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车
,特别涉及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
技术介绍
[0002]医疗康复车的出现最初是为了适应战场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医疗康复车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军用,在民用领域也不断扩展使用范围,特别多应用在交通和医疗都不便利的基层偏远山区,目前,尽管大多数基层单位医务人员已经逐渐认识到训练伤术后早期康复对患者预后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康复设备,一些康复基本技能难以开展,不可避免的影响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效果,医疗康复车由于其移动便捷且配备有智能医疗康复设备,可以很好的解决基层偏远山区缺乏康复设备的问题;
[0003]现有的医疗康复车绝大多数车厢容积有限,可容纳的患者也有限,当患者人数增加时,会造成车厢拥挤的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用以解决现有的医疗康复车绝大多数车厢容积有限,可容纳的患者也有限,当患者人数增加时,会造成车厢拥挤的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包括车头(100)和车厢(101),所述车厢(101)内沿着车厢(101)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拓展舱(2)和第二拓展舱(3),所述第一拓展舱(2)和所述第二拓展舱(3)均可沿所述车厢(101)宽度方向向外拓展,所述车厢(101)尾部设有进口舱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100)顶部设有照明装置(1000),所述照明装置(1000)包括照明壳体(1001)和两对称布置的壳盖(1002),两所述壳盖(1002)均与所述照明壳体(1001)顶部铰链连接,两所述壳盖(1002)远离铰链连接点的一端均设有密封条(1003),两所述壳盖(1002)上设有壳盖驱动件,所述壳盖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壳盖(1002)转动,从而控制所述照明壳体(1001)的开口状态,所述照明壳体(1001)内壁底部设有升降杆(1004),所述升降杆(1004)工作端设有照明灯(10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01)顶部设有光伏电池组件(1010),所述光伏电池组件(1010)与所述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的供电系统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01)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立方体结构由固定板(1011)组装而成;所述固定板(1011)内为中空,且设有运载减震机构(1012),所述运载减震机构(1012)均匀布置在所述固定板(1011)内,所述运载减震机构(1012)包括运载滑杆(1013),所述运载滑杆(1013)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1011)底部内壁,所述运载滑杆(1013)上套设有两对称布置的运载滑套(1014),所述运载滑套(1014)与所述运载滑杆(1013)滑动连接,两所述运载滑套(1014)之间设有第一运载缓冲件(1015),所述第一运载缓冲件(1015)套设在所述运载滑杆(1013)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运载滑套(1014)固定连接,两所述运载滑套(1014)上分别铰链连接有第一运载减震连杆(1016)和第二运载减震连杆(1017),所述第一运载减震连杆(1016)和所述第二运载减震连杆(1017)远离所述运载滑套(101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1011)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运载滑杆(1013)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运载缓冲件(1018),所述第二运载缓冲件(1018)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1011)顶部内壁和所述固定板(1011)底部内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01)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第一拓展舱(2)包括第一左拓展舱(200)和第一右拓展舱(201),所述第一左拓展舱(200)和所述第一右拓展舱(201)对称布置,且均与所述车厢(101)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左拓展舱(200)和所述第一右拓展舱(201)上均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拓展舱驱动滑块(203),所述车厢(101)内壁开设有两组对称布置的第一拓展舱驱动凹槽(202),所述第一拓展舱驱动滑块(203)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拓展舱驱动凹槽(202)内,所述第一拓展舱驱动凹槽(202)内还设有第一液压驱动杆(2020),所述第一液压驱动杆(2020)一端与所述第一拓展舱驱动凹槽(20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驱动杆(2020)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拓展舱驱动滑块(2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拓展舱驱动凹槽(202)远离所述第一液压驱动杆(2020)的一端设有第一缓冲件(202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拓展舱(3)包括拓展舱底板(300)、支架机构(301)和舱篷(302),所述拓展舱
