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双滤波器扰动观测器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控制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双滤波器扰动观测器设计方法,主要用于在不改变跟踪特性和稳定性的条件下,提升闭环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
技术介绍
[0002]在控制系统中,除了常见的最小相位系统,还广泛存在本身稳定,但是包含非最小相位环节的非最小相位系统,比如滞后系统,磨削电路系统和直流电机等。非最小相位系统由于其控制性能存在非最小相位环节的基本限制,而难以进行控制。闭环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扰动抑制特性局限于单闭环系统本身,扰动抑制能力不足。为了进一步抑制系统扰动,有学者尝试在非最小相位系统中引入扰动观测器方法。根据文献《A New Disturbance Observer for Non
‑
minimum Phase Linear Systems》,传统的扰动观测器方法用于非最小相位系统时,由于逆向模型不可或缺,将导致系统存在不稳定的极点,使得系统无法稳定,失去扰动抑制效果,甚至引发系统崩溃。在此文献中,也提出了一种用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双滤波器扰动观测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含有不稳定零点的非最小相位系统中,针对已知的非最小相位对象G(s),建立正向模型并设计闭环控制器C(s),构成稳定的单闭环系统;步骤(2):将传感器的输出与模型的输出做差,差值被认为是扰动观测器估计到的总扰动;步骤(3):进行双滤波器扰动观测器的滤波器一Q1(s)和滤波器二Q2(s)的稳定性分析,得到的约束条件用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步骤(4):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分析包含双滤波器扰动观测器的闭环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跟踪特性;步骤(5):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分析包含双滤波器扰动观测器的闭环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扰动抑制特性;步骤(6):令滤波器二Q2(s)=0,设计双滤波器扰动观测器的滤波器一Q1(s),将估计到的总扰动反相前馈到驱动回路,对系统的扰动进行抑制;步骤(7):令滤波器二Q2(s)≠0,在设计好的滤波器一Q1(s)的基础上,设计双滤波器扰动观测器的滤波器二Q2(s),将估计到的总扰动反相前馈到驱动回路,对系统的扰动进行抑制;步骤(8):在闭环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基础上,使用双滤波器扰动观测器方法进行扰动抑制,可以不改变系统的跟踪特性和稳定性;滤波器一Q1(s)和滤波器二Q2(s)中的任意一个单独工作,可以将闭环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提升一倍;滤波器一Q1(s)和滤波器二Q2(s)同时工作,可以将闭环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提升两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双滤波器扰动观测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非最小相位对象G(s)的正向模型表示如下:其中N(s)和D(s)是G(s)的最小相位部分,即N(s)=0和D(s)=0的根全部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是G(s)的非最小相位部分,的根ξ
i
全部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即Re(ξ
i
)>0,对于非最小相位的纯滞后环节e
‑
τs
,可以一阶近似为e
‑
τs
≈(2
‑
τs)/(2+τs),其中τ>0代表滞后时间,同样满足非最小相位对象的定义;真实非最小相位对象G(s)与正向模型之间的数学关系表示为其中表示对象的内部扰动,非最小相位对象G(s)的闭环控制器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耀,邓久强,张超,任戈,谭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