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的岸桥起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1690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伸缩的岸桥起重装置,包括液压缸、升降柱、活动环箍、水平斜撑、侧面斜撑、吊车梁、吊车和顶部斜撑;液压缸为圆柱结构;每个液压缸内均活动套接有升降柱;液压缸内设有锁紧装置;升降柱为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的变直径圆柱结构;升降柱上套有若干个活动环箍;活动环箍的圆孔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每个活动环箍上均设有水平斜撑;两两活动环箍的侧面之间均设有两个侧面斜撑,侧面斜撑与上下两个活动环箍之间均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且从上到下每两个活动环箍间位于下部的活动环箍上设有滑道;斜面支撑能够沿滑道在水平方向上沿直线运动,滑道上设有卡扣;升降柱的顶端设有两个吊车梁,吊车梁上还设有顶部斜撑结构。吊车梁上还设有顶部斜撑结构。吊车梁上还设有顶部斜撑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伸缩的岸桥起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施工
,尤其是一种适用在码头或海上平台对超大尺度结构开展吊装施工的可伸缩的岸桥起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加上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日益枯竭,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清洁能源开发的热潮。海上风电具有湍流度低、风资源优良、不占用耕地、靠近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等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如响水、大丰等一大批海上风电场相继完成或正在建设。然而,随着海上风电机组容量的扩大和风电场位置逐渐向深远海扩张,其施工吊装所需大型起重设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的岸桥起重装置,一般用于集装箱码头对集装箱船进行装卸作业,一般安装在港口码头岸边。这类岸桥起重装置的外部框架梁柱结构的高度一般都是固定的,吊车梁在固定高度的框架结构上利用复杂的爬升组件进行爬升,这种方式的起重装置可靠性不高,且必须在岸边进行施工吊装,然后整机浮运至海上。
[000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可伸缩的岸桥起重装置,实现起重装置的快速伸缩,且伸缩后的起重必须在各个方向上有足够的支撑体系,以便于保证在拥有足够的提吊高度的同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该装置所需的基础结构应足够简单,以便于同时适用于码头海岸或海上作业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伸缩的岸桥起重装置,其结构简单,可应用于码头或海上施工平台,用于大尺度海上设备例如海上风电机组的塔筒、机架、叶片等结构的吊装施工,该结构具有伸缩过程简便快速、可适应不同结构高度要求的特点,且结构稳定性强,可保证吊装施工过程的高效与安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可伸缩的岸桥起重装置,包括液压缸、升降柱、活动环箍、水平斜撑、侧面斜撑、吊车梁、吊车和顶部斜撑;所述液压缸为圆柱结构,呈四边形四个角点排布设置;每个所述液压缸内均活动套接有所述升降柱,所述升降柱通过液压原理能够相对于液压缸做升降运动;所述液压缸内设有锁紧装置,用于将上升到预定高度后的升降柱锁死;所述升降柱为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的变直径圆柱结构;所述升降柱上套有若干个活动环箍,所述活动环箍上与升降柱对应的位置设有圆孔;所述活动环箍的圆孔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每个所述活动环箍上均设有水平斜撑;两两活动环箍的侧面之间均设有两个侧面斜撑,侧面斜撑与上下两个活动环箍之间均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且从上到下每两个活动环箍间位于下部的活动环箍上设有滑道;斜面支撑能够沿所述滑道在水平方向上沿直线运动,所述滑道上设有用于卡死所述侧面斜撑的卡扣;所述升降柱的顶端设有两个吊车梁,用于供吊车在吊车梁上行走,吊车梁上还设有顶部斜撑结构,用于在吊车提吊重物时,保证吊车梁的安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环箍随升降柱的上升而上升,升降柱上升到最大高度时,各个活动环箍均匀布置于升降柱上;活动环箍叠放在一起时,侧面斜撑水平固定在两个活动环箍之间;当活动环箍随着升降柱的上升而分离时,侧面斜撑的底端沿水平方向向顶端靠近,整个侧面斜撑呈顺时针转动;当两两活动环箍随着升降柱的上升而达到最大间距时,活动环箍之间的侧面斜撑底端通过卡扣卡死。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柱也能设置为等直径圆柱结构,相应的活动环箍则设置有抱紧装置,用于在升降柱上升到预定位置时,使活动环箍将升降柱抱紧。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专利技术起重装置采用液压缸和升降柱的组合,实现结构总高度的伸缩,且设有水平斜撑、侧面斜撑和顶部斜撑等部件,有效地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且结构伸缩过程易于实现,便于自动化运行,可在港口岸边甚至海上作业平台大型结构的施工吊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起重装置在伸展状态下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本专利技术起重装置在收缩状态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活动环箍抬升过程示意图;
[0015]图5是活动斜撑工作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

