硝剂置于光催化体系内,然后调节pH值为5.3;
[0011]S2、取浓度为0.001mol/L的Fe2(C2O4)3溶液与络合脱硝剂均匀混合,并投入多个
助再生球;
[0012]S3、将光源置于光催化体系上方,通过施加旋转的匀强磁场迫使助再生球进行搅拌,释放氧气的同时改善光催化效果;
[0013]S4、光催化体系内的光催化再生反应持续50

70min,结束后回收助再生球。
[0014]进一步的,所述络合脱硝剂为浓度是0.01mol/L的Fe(II)EDTA,初始pH由稀H2SO4或NaOH调节,尽量不引入多余成分来干扰光催化体系的再生反应。
[0015]进一步的,所述Fe2(C2O4)3溶液采用Na2CO4:FeSO4=3:1按比例复配而成,且各自浓度分别为0.06和0.02mol/L。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采用恒温油浴锅油浴加热,加热温度为45

55℃。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的光源为175W功率的紫外线高压汞灯,且波长为365nm。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光催化体系中的氧气浓度为2%

5%,氧气浓度过高会有更多的Fe(II)EDTA被氧化成没有脱硝能力的Fe(III)EDTA,而合理浓度的氧气可以相对增加溶液中Fe3+浓度,有利于提高体系内

OH的生成,进而有助于络合液的再生,表现出正协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对络合吸收的影响。
[0019]进一步的,所述助再生球包括悬浮半球、磁性半球和填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储液套,所述悬浮半球和磁性半球上下对称连接,所述储液套连接于悬浮半球和磁性半球之间的内侧,所述储液套内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定位丝,所述储液套上活动镶嵌有多个沿定位丝环形阵列分布的离心封块,所述离心封块与定位丝之间连接有多根内弹性丝,所述悬浮半球和磁性半球上均镶嵌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控氧反光微球,所述控氧反光微球之间连接有导液丝,助再生球在受到旋转磁场的作用时会进行转动,在宏观搅拌的同时,利用离心封块受到的离心力作用而脱离储液套,储液套内的过氧化氢溶液从而释放出来,并通过导液丝的引导输送与控氧反光微球接触,在控氧反光微球的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释放出氧气,并通过控氧反光微球释放至光催化体系中,一方面协同光催化进行再生,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微搅拌来改善局部区域的透光性,从而提高光催化效果。
[0020]进一步的,所述控氧反光微球包括空心反光半球、多孔催化半球和防水透气膜,所述空心反光半球和多孔催化半球对称连接,且空心反光半球相对多孔催化半球位于外侧,所述防水透气膜包覆于空心反光半球的外表面上,所述空心反光半球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作用孔,所述作用孔内活动镶嵌有相匹配的反光动球,且反光动球位于空心反光半球和防水透气膜之间,所述反光动球与多孔催化半球之间连接有外弹性丝,空心反光半球可以起到对光照的反射作用,从而提高光催化体系内的光照效果,并且在正常状态下由反光动球对作用孔进行封堵,在氧气产生一定量后挤压反光动球脱离,然后通过防水透气膜释放至体系内,不仅有利于控制氧气的释放,避免氧气浓度过高,同时利用反光动球在脱离作用孔时的活动性,进一步改善对光照的反射效果,提高体系内全覆盖的概率,不易出现光照死角而导致光催化效果一般。
[0021]进一步的,所述悬浮半球采用轻质材料制成,所述磁性半球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且磁性半球区域的整体重量大于悬浮半球区域,保证助再生球在光催化体系内以合理的姿态发挥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利用离心力来触发辅助再生的动作。
[0022]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反光半球和反光动球均采用高反射率材料制成,所述多孔催化半球采用二氧化锰制成多孔隙结构,利用空心反光半球的固定反射和反光动球的活动反
射,共同实现提升光催化体系内的光照分布情况,多孔隙结构的二氧化锰可以充分与过氧化氢溶液接触,分解产生的气体也可以进入到空心反光半球内进行释放。
[0023]3.有益效果
[00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5](1)本方案可以通过对光催化再生工艺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失效的络合脱硝剂置于光催化体系内,然后调节pH值为5.3;S2、取浓度为0.001mol/L的Fe2(C2O4)3溶液与络合脱硝剂均匀混合,并投入多个助再生球;S3、将光源置于光催化体系上方,通过施加旋转的匀强磁场迫使助再生球进行搅拌,释放氧气的同时改善光催化效果;S4、光催化体系内的光催化再生反应持续50

70min,结束后回收助再生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络合脱硝剂为浓度是0.01mol/L的Fe(II)EDTA,初始pH由稀H2SO4或NaOH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Fe2(C2O4)3溶液采用Na2CO4:FeSO4=3:1按比例复配而成,且各自浓度分别为0.06和0.02mol/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采用恒温油浴锅油浴加热,加热温度为45

5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光源为175W功率的紫外线高压汞灯,且波长为365n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光催化体系中的氧气浓度为2%

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失效络合脱硝剂的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再生球包括悬浮半球(1)、磁性半球(2)和填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储液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英
申请(专利权)人:陈伟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