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顶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153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顶灯具,属于照明设备领域,灯主壳体、发光模组板和后罩。后罩上还设置有朝向出光口凸出的背面凹腔,背面凹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组件的第一安装位;背面凹腔的底部抵靠在发光模组板的侧面,后罩将发光模组板压紧固定在灯主壳体的底部,灯主壳体与后罩围设成环形腔体,环形腔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组件的第二安装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吸顶灯具,通过在后罩上设置有背面凹腔可以在灯体上形成容纳驱动组件的第一安装位,减小了吸顶灯的整体厚度。同时后罩与灯主壳体还围设成环形腔体,在环形腔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容纳驱动组件的第二安装位,在实现灯体厚度超薄的同时还可满足内置驱动或外置驱动两种结构方式。结构方式。结构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顶灯具


[0001]本技术属于照明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吸顶灯具。

技术介绍

[0002]吸顶灯是灯具的一种,由于灯具的上方较平,安装时底部完全贴在屋顶上而被称为吸顶灯。其光源有普通白灯泡、荧光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卤钨灯以及LED等。其中,LED吸顶灯是家庭、办公室、文娱场所等各种场所经常选用的灯具。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吸顶灯大多存在着吸顶灯具的整体厚度较大,导致灯具在安装后占用的空间较多,并且也严重影响吸顶灯的外形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顶灯具,旨在解决现有吸顶灯存在的由于整体厚度较大造成的安装后占用的空间较多以及美观性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吸顶灯具,包括:
[0005]灯主壳体,底部设置有出光口,所述灯主壳体上还设置有安装口;
[0006]发光模组板,设置在所述灯主壳体的底部,位于所述灯主壳体的出光口处;
[0007]后罩,盖设在所述灯主壳体处,且所述后罩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出光口凸出的背面凹腔,所述背面凹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组件的第一安装位;
[0008]所述背面凹腔的底部抵靠在所述发光模组板的侧面,所述后罩将所述发光模组板压紧固定在所述灯主壳体的底部,所述灯主壳体与所述后罩围设成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二安装位。
[000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吸顶灯具还包括:
[0010]固定单元,数量为多个,设置在所述灯主壳体与所述后罩之间且位于所述环形腔体内,多个所述固定单元沿灯主壳体的周圈均匀分部。
[0011]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0012]固定柱,设置在所述灯主壳体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环形腔体内;和
[0013]紧固件,贯穿所述后罩设置,且一端部位于所述固定柱内且与所述固定柱螺纹连接,用于将所述后罩压紧固定在所述灯主壳体的所述安装口处。
[0014]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灯主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发光模组板的定位挡圈,所述定位挡圈与所述灯主壳体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安装位位于定位挡圈与灯主壳体的侧壁之间。
[0015]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定位挡圈的侧面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发光模组板脱出的防脱压紧件,所述防脱压紧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防脱压紧件沿所述定位挡圈的周圈方向均匀分布。
[0016]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后罩侧面还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发光模组板边缘的压紧挡圈,所述背面凹腔在所述后罩靠近所述灯主壳体的一侧形成凸起,所述压紧挡圈套
装在所述凸起的周圈上。
[0017]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压紧挡圈与凸起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所述压紧挡圈与凸起的侧壁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筋。
[0018]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后罩远离所述灯主壳体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灯主壳体与所述后罩的安装固定架。
[001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发光模组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灯主壳体底部处的扩散板、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扩散板周圈上的发光源,多个所述发光源沿所述扩散板的周圈方向均匀分布。
[0020]本技术提供的吸顶灯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灯主壳体的安装口处盖设有后罩,后罩与灯主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发光模组板,并且后罩上还凹设有背面凹腔。在后罩与灯主壳体相互安装固定后,背面凹腔的底部抵靠在发光模组板侧面将发光模组板压紧固定在灯主壳体的发光口处。本技术吸顶灯具,通过在后罩上设置有背面凹腔可以在灯体上形成容纳驱动组件的第一安装位,减小了吸顶灯的整体厚度。同时后罩与灯主壳体还围设成环形腔体,在环形腔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容纳驱动组件的第二安装位,在实现灯体厚度超薄的同时还可满足内置驱动或外置驱动两种结构方式,解决驱动放置局限性和单一性,使客户在使用中更具有多样性及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顶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顶灯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顶灯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灯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灯主壳体;11、定位挡圈;12、防脱压紧件;2、后罩;3、发光模组板;31、压紧挡圈;4、背面凹腔;5、第一安装位;6、第二安装位;7、固定单元;71、固定柱;72、紧固件;8、安装固定架;9、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吸顶灯具进行说明。吸顶灯具,包括灯主壳体1、发光模组板3和后罩2。灯主壳体1底部设置有出光口,灯主壳体1上还设置有安装口;发光模组板3设置在灯主壳体1的底部,位于灯主壳体1的出光口处;后罩2盖设在灯主壳体1处,且后罩2上还设置有朝向出光口凸出的背面凹腔4,背面凹腔4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组件9的第一安装位5;背面凹腔4的底部抵靠在发光模组板3的侧面,后罩2将发光模
组板3压紧固定在灯主壳体1的底部,灯主壳体1与后罩2围设成环形腔体,环形腔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组件9的第二安装位6。驱动组件9切换设置在第一安装位5或第二安装位6处。
[0029]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顶灯具,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灯主壳体1的安装口处盖设有后罩2,后罩2与灯主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发光模组板3,并且后罩2上还凹设有背面凹腔4。在后罩2与灯主壳体1相互安装固定后,背面凹腔4的底部抵靠在发光模组板3侧面将发光模组板3压紧固定在灯主壳体1的发光口处。本技术吸顶灯具,通过在后罩2上设置有背面凹腔4可以在灯体上形成容纳驱动组件9的第一安装位5,减小了吸顶灯的整体厚度。同时后罩2与灯主壳体1还围设成环形腔体,在环形腔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容纳驱动组件9的第二安装位6,在实现灯体厚度超薄的同时还可满足内置驱动或外置驱动两种结构方式,解决驱动放置局限性和单一性,客户可以根据实际自由安装,在使用中更具有多样性及灵活性。
[0030]作为本技术提供的吸顶灯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3,吸顶灯具还包括固定单元7,数量为多个,设置在灯主壳体1与后罩2之间且位于环形腔体内,多个固定单元7沿灯主壳体1的周圈均匀分部。后罩2通过固定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顶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主壳体,底部设置有出光口,所述灯主壳体上还设置有安装口;发光模组板,设置在所述灯主壳体的底部,位于所述灯主壳体的出光口处;后罩,盖设在所述灯主壳体处,且所述后罩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出光口凸出的背面凹腔,所述背面凹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组件的第一安装位;所述背面凹腔的底部抵靠在所述发光模组板的侧面,所述后罩将所述发光模组板压紧固定在所述灯主壳体的底部,所述灯主壳体与所述后罩围设成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二安装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单元,数量为多个,设置在所述灯主壳体与所述后罩之间且位于所述环形腔体内,多个所述固定单元沿灯主壳体的周圈均匀分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柱,设置在所述灯主壳体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环形腔体内;和紧固件,贯穿所述后罩设置,且一端部位于所述固定柱内且与所述固定柱螺纹连接,用于将所述后罩压紧固定在所述灯主壳体的所述安装口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主壳体的底部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秋荣张自然谢镇城徐德顺王羽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