底板(300)滑动连接在所述车厢(101)内,所述支架机构(301)设置在所述拓展舱底板(300)上,所述舱篷(302)搭建在所述支架机构(301)上;所述拓展舱底板(300)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底板组(3000)、第二底板组(3001)和第三底板组(3002),所述第三底板组(3002)套设在所述第二底板组(3001)内,且与所述第二底板组(300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板组(3001)套设在所述第一底板组(3000)内,且与所述第一底板组(300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底板组(3001)和所述第三底板组(3002)上均设有底板驱动件,所述底板驱动件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底板组(3001)和所述第三底板组(3002)滑动,所述第三底板组(3002)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组(30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3007),所述活动板(3007)可与所述车厢(101)相互配合形成完整平面,所述车厢(101)底部设有第二拓展舱驱动凹槽(3004),所述第一底板组(3000)底部对称设有第二拓展舱驱动滑块(3003),所述第二拓展舱驱动滑块(3003)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拓展舱驱动凹槽(3004)内,所述第二拓展舱驱动凹槽(3004)内设有第二液压驱动杆(3005),所述第二液压驱动杆(3005)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拓展舱驱动滑块(3003)滑动,所述第二拓展舱驱动凹槽(3004)远离所述第二液压驱动杆(3005)的一端设有第二缓冲件(3006);所述支架机构(301)包括伸缩底架(3010),所述伸缩底架(3010)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板组(3000)上,所述伸缩底架(3010)另一端为游离状态,其位置可随所述伸缩底架(3010)的伸长而产生变化,所述伸缩底架(3010)上套设有若干支撑架(3011),所述支撑架(3011)与所述伸缩底架(3010)滑动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架(3011)通过延展剪切机构(3012)相互连接,所述延展剪切机构(3012)包括连杆(3013)和滑块(3014),所述滑块(3014)可沿所述支撑架(3011)上下滑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包括由第一拓展舱(2)构成的紧急手术区(4)和由所述第二拓展舱(3)构成的训练区(401)和休息区(400),所述训练区(401)和所述休息区(400)之间设有走廊(4000),所述训练区(401)和所述休息区(400)均设有与外界相通的侧门(4006),所述走廊(4000)与所述进口舱门(5)相通,所述第一拓展舱(2)和所述第二拓展舱(3)通过连接通道(402)相通;所述紧急手术区(4)分为两对称布置的手术室(403),可同时进行两台紧急手术;所述休息区(400)包括手术更衣室(4001)、医务人员休息室(4002)、复查室(4003)、重症康复室(4004)和普通康复室(4005);所述训练区(401)包括多功能康复治疗室(4010)、下肢康复训练室(4011)和上肢康复训练室(4012);所述第二拓展舱(3)靠近所述进口舱门(5)处对称设有单架储存室(401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拓展舱(3)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支撑安装孔(600),所述支撑安装孔(600)内安装有减震调节装置(6),所述减震调节装置(6)包括减震壳体(601)、抓地壳体(602)和调节杆(603),所述减震壳体(601)和所述抓地壳体(602)通过所述调节杆(603)连接,所述减震壳体(601)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安装孔(600)内,所述减震壳体(601)内设有纵向减震机构(604)和横向减震机构(608),所述抓地壳体(602)内设有抓地机构(605);所述纵向减震机构(604)包括中间轴(6040),所述中间轴(6040)固定连接在所述减震
壳体(601)内,且与所述减震壳体(601)同轴,所述中间轴(6040)上固定连接有圆柱壳体(6041),所述圆柱壳体(6041)周向上开设有若干滑道(6042),若干所述滑道(6042)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减震滑块(6043),所述第一减震滑块(6043)为楔形块,所述第一减震滑块(6043)的大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杆(6044),所述第一缓冲杆(6044)轴线垂直于所述中间轴(6040),所述第一缓冲杆(6044)贯穿所述减震壳体(601)侧壁,所述第一缓冲杆(6044)位于所述减震壳体(601)外的部分套设有第一减震缓冲件(606),所述减震壳体(601)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减震滑块(6043)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一通孔(6045),所述第一通孔(6045)内均滑动连接有执行杆(6046),所述执行杆(6046)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震滑块(6043)上表面接触连接,所述执行杆(604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塑性件(6047),所述塑性件(6047)远离所述执行杆(6046)的一端与所述减震壳体(601)上表面铰链连接,所述减震壳体(601)顶部内壁开设有若干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喆,刘相成,刘春梅,广昊,白晓东,李晋,宋立琨,安佰京,张浩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