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振雄专利>正文

火锅转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26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锅转盘,下固定盘放置在桌面上,上转盘压卡在下固定盘滚槽中的滚轮上,安装在火锅转盘内的电动机通过齿轮传动从而实现上转盘的转动;火锅转盘内还可以向上转盘表面上引出带电导线和可供燃气输出的管道,给使用的电器和燃气炉提供电源和气源,以此来实现火锅转盘的多功能用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在转盘上的触摸开关对电动机进行开启控制,可随心所欲地控制电动机的转、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美观大方、操作灵活、使用方便,是餐桌上理想的配套产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盘,特别是一种餐桌用的火锅转盘
技术介绍
为方便顾客用餐,现有的大餐桌的桌面上一般都放置有转盘,转盘由上转盘和下固定盘组成,下固定盘上有环形的导轮槽,多个导轮均匀地分布在导轮槽中,上转盘放在导轮上,手拨上转盘带动其旋转,转盘的使用确实解决了很多相关的难题,但也有其最无法克服的缺点一是上转盘只能手动,不能电动,由于转盘使用的滚动导轮承载重量能力差,长期使用后会造成转动不灵活甚至卡死,人用手搬动也很费劲,造成转盘成为了一种摆设,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影响整个桌面的整体效果和美观;二上转盘无法固定,原因是上转盘是放在导轮上的,没有办法轴向固定,旋转时间长了上转盘会在导轮上滑动,造成上转盘的中心与圆形的导轮槽中心偏离,上转盘在转动时出现偏心现象,容易造成侧翻,使用中非常不安全;三是上转盘无法使用带管线的燃气炉和带电线的电器,在转盘上使用电器和燃气炉时,由于气源管道和电源线拖放在转盘面上,旋转时会发生线路缠绕,使得上转盘无法自如转动,给使用造成不便。(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火锅转盘,该转盘的上转盘固装在下固定盘上,上转盘可以手动旋转,也可以电动旋转,更可以在上转盘使用电器和燃气炉。现有的火锅转盘包括上转盘和下固定盘,上转盘与下固定盘之间由可以让上转盘相对于下固定盘转动的装置连接,但在上转盘上使用燃气炉时,由于使用的燃气管道放置在上转盘上并随其转动,虑燃气管道会发生缠绕和燃气泄漏等问题,本新型火锅转盘的解决的办法是将燃气管道的来源结构进行变化,即是将下固定盘内的进气管与上转盘内的出气管通过送气转接机构在上转盘和下固定盘的轴中心处接通;该送气转接机构的方法是上转盘上的燃气管道通过上转盘内的出气管引出,出气管的进气管口固定在上转盘上支承座的轴中心处,煤气罐的燃气通过下固定盘内的进气管导入,进气管的出气管口固定在下固定盘支承座的轴中心处,中空的下耐磨圈片固定在进气管的出气管口处,中空的上耐磨圈片固定在出气管的进气管口处并与下耐磨圈片对接贴紧,固定壳固定住对接的进气管的出气管口和出气管的进气管口,内置于固定壳中的弹簧分别作用于下耐磨圈片和上耐磨圈片的底部,将两者紧密压贴在一起;中转盘转动时,出气管围绕着出气管的进气管口转动,带动上耐磨圈片在下耐磨圈片上磨擦转动,即使在使用过程中下耐磨圈片和上耐磨圈片因磨擦而变薄,在弹簧的压紧作用下两者都能紧密贴合在一起,防止了燃气泄漏;所述上耐磨圈片和下耐磨圈片使用的材料均为陶瓷圈片。本技术拓展的功能之二是在上转盘上使用电器,由于使用的电源线安装在上转盘上并随其转动,就必须考虑电源线发生缠绕的问题,因此必须将电源线的来源结构进行变化,同样的道理,本技术设计的方案是在上转盘和下固定盘上分别布置电源线的出线和电源线的进线,下固定盘内的电源进线与上转盘内的电源出线通过送电转接机构在上转盘和下固定盘的中部处接通;该送电转接机构的方法是中空环状的导电片固定圈固装在下固定盘底部下固定盘支承座的轴心线上,导电片固定圈的外圆周面上水平固联有两条导电片圈,输入电源的零线和火线从下固定盘的底部引入,分别接在两条导电片圈上;中空环状的导电块固定圈固装在上转盘底部上转盘支承座的轴心线上,导电块固定圈的内径套装在导电片固定圈的外径上,导电块固定圈的壁上水平开有两个通孔,通孔的位置与两条导电片圈的位置相对应,通孔中安装有导电块,导电块在通孔中的弹簧的作用下分别压紧在两条导电片圈上,输出电源的零线和火线从两个通孔中进入,分别与两个导电块连接,输出电源的零线和火线从上转盘的底部引出;上转盘无论正转反转,导电块固定圈中的导电块在转动中始终压接在所对应的导电片圈上,保持输入电源与输出电源的导通。上述技术的结构和拓展的功能都是在手动转动的情况下完成的,为了实现更为灵活轻松的电动转动,就必须加装上电动驱动装置,本技术的电动驱动装置由电动机和传动元件组成,电动机安装在下固定盘上,传动元件固联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传动元件与上转盘支承座直接连接进行动力传动,传动方式有两种,一种为摩擦传动,即传动元件为摩擦轮,摩擦轮直接作用在上转盘支承座的内壁或是外壁上;另一种为齿轮传动,即传动元件为齿轮,上转盘的内壁上有内齿或上转盘的外壁上有外齿,传动齿轮直接与上转盘内壁上的内齿或外壁上的外齿咬合;本技术采用的是齿轮内传动方式,即电动机安装在下固定盘上,并位于下固定盘支承座内壁旁,传动齿轮与上转盘支承座内壁上的内齿咬合;电动机的电源进出线并联在输入电源的进线上,接通电源后,电动机驱动传动齿轮旋转,传动齿轮带动上转盘支承座旋转从而实现上转盘的自动转动。