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402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所述气囊模板,步骤2、计算所述气囊模板的承载力;步骤3、制作所述气囊模板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包括基础节和标准节,所述标准节通过一对平行螺栓与基础节搭接,所述基础节,下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步骤4、支设所述变形缝防护板;步骤5、安装定位支架;步骤6、将所述气囊模板安装于所述变形缝中;步骤7、对所述气囊模板充气,所述气囊模板内气压不小于45KPa;步骤8、浇筑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将放气后的气囊模板支设于变形缝中,定位准确后充气固定;待混凝土终凝后,放气拆除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放气拆除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放气拆除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单元结构之间的变形缝设计宽度均较小,一般在70~100mm范围,由于变形缝部位空间狭窄,增加了变形缝部位混凝土构件的施工难度,导致变形缝部位的模板支设和拆除困难,且混凝土构件成型效果差。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变形缝部位混凝土构件施工,目前普遍采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施工方法是使用木模板或砖胎模,缺点是构件成型后模板无法取出,削弱变形缝的使用功能;最新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高分子板材或泡沫板等材料作为混凝土支撑面,缺点为材料无法回收,且存在变形缝填充不密实或偏位的情况,造成混凝土浪费,混凝土外观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以下缺点,由于变形缝部位空间狭窄,增加了变形缝部位混凝土构件的施工难度,导致变形缝部位的模板支设和拆除困难,且混凝土构件成型效果差,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所述气囊模板(1);步骤2、计算所述气囊模板(1)的承载力;步骤3、制作所述气囊模板(1)定位支架(2),所述定位支架(2)包括基础节(22)和标准节(21),所述标准节(21)通过一对平行螺栓(211)与基础节(22)搭接,所述基础节(22)下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223);步骤4、支设所述变形缝防护板;步骤5、安装定位支架(2);步骤6、将所述气囊模板(1)安装于所述变形缝中;步骤7、对所述气囊模板(1)充气,所述气囊模板(1)内气压不小于45KPa;步骤8、浇筑混凝土,浇筑所述混凝土时采用水平仪全过程监控模板的垂直度和位置;步骤9,气囊模板(1)拆除;步骤10,混凝土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1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气囊模板(1)制作方法为,根据变形缝的宽度向厂家定制适宜宽度的气囊模板(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气囊模板(1)包括一对塑料模板(12)与气囊(11),两个所述塑料模板(12)分别固定连接在气囊(11)两相对侧壁上,两个所述塑料模板(12)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单元间狭小变形缝新型气囊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经所述步骤2计算:所述气囊模板(1)的承载压力为为45KN/

;所述混凝土极限状态下的侧压力为34.213 KN/

;34.213 KN/

<45K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玲周瑜赵国清马尚智贾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