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车辆的重心调节装置及其电驱动底盘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026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重心调节装置及其电驱动底盘,其能够进行重心调节且能够保证电驱动底盘的通过性,还能够调节轨距,实现并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该重心调节装置设置于农机的行走装置上部,该重心调节装置包括:车架框、车架支撑杆、伸缩机构、吊装架和控制盒,车架框平行设置于行走装置的上方;车架支撑杆设置于车架框的四角,车架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车架框和行走装置铰接;伸缩机构设置于车架框和车架支撑杆构成的调节空间内,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车架支撑杆的侧壁和行走装置铰接;吊装架设置于调节空间内,并连接车架框;控制盒吊装于吊装架的中部。制盒吊装于吊装架的中部。制盒吊装于吊装架的中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重心调节装置及其电驱动底盘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重心调节装置及其电驱动底盘。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地形的复杂严重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坡地作业造成很大困难。丘陵山区地况复杂多变,具有道路狭窄崎岖不平、沟壑纵横的鲜明特点,在不同的路况下,有时需要较小的轨距保证通过性,有时需要较大的轨距保证其稳定性。
[0003]在目前的底盘设计普遍为固定式,其轨距不可调,或者只能进行小范围有级调节。而且底盘在丘陵山区以及坡度较大地形的纵坡作业可能会倾覆,但是针对纵坡作业的倾覆预防设计通常采用降低离地间隙,这样又会大大降低坡地作业的通过性能。在重心调节过程中,重心位置对于底盘的稳定有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底盘的重心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在底盘的运动过程中,如果能够根据具体的行驶路况实时改变底盘的重心位置,则能够有效的改善底盘的稳定性。
[0004]例如,在平正地面行驶的情况下,底盘的重心都适宜处于底盘前后中心位置;在爬坡时,在陡坡的作用下履带前后附着力相差较大,容易造成倾覆发生,降低重心是常用改善此现象的方法,但同时会明显降低底盘通过性,但如果将底盘的重心调向前下方,即靠向车头方向,更能有效的防止倾覆现象发生,且其通过性也变化不大。同理,在下坡时,底盘重心应适宜靠后下方,即远离车头方向。
[0005]此外,山区机械底盘的动力由内燃机提供,这样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重心调节装置及其电驱动底盘,其能够进行重心调节且能够保证电驱动底盘的通过性,还能够实现并轨减少环境污染。
[000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用于车辆的重心调节装置,该重心调节装置设置于农机的行走装置上部,该重心调节装置包括:车架框、车架支撑杆、伸缩机构、吊装架和控制盒,车架框平行设置于行走装置的上方;车架支撑杆设置于车架框的四角,车架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车架框和行走装置铰接;伸缩机构设置于车架框和车架支撑杆构成的调节空间内,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车架支撑杆的侧壁和行走装置铰接;吊装架设置于调节空间内,并连接车架框;控制盒吊装于吊装架的中部。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车架框包括:主连接杆和螺纹杆,主连接杆平行设置于同侧的行走装置的顶部,第一主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1根车架支撑杆;螺纹杆贯穿设置于主连接杆的两端,主连接杆和螺纹杆形成矩形的车架框。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和伸缩
杆,第一铰接座设置于行走装置上;第二铰接座设置于车架支撑杆的侧壁中部;伸缩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车架支撑杆包括:车架支撑杆本体和第三铰接座,车架支撑杆本体顶部与车架框转动连接;第三铰接座连接车架支撑杆本体的下部,第三铰接座的底部与行走装置固定连接。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吊装架包括:控制盒连接杆和斜杆,控制盒连接杆位于主连接杆的下方;斜杆设置于控制盒连接杆的两端,且控制盒连接杆的每一端均设置有2根斜杆,斜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控制盒连接杆和螺纹杆,使2根斜杆、主连接杆呈三角形。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螺纹杆的中部为光滑的六角杆体,螺纹杆的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
[0014]一种用于农机的电驱动底盘,包括上述重心调节装置,行走装置为履带式行走装置。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履带式行走机构包括:上支撑板、履带支撑板、承重轮、托链轮、下连接板、驱动轮调节件、驱动轮、导向轮调节件和履带,上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设置重心调节装置;履带支撑板多个履带支撑板均匀分布于上支撑板的两侧;承重轮设置于每个履带支撑板的下部;托链轮连接履带支撑板并位于承重轮和上支撑板之间;下连接板连接履带支撑板并位于承重轮和托链轮之间,驱动轮调节件设置于下连接板的任一一端;驱动轮连接驱动轮调节件;导向轮调节件设置于下连接板的另一端;导向轮连接导向轮调节件;驱动轮、导向轮、托链轮和承重轮张紧履带。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驱动轮调节件包括:驱动轮拨叉、驱动电机、大齿圈、太阳轮和行星轮,驱动轮拨叉的连接杆与下连接板连接;驱动电机设置于驱动轮拨叉的任一叉面,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贯穿驱动轮拨叉的另一叉面;大齿圈固定设置于另一叉面;太阳轮设置于大齿圈内并与驱动轴连接,驱动轮设置于驱动电机和太阳轮之间;行星轮设置于太阳轮的环侧并与大齿圈啮合。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导向轮调节件包括:液压缸、弹簧和导向轮拨叉,液压缸连接下连接板;弹簧连接至液压缸的活塞杆;导向轮拨叉两端分别连接弹簧和导向轮。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农机设置有重心调节装置,重心调节装置设置于行走装置的上部,且通过车架支撑杆铰接,使得与车架支撑杆连接的车架框和吊装架,以及与吊装架连接的控制盒组成自由度为1的滑块摆杆机构,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通过改变伸缩机构的长度,可以连续改变车架支撑杆与水平面的角度,车架支撑杆带动车架框及与车架上固定连接的车斗转动,使重心朝着有利于底盘稳定的趋势变化,调节方式简单,并且能够适应于各种坡地作业。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农机在斜坡上横向作业时的坐标系构建示意图;
[0021]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农机在斜坡上纵向作业时的坐标系构建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驱动底盘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驱动底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驱动底盘在斜坡上重心调整后行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并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调节件中的行星减速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重心调节装置倾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Y轴和Z轴变化幅度示意图;
[0029]图标:
[0030]100

