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二次顶出的强脱活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020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二次顶出的强脱活动结构,包括安装框和顶出组件;安装框:内部滑动连接有U形框架,所述安装框的上侧面和内部的下侧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U形框架的上侧面和内部的下侧壁上均开设有凹槽;顶出组件:包含限位环、顶针、条形桶槽和螺纹管,所述U形框架上侧面上开设的凹槽的内部固定有四个相对应的限位环,所述安装框的上侧面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条形桶槽,两个条形桶槽与四个限位环相互对应,所述U形框架内部下侧壁上固定有四个相对应的螺纹管,四个螺纹管与四个限位环相互对应,后侧右端的限位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针,能够使带内壁倒扣结构管状体的注塑产品顺利脱模。塑产品顺利脱模。塑产品顺利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二次顶出的强脱活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
,具体为一种可实现二次顶出的强脱活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很多注塑产品上都具有带内壁倒扣结构的管状体,如某些管接头及卡扣头等,采取融料固化直接成型倒扣结构的加工方式最为理想,这样生成的倒扣结构平滑连续,一致性好,结构完整,强度高,但实施此种加工方法最大的一个难题是模具打开时由于模具上生成管状体内壁倒扣结构的镶针台阶已与固化的胶料形成咬合,而模具打开时一般只作简单的直线移动,因此注塑产品的管状体不能从模具上的镶针上脱离,整个注塑产品无法顺利脱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实现二次顶出的强脱活动结构,能够使带内壁倒扣结构管状体的注塑产品顺利脱模,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二次顶出的强脱活动结构,包括安装框和顶出组件;
[0005]安装框:内部滑动连接有U形框架,所述安装框的上侧面和内部的下侧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U形框架的上侧面和内部的下侧壁上均开设有凹槽;
[0006]顶出组件:包含限位环、顶针、条形桶槽和螺纹管,所述U形框架上侧面上开设的凹槽的内部固定有四个相对应的限位环,所述安装框的上侧面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条形桶槽,两个条形桶槽与四个限位环相互对应,所述U形框架内部下侧壁上固定有四个相对应的螺纹管,四个螺纹管与四个限位环相互对应,后侧右端的限位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针,所述顶针的下端穿过右侧的条形桶槽螺纹连接在后侧右端的螺纹管的内部,通过设置顶出组件将成型的产品顶出;
[0007]其中:还包括连接柱,所述U形框架内部的上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固定在U形框架内部下侧壁开设的凹槽的内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上侧面和内部下侧壁开设的两个连接槽的内部的左右侧壁上均固定有均匀分布的限位轴,所述连接槽内部的下侧壁上固定有四个相对应的固定柱,所述限位轴位于四个固定柱之间,通过设置限位柱对U形框架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U形框架内部的上侧壁和下侧面上均转动连接有四个相对应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面上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位于限位轴的下端。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的左右侧面上固定有四个相对应的L形连接架,所述L形连接架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通过设置L形连接架和连接孔将安装框与模具相连。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的上侧面上铰接有L形卡块,所述U形框架的左侧面上开设有卡槽,所述L形卡块的右端卡接在卡槽的内部,通过设置L形卡块将U形框架固定。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可实现二次顶出的强脱活动结构,具有以下好处:
[0013]通过连接孔将安装框与模具的倒拉机构相连,然后启动模具的倒拉机构带动安装框移动接近模具中的动模,安装框接近动模使得顶针同步运动将成型的产品顶出动模模芯,然后将L形卡块与U形框架分离,分离后,拉动U形框架向前移动,U形框架向前移动带动顶针向前移动,顶针向前移动带动成型的产品横向移动使得产品倒扣的管状体与动模的模腔脱离,然后重新启动模具的倒拉机构使得顶针往上将产品顶出,通过设置以上装置使得本技术能够使带内壁倒扣结构管状体的注塑产品顺利脱模。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前侧剖视图。
[0016]图中:1安装框、2 U形框架、3连接柱、4顶出组件、41限位环、42顶针、43条形桶槽、44螺纹管、5限位轴、6固定柱、7转轴、8转盘、9 L形连接架、10连接孔、11 L形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二次顶出的强脱活动结构,包括安装框1和顶出组件4;
[0019]安装框1:内部滑动连接有U形框架2,安装框1的上侧面和内部的下侧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U形框架2的上侧面和内部的下侧壁上均开设有凹槽;
[0020]顶出组件4:包含限位环41、顶针42、条形桶槽43和螺纹管44,U形框架2上侧面上开设的凹槽的内部固定有四个相对应的限位环41,安装框1的上侧面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条形桶槽43,两个条形桶槽43与四个限位环41相互对应,U形框架2内部下侧壁上固定有四个相对应的螺纹管44,四个螺纹管44与四个限位环41相互对应,后侧右端的限位环4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针42,顶针42的下端穿过右侧的条形桶槽43螺纹连接在后侧右端的螺纹管44的内部,通过设置顶出组件4将成型的产品顶出;
[0021]其中:还包括连接柱3,U形框架2内部的上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连接孔,连接孔的内部固定有连接柱3,连接柱3的下端固定在U形框架2内部下侧壁开设的凹槽的内部。
[0022]其中:安装框1上侧面和内部下侧壁开设的两个连接槽的内部的左右侧壁上均固定有均匀分布的限位轴5,连接槽内部的下侧壁上固定有四个相对应的固定柱6,限位轴5位于四个固定柱6之间,通过设置限位柱5对U形框架2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
[0023]其中:U形框架2内部的上侧壁和下侧面上均转动连接有四个相对应的转轴7,转轴
7的下端面上固定有转盘8,转盘8位于限位轴5的下端。
[0024]其中:安装框1的左右侧面上固定有四个相对应的L形连接架9,L形连接架9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10,通过设置L形连接架9和连接孔10将安装框1与模具相连。
[0025]其中:安装框1的上侧面上铰接有L形卡块11,U形框架2的左侧面上开设有卡槽,L形卡块11的右端卡接在卡槽的内部,通过设置L形卡块11将U形框架2固定。
[0026]在使用时:通过连接孔10将安装框1与模具的倒拉机构相连,然后启动模具的倒拉机构带动安装框1移动接近模具中的动模,安装框1接近动模使得顶针42同步运动将成型的产品顶出动模模芯,然后将L形卡块11与U形框架2分离,分离后,拉动U形框架2向前移动,U形框架2向前移动带动顶针42向前移动,顶针2向前移动带动成型的产品横向移动使得产品倒扣的管状体与动模的模腔脱离,然后重新启动模具的倒拉机构使得顶针42往上将产品顶出。
[00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二次顶出的强脱活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1)和顶出组件(4);安装框(1):内部滑动连接有U形框架(2),所述安装框(1)的上侧面和内部的下侧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U形框架(2)的上侧面和内部的下侧壁上均开设有凹槽;顶出组件(4):包含限位环(41)、顶针(42)、条形桶槽(43)和螺纹管(44),所述U形框架(2)上侧面上开设的凹槽的内部固定有四个相对应的限位环(41),所述安装框(1)的上侧面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条形桶槽(43),两个条形桶槽(43)与四个限位环(41)相互对应,所述U形框架(2)内部下侧壁上固定有四个相对应的螺纹管(44),四个螺纹管(44)与四个限位环(41)相互对应,后侧右端的限位环(4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针(42),所述顶针(42)的下端穿过右侧的条形桶槽(43)螺纹连接在后侧右端的螺纹管(44)的内部;其中:还包括连接柱(3),所述U形框架(2)内部的上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固定有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的下端固定在U形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群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利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