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耳椴木高效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429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耳椴木高效栽培方法,包括预处理、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和采收步骤,具体包括:将椴木含水量调整为50%以上,截段,截断面涂抹10~30%的石灰水得到椴木载体;在椴木载体上按穴距12~20cm、行距5~10cm打盲孔,以金耳子实体与培养料相连的白色絮状物作为金耳椴木栽培种子进行接种,填充培养料,然后封口;将接种好的椴木载体堆放后进行发菌,发菌期间翻堆4~5次,控制温度为22~25℃,在椴木载体上出耳率达到20~40%时搬至出耳场地进行出菇;出菇期间控制出耳场地的郁闭度为0.3~0.6,空气湿度为80~90%;待金耳子实体成熟即进行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栽培金耳周期短、出耳快,从接种到采收约需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耳椴木高效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金耳椴木高效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因其为金黄色耳瓣状而得名,又因为子实体整体形状酷似大脑,又名黄金银耳、脑耳、脑形银耳等,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银耳科(Tremellaceae)、银耳属(Tremella)。
[0003]金耳是一种食药兼具的大型名贵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重要的药用价值。金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包含人体所需的 8 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子实体中还存在大量的矿质元素,除多种钙、钾等大量元素外,还含有部分少量元素,如铁、硒、锗等。特有的金耳多糖是金耳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降血糖、抗肿瘤、防治高脂血症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且有研究报道称金耳还具有止咳、化痰、调气的作用。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要求的提高,金耳作为口感细滑、味道清香的食药两用的珍稀食用菌,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
[0004]野生金耳年产量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且由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经济价值较高,因此,金耳成为了食用菌栽培产业中的亮点。经过十多年的驯化栽培,发展形成了椴木栽培和袋料栽培两种栽培模式。但由于在实际产生过程中,金耳菌种品质不好,参差不齐,很多伪劣无效的菌种经过栽培后,不能正常出菇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金耳子实体产量不够稳定,金耳工厂化栽培发展薄弱。
[0005]纯金耳菌丝无法生成子实体,须与毛韧革菌、扁韧革菌等革菌有寄生或部分共生关系,金耳和革菌菌丝比例呈一定规律且在环境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子实体,否则培养基中只能形成菌丝或是长出革菌子实体,这是导致无效菌种、影响金耳子实体产量的重要因素。而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培养料成分对金耳菌丝和革菌菌丝生长影响较大,金耳栽培所用的培养料需同时符合金耳和革菌菌丝生长条件,使得二者比例趋于稳定,才能形成金耳子实体。
[0006]因此,有必要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金耳人工栽培方法,为金耳大范围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耳椴木高效栽培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预处理、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和采收步骤,具体包括:A、预处理:将椴木含水量调整为50%以上,截段,截断面涂抹10~30%的石灰水得到椴木载体;B、接种:在椴木载体上按穴距12~20cm、行距5~10cm打盲孔,以金耳子实体与培养料相连的白色絮状物作为金耳椴木栽培种子进行接种,填充培养料,然后封口;
C、发菌:将接种好的椴木载体堆放后进行发菌,发菌期间翻堆4~5次,控制温度为22~25℃,在椴木载体上出耳率达到20~40%时搬至出耳场地进行出菇;D、出菇管理:出菇期间控制出耳场地的郁闭度为0.3~0.6,空气湿度为80~90%;E、采收:待金耳子实体成熟即进行采收。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金耳椴木高效栽培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材料椴木以新鲜黄毛青冈栎、青冈栎及麻栎等栎树,树径约8

16cm,树龄10

15年的小径木为最佳材料,冬瓜木或桉树也可以,以上材料均需带树皮。若椴木含水量低于50%,需将椴木浸入干净的水中,让其吸水一段时间,待椴木表面水分晾干即可接种。
[0010]2、材料处理将树干或枝木截成1.2m左右的椴木,在截断面处涂抹20%的石灰水。
[0011]3、接种在晴朗无风,气温稳定在10