重心调节装置;110

车架框;120

车架支撑杆;130

伸缩机构;140

吊装架;150

控制盒;131

第一铰接座;132

第二铰接座;133

伸缩杆;1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重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心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农机的行走装置上部,所述重心调节装置包括:车架框,平行设置于所述行走装置的上方;车架支撑杆,设置于所述车架框的四角,所述车架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架框和所述行走装置转动连接;伸缩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框和所述车架支撑杆构成的调节空间内,所述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架支撑杆的侧壁和所述行走装置转动连接;吊装架,设置于所述调节空间内,并连接所述车架框;控制盒,吊装于所述吊装架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重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框包括:主连接杆,平行设置于同侧的所述行走装置的顶部,所述主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1根所述车架支撑杆;螺纹杆,贯穿所述主连接杆,所述螺纹杆设置于所述主连接杆的两端,所述主连接杆和所述螺纹杆形成矩形的车架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重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的中部为光滑的六角杆体,所述螺纹杆的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重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铰接座,设置于所述行走装置上;第二铰接座,设置于所述车架支撑杆的侧壁中部;伸缩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所述伸缩杆可自锁。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重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支撑杆包括:车架支撑杆本体,顶部与所述车架框转动连接;第三铰接座,连接所述车架支撑杆本体的下部,所述第三铰接座的底部与所述行走装置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重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架包括:控制盒连接杆,位于所述主连接杆的下方;斜杆,设置于所述控制盒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涛姜欢龙严重勇刘圣桢梁丽杨明岱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