为方便操作,电动机的控制开关使用触摸式开关,具体的连接方法是触摸式开关盒与电动机串联并固联在其上,触摸式开关安装在上转盘的边缘上,触摸式开关的电源线与触摸式开关盒的电源线通过送电转接机构在上转盘和下固定盘的中部处接通;该送电转接机构结构是在导电片固定圈的外圆周面上再固定上一条导电片圈,导电片圈通过导线与触摸式开关盒接通,在导电块固定圈的壁上水平再开出一个通孔,通孔的位置与上述导电片圈的位置相对应,通孔中安装有导电块,导电块在通孔中的弹簧的作用下压紧在这条导电片圈上,导线连接在导电块上从通孔中引出并与触摸式开关连接,这种转接保证了上转盘在旋转过程中触摸式开关与触摸式开关盒处于导通状态,按一次触摸式开关电动机启动,上转盘旋转,再一次按触摸式开关电动机关闭,上转盘停止旋转。为了使本技术的结构更合理,本火锅转盘的上转盘底部上的上转盘支承座与下固定盘底部上的下固定盘支承座相对,相对的对接面为台阶形状,上下呈半圆形开口的环形旋转槽两两相对位于台阶接面的水平面上,至少三个滚轮均匀分布并支承在相对的上下开口的环形旋转槽中,左右呈半圆形开口的环形旋转槽两两相对位于台阶接面的竖直面上,至少三个滚珠均匀分布并支承在相对的左右开口的环形旋转槽中;位于上下开口的环形旋转槽中的滚轮起平衡和支承的作用,位于左右开口的环形旋转槽中的滚珠起轴向固定上转盘的作用,这种结构的上转盘通过手动转动能在下固定盘上转动而不会发生跑偏的情况;所述滚轮和滚珠使用的均是钢珠。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火锅转盘,整体效果好,美观实用,上转盘即可手动,也可电动,旋转稳定;电动控制开关采用的是触摸开关,因此使用方便、操作省力;上转盘处不仅有电线引出,可以插电炉和供其它电器使用,还有供烧燃气使用的管道,可以供燃气炉使用,拓展了火锅转盘的使用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典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上转盘3和下固定盘2如同两个内凹的圆盘反扣在一起,两者具有同样的外形,以形成整体一致的结构。圆形内凹的下固定盘2底部靠近竖直凹边处同轴固联有一环形形状的下固定盘支承座16,下固定盘支承座16的表面呈向上升的台阶形状,处于高位的台阶表面上有同轴心的向上开口的环形旋转槽,环形旋转槽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下固定盘支承座16台阶形状表面的竖边面上有同轴心的向轴心方向开口的环形旋转槽,环形旋转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上转盘3的结构是圆形内凹的上转盘3底部同轴固联有一环形形状的上转盘支承座17,其位置与下固定盘支承座16相对应,其内径和外径都与下固定盘支承座16的一致,上转盘支承座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火锅转盘,包括上转盘和下固定盘,其特征在于:下固定盘(2)内的进气管(4)与上转盘(3)内的出气管(5)通过送气转接机构在上转盘支承座(17)的环形旋转槽和下固定盘支承座(16)的环形旋转槽的轴中心处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1.火锅转盘,包括上转盘和下固定盘,其特征在于下固定盘(2)内的进气管(4)与上转盘(3)内的出气管(5)通过送气转接机构在上转盘支承座(17)的环形旋转槽和下固定盘支承座(16)的环形旋转槽的轴中心处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锅转盘,其特征在于进气管(4)的出气管口固定在下固定盘支承座(16)的轴中心处,中空的下耐磨圈片(7)固定在进气管(4)的出气管口处,出气管(5)的进气管口固定在上转盘支承座(17)的轴中心处,中空的上耐磨圈片(8)固定在出气管(5)的进气管口处并与下耐磨圈片(7)相贴,固定壳(6)固装在进气管(4)的出气管口和出气管(5)的进气管口对接位置上,内置于固定壳(6)中的弹簧分别作用于下耐磨圈片(7)和上耐磨圈片(8)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锅转盘,其特征在于下固定盘(2)内的电源进线与上转盘(3)内的电源出线通过送电转接机构在上转盘(3)和下固定盘(2)的中部处接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锅转盘,其特征在于中空环状的导电片固定圈(9)固装在下固定盘(2)底部下固定盘支承座(16)的轴心线上,导电片固定圈(9)的外圆周面上固联有两条导电片圈(10),输入电源的进线从下固定盘(2)的底部引入,分别接在两条导电片圈(10)上;中空环状的导电块固定圈(11)固装在上转盘(3)底部上转盘支承座(17)的轴中心处,导电块固定圈(11)的内径套装在导电片固定圈(9)的外径上,导电块固定圈(11)的壁上水平设有两个通孔,通孔的位置与两条导电片圈(10)的位置相对应,通孔中分别安装有导电块(12),导电块(12)在通孔中的弹簧的作用下分别压紧在两条导电片圈(10)上,输出电源的出线分别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振雄
申请(专利权)人:吕振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