液压缸;2

升降柱;3

活动环箍;4

水平斜撑;5

侧面斜撑;6

吊车梁;7

吊车;8

顶部斜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8]一种可伸缩的岸桥起重装置由液压缸1、升降柱2、活动环箍3、水平斜撑4、侧面斜撑5、吊车梁6、吊车7、顶部斜撑8组成。
[0019]液压缸1为圆柱结构,呈四边形四个角点排布设置,每个液压缸中均套有升降柱2;升降柱2可相对于液压缸1升降运动,运动所需的顶托力通过液压原理实现;液压缸1内设有锁定装置,可令升降柱2上升至一定高度后被锁死;本实施例中升降柱2为变直径圆柱结构,由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升降柱2上套有多个活动环箍3,活动环箍上对应升降柱的位置设有圆孔,升降柱2缩回液压缸1中时,活动环箍3上下堆叠在一起,从上到下活动环箍的圆孔直径依次增大;在升降柱2逐渐上升过程中,叠放在上部的活动环箍3由于圆孔直径较小,优先在相应位置将升降柱2箍住,并随升降柱2的上升而上升,升降柱上升到最大高度时,各个活动环箍3均匀布置于升降柱2上;每个活动环箍3上均设有水平斜撑4,每两层活动环箍3之间均设有两个侧面斜撑5;活动环箍3叠放在一起时,侧面斜撑5水平固定在两个活动环箍之间,一端与上部活动环箍铰接,另一端与下部活动环箍铰接,且位于下部的活动环箍上设有滑道,可支持侧面斜撑5的下部铰链端在水平方向上沿直线运动;当两个活动环箍3随着升降柱2的上升而分离时,侧面斜撑5的底端沿水平方向向顶端靠近,整个侧面斜撑5呈顺时针
转动;当两个活动环箍3随着升降柱2的上升而达到最大间距时,其间的侧面斜撑5底端用卡扣卡死,以达到辅助支撑的目的,卡扣设置在滑道内。同时侧面斜撑5还可作为两层活动环箍之间的楼梯使用;
[0020]所述升降柱2也可为等直径圆柱结构,此时,活动环箍3则需要设置抱紧装置,用于在升降柱2上升到适当位置时,使活动环箍3将其抱紧;
[002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液压缸1高为100m,共4个,每两个液压缸之间跨度为40m,每个液压缸套接的升降柱总高度为100m,升降柱相对于液压缸的最大上升高度为100m,上升过程通过液压原理控制;当升降柱上升达90m时,液压缸内的锁定装置将其锁定使其不再升降;升降柱为变直径圆柱,直径上小下大,范围为2.5m~3.5m;每隔15m直径变化0.2m;升降柱上套有5个活动环箍,活动环箍上对应于升降柱的位置均设有圆孔,圆孔也为变直径圆柱;在升降柱上升过程中,每上升15m,就与一个活动环箍抱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的岸桥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升降柱、活动环箍、水平斜撑、侧面斜撑、吊车梁、吊车和顶部斜撑;所述液压缸为圆柱结构,呈四边形四个角点排布设置;每个所述液压缸内均活动套接有所述升降柱,所述升降柱通过液压原理能够相对于液压缸做升降运动;所述液压缸内设有锁紧装置,用于将上升到预定高度后的升降柱锁死;所述升降柱为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的变直径圆柱结构;所述升降柱上套有若干个活动环箍,所述活动环箍上与升降柱对应的位置设有圆孔;所述活动环箍的圆孔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每个所述活动环箍上均设有水平斜撑;两两活动环箍的侧面之间均设有两个侧面斜撑,侧面斜撑与上下两个活动环箍之间均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且从上到下每两个活动环箍间位于下部的活动环箍上设有滑道;斜面支撑能够沿所述滑道在水平方向上沿直线运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继建王孝群刘润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