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40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所述气囊模板,步骤2、计算所述气囊模板的承载力;步骤3、制作所述气囊模板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包括基础节和标准节,所述标准节通过一对平行螺栓与基础节搭接,所述基础节,下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步骤4、支设所述变形缝防护板;步骤5、安装定位支架;步骤6、将所述气囊模板安装于所述变形缝中;步骤7、对所述气囊模板充气,所述气囊模板内气压不小于45KPa;步骤8、浇筑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将放气后的气囊模板支设于变形缝中,定位准确后充气固定;待混凝土终凝后,放气拆除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放气拆除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放气拆除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单元结构之间的变形缝设计宽度均较小,一般在70~100mm范围,由于变形缝部位空间狭窄,增加了变形缝部位混凝土构件的施工难度,导致变形缝部位的模板支设和拆除困难,且混凝土构件成型效果差。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变形缝部位混凝土构件施工,目前普遍采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施工方法是使用木模板或砖胎模,缺点是构件成型后模板无法取出,削弱变形缝的使用功能;最新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高分子板材或泡沫板等材料作为混凝土支撑面,缺点为材料无法回收,且存在变形缝填充不密实或偏位的情况,造成混凝土浪费,混凝土外观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以下缺点,由于变形缝部位空间狭窄,增加了变形缝部位混凝土构件的施工难度,导致变形缝部位的模板支设和拆除困难,且混凝土构件成型效果差,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所述气囊模板;步骤2、计算所述气囊模板的承载力;步骤3、制作所述气囊模板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包括基础节和标准节,所述标准节通过一对平行螺栓与基础节搭接,所述基础节,下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步骤4、支设所述变形缝防护板;步骤5、安装定位支架;步骤6、将所述气囊模板安装于所述变形缝中;步骤7、对所述气囊模板充气,所述气囊模板内气压不小于45KPa;步骤8、浇筑混凝土,浇筑所述混凝土时采用水平仪全过程监控模板的垂直度和位置;步骤9,气囊模板拆除;步骤10,混凝土养护。
[0006]优选的,步骤1所述气囊模板制作方法为,根据变形缝的宽度向厂家定制适宜宽度的气囊模板。
[0007]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气囊模板包括一对塑料模板与气囊,两个所述塑料模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气囊两相对侧壁上,两个所述塑料模板相互平行。
[0008]优选的,经所述步骤2计算:所述气囊模板的承载压力为为45KN/

;所述混凝土极限状态下的侧压力为34.213 KN/

;34.213 KN/

<45KN/

,故所述气囊模板能够承受所述混凝土极限状态下的侧压力。
[0009]优选的,步骤4所述支设变形缝模板包括以下步骤:S1、支设梁底模板;S2、钢筋捆扎;S3、支设侧模板。
[0010]优选的,步骤5所述安装定位支架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定位支架安装位置;S2、通过膨胀螺栓将三角支架固定在混凝土面上。
[0011]优选的,步骤6所述气囊模板安装步骤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气囊模板放置于变形缝中;S2、将所述气囊模板上端通过对拉螺栓与所述侧模板固定连接;S3、将所述气囊模板充气,所述气囊模板内气压充至45KPa。
[0012]优选的,步骤8所述浇筑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且所述气囊模板两侧混凝土对称浇筑。
[0013]优选的,步骤9所述气囊模板拆除包括以下步骤:S1、待所述浇筑混凝土初凝;S2、所述气囊模板放气;S3、所述气囊模板与所述浇筑混凝土分离。
[0014]优选的,步骤10所述混凝土养护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防护,禁止所述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承重;S2、对所述浇筑混凝土覆膜洒水养护。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上述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简单易懂,拆装方便、快捷,混凝土成型效果好,2、可数次循环回收利用,减少成本投入,经济实用,性能稳定,安全可靠,解决了类似变形缝等狭小空间的模板安拆难题,与传统的施工工艺相比,加快了施工速度,大大提高工效;同时,该施工方法能够继续衍生推广到各种井道内膜和芯模施工,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的主视剖视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的部分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的定位
支架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的部分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的气囊模板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气囊模板、11气囊、12塑料模板、2定位支架、21标准节、211平行螺栓、22基础节、223三角支架、3对拉螺栓、4模板、5钢管、6支撑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参照图1

5,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气囊模板1,具体的,气囊模板1制作方法为,根据变形缝的宽度向厂家定制适宜宽度的气囊模板1,气囊宽度=变形缝宽度

2张侧模板的厚度,气囊模板宽度=气囊宽度+2张侧模板的厚度;具体的,气囊模板1包括一对塑料模板12与气囊11,两个塑料模板12分别固定连接在气囊11两相对侧壁上,两个塑料模板12相互平行;步骤2、计算气囊模板1的承载力;具体的,经步骤2计算:气囊模板1的承载压力为为45KN/

;混凝土极限状态下的侧压力为34.213 KN/

;计算方法如下:气囊模板承载力计算:若梁下挂高度H≤1.4255m,则梁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为min{0.28γ
c
t0βv
1/2
,γ
c
H}=min{0.28
×
24
×4×
0.9
×21/2
,24
×
H}=min{34.213,24H}=24HkN/m2≤34.213kN/m2;若梁下挂高度H>1.4255m,则梁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为min{0.28γ
c
t0βv
1/2
,γ
c
H}=min{0.28
×
24
×4×
0.9
×21/2
,24
×
H}=min{34.213,24H}=34.213kN/m2;通过计算分析,梁的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最大为34.213kN/m2;因此,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γ0[1.35
×
0.9
×
G4k+1.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所述气囊模板(1);步骤2、计算所述气囊模板(1)的承载力;步骤3、制作所述气囊模板(1)定位支架(2),所述定位支架(2)包括基础节(22)和标准节(21),所述标准节(21)通过一对平行螺栓(211)与基础节(22)搭接,所述基础节(22)下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223);步骤4、支设所述变形缝防护板;步骤5、安装定位支架(2);步骤6、将所述气囊模板(1)安装于所述变形缝中;步骤7、对所述气囊模板(1)充气,所述气囊模板(1)内气压不小于45KPa;步骤8、浇筑混凝土,浇筑所述混凝土时采用水平仪全过程监控模板的垂直度和位置;步骤9,气囊模板(1)拆除;步骤10,混凝土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1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气囊模板(1)制作方法为,根据变形缝的宽度向厂家定制适宜宽度的气囊模板(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气囊模板(1)包括一对塑料模板(12)与气囊(11),两个所述塑料模板(12)分别固定连接在气囊(11)两相对侧壁上,两个所述塑料模板(12)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经所述步骤2计算:所述气囊模板(1)的承载压力为为45KN/

;所述混凝土极限状态下的侧压力为34.213 KN/

;34.213 KN/

<45K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玲周瑜赵国清马尚智贾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