15℃的环境下进行接种;椴木打孔粗细而定,一般以纵向穴距12

20cm,行距5

10cm。穴深2

3cm较为适宜;边打孔边接种,以防止穴内水份过度蒸发影响成活率;接种前,用酒精对手进行消毒,接种时戴口罩,尽量不要讲话,避免污染。接种时,挑选金耳子实体与培养料相连的白色絮状物,忌不能含有金耳子实体放入孔内,只需黄豆粒般大小的菌种放入穴底即可,再用其他的培养料填充,不宜塞太松或者太紧,亦不可填满整个种穴,以便于上蜡封口,以及后期翻堆过程中相互之间磕碰或挤压掉蜡而影响成活率。取种时切忌将菌种过分捣碎而影响定植。接种完毕后用毛笔蘸取20

25℃的石蜡液体封口(70%石蜡,松香20%,猪油10%,添加猪油是为了使石蜡混合物软化一些,不会因开裂使接种穴被杂菌污染)。
[0012]4、发菌接种后堆至洁净、向阳处发菌,预先喷湿地面,后撒上石灰粉,在地面上垫石块或者枕木,离地面10cm,将接种好的椴木按“井”字型堆放,放至高1.5m,先用薄膜覆盖,再盖上稻草或玉米杠,以增温保湿,利于发菌。
[0013]接种15d后揭膜检查,如发现断面有裂口,结合翻堆喷一次水;翻堆是将椴木上下、内外移位,使发菌均匀。第一次翻堆后10

15d后再翻堆一次。根据椴木干湿情况,决定是否晾棒7

10d,促使金耳菌丝健壮成长,菌丝渗入至木材内部,同时还能抑制杂菌发生。
[0014]翻堆时发现杂菌可以用克霉灵、绿霉净进行喷洒,多通风;湿而粗的椴木可多晒、湿而细小的椴木少晒。经过4

5次翻堆,椴木上有金耳子实体出现且出耳率达到30%左右时,搬至大棚排场出菇。
[0015]在发菌管理过程中,前期要注意增温。白天掀去遮阳物,利用日光提高堆内温度;后期自然气温升高,中午时应揭膜降温,防止高温灼死菌丝。
[0016]发菌期堆内温度控制在22

25℃,出耳前应降低堆温,以利出耳。
[0017]5、出菇管理出耳场地应选择通风、透光,有一定郁闭度(0.3

0.6)和水源充沛且干净的场所,在棚内设70

90cm高的支架,将椴木呈“人”字型斜放在支架的横木上,每平方米放6

8根椴木。
[0018]出耳期要保证空气湿度在80

90%,大风、干旱的天气,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水量
要大;阴雨天可少喷或者不喷,幼耳期要少喷、细喷、勤喷,随着子实体长大逐渐加大水量。采收前3d适量重喷,使子实体充分吸水;采收前天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采收后停止喷水2d,利于耳基创口愈合促进金耳再生。
[0019]6、采收加工椴木栽培金耳周期短、出耳快,从接种到采收约需90

120d,通常在2个月便进入出耳期,4个月进入盛产期。
[0020]金耳子实体成熟时,呈橙色或橙黄色。表面有一层白霜状物,形似脑状,上部呈肥厚的辨状,质地从硬实变为柔软而富有弹性,为采收最佳时期,用锋利小刀贴耳部切下。
[0021]采收过晚子实体过度展开,内部组织变空,则品质变差,或变成黑褐色而腐烂。
[0022]金耳为速生性耳类,椴木栽培出耳期为2年,接种早的,当年出耳可占总产量的70%左右,品质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耳椴木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和采收步骤,具体包括:A、预处理:将椴木含水量调整为50%以上,截段,截断面涂抹10~30%的石灰水得到椴木载体;B、接种:在椴木载体上按穴距12~20cm、行距5~10cm打盲孔,以金耳子实体与培养料相连的白色絮状物作为金耳椴木栽培种子进行接种,填充培养料,然后封口;C、发菌:将接种好的椴木载体堆放后进行发菌,发菌期间翻堆4~5次,控制温度为22~25℃,在椴木载体上出耳率达到20~40%时搬至出耳场地进行出菇;D、出菇管理:出菇期间控制出耳场地的郁闭度为0.3~0.6,空气湿度为80~90%;E、采收:待金耳子实体成熟即进行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耳椴木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椴木为栎树、冬瓜木或桉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耳椴木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栎树为毛青冈栎、青冈栎或麻栎。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耳椴木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盲孔的深度为2~3cm,孔径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春郑国伟陈佳张希吴梅古今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