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脑电电极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脑机接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脑电电极模块。
技术介绍
[0002]脑机接口研究可追溯到1924年Hans Berger的脑电信号测量实验。该工作使人们意识到,人类可通过人造的“接口”实现脑电信号对外部装置或环境的直接控制。1973年脑机接口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开始被大家广泛接受。当前的科学技术手段让人们对大脑的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也将进一步促进脑机接口技术的进步及实用化,此外,脑机接口的发展,反过来也将为脑的传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目前市场上的脑电采集设备主要采用湿电极,由于脑电信号微弱,为了确保各信号通道导通,使用时需要在电极与头皮间注射很多导电膏,或者采用弹性结构将电极压紧在头皮表面。这极大增加了使用前准备时间,用户长时间佩戴头部也会产生不适,限制了脑机接口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0003]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可调式脑电电极模块,实现脑电电极与头皮间距离的自主可调,能够降低佩戴调整时间,提升用户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r/>[0004]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脑电电极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电极、电极罩、导体、伸缩块、外壳、旋钮,其中,所述干电极一侧与所述电极罩连接,所述电极罩与所述伸缩块固定连接,所述导体固定在所述伸缩块内,所述伸缩块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所述旋钮设置有旋钮卡槽和螺杆,所述旋钮通过所述旋钮卡槽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伸缩块螺纹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脑电电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电极与所述电极罩连接的一侧与所述导体保持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脑电电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块上设置有滑槽、第一线孔、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内螺纹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二线孔、卡槽、滑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式脑电电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磊,束小康,刘朝旭,盛鑫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念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