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作业排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934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修井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的作业排管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在船型围堰的两侧分别安装一组链条式上装机械手,在两组链条式上装机械手的一侧安设管杆输送机;所述船型围堰的两端分别安装一组折叠轨道,每组折叠轨道的内端通过旋转座与船型围堰连接,折叠轨道的外端绕内端旋转活动。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折叠轨道,可以在需要整个装置运输时,拆下横担总成,将折叠轨道折叠在一起,在船型围堰上形成一个整体的缩小结构,直接通过车辆拉走运输;在需要现场使用时,展开折叠轨道,装上横担总成,就可以快速实现整个排管装置的作业,结构简单、便于运输,提高了排管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的排管劳动强度。管劳动强度。管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的作业排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修井辅助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的作业排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田修井作业是油田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油钻井的起油管过程中,需用排管机构将油管送上钻台或送下平台摆放,在对同一油田进行发掘时,需要向钻台内部输送多个油管以保证油田对于石油的发掘效率,且使用过后的多个油管还需将其从钻台向地面输送,该输送过程耗时长且需要大量人力,而且人工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随着油田生产经营管理的精细化,依据标准化现场摆放的要求,按照“油管分层排放、十根一出头”的摆放原则,分别排放在场地上的管架上,油田每年需要摆放油管杆在1250万米以上,而油管的重量每根都在100公斤左右;目前油管的标准化排放完全采用人工操作,每个管架排放油管时由4

5人,通常是由抓管机配合运送油管至管架上,一人踩在油管上用脚滚动初步排靠在一起,再由人工推拉将油管接箍一头排齐,这种排放方式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
[0004]此外,现有装置一般使用简易连接装置对油管进行固定,再对油管进行向上传输,这种固定方式的固定效果较差,当油管的规格不同时,需要频繁地对固定装置进行重新拆解和固定,耗费了大量时间。
[0005]另外,本单位已经申请的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2671612U,专利名称为《一种油井作业现场排管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在轨道基座的两侧设有轨道,分别安装第一升降总成和第二升降总成,在第一升降总成上安设有第一拨轴,在第二升降总成上安装第二拨轴、对齐小车和挡板;所述同步轴的两端设有万向轴,分别通过万向轴连接法兰轴,在法兰轴的外侧设有链轮总成,所述链轮总成包括链轮、链轮座、行走马达,链轮通过链轮座安装在法兰轴,在链轮的外侧设有行走马达。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两个升降架采用同步轴同步驱动,可保证两侧的升降架同步移动,另外,在一个升降架上安装拨轴,另一个升降架上安装拨轴、对齐小车和挡板,可以将油管进行拨管或者对齐,提高了排管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排管劳动强度。但是,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轨道不能折叠,在运输和现场安装时只能频繁拆装来实现,不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折叠的作业排管装置,可以实现轨道的折叠,方便整体运输,减少了拆装的麻烦,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0007]本技术提到的一种可折叠的作业排管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折叠轨道、链条式上装机械手、横担总成、船型围堰、管杆输送机,在船型围堰的两侧分别安装一组链条式上装机械手,在两组链条式上装机械手的一侧安设管杆输送机;所述船型围堰的两端分别安装一组折叠轨道,每组折叠轨道的内端通过旋转座与船型围堰连接,折叠轨道的外端
绕内端旋转活动;横担总成放置在船型围堰上。
[0008]优选的,上述的折叠轨道包括旋转座、旋转上座、轨道主体、链条、梯形丝杠支撑座、卡槽,轨道主体的一端设有旋转座,在旋转座的上侧设有旋转上座,通过旋转座与旋转上座旋转带动折叠轨道旋转展开;所述轨道主体的下侧设有多个卡槽和梯形丝杠支撑座,通过卡槽与船型围堰搭接配合实现折叠运输,通过梯形丝杠支撑座调整轨道主体在地面展开时的高度;在轨道主体的上侧设有链条,用来带动链条式上装机械手移动。
[0009]优选的,上述的链条式上装机械手包括链条竖直轨道架、滚轮总成、液压马达、接箍挡板、平面钩板、伸缩拨杆、拨出伸出油缸、链条升降轨道架、挡板油缸、上链条、连接横梁、滚轮组,所述链条竖直轨道架的顶部设有连接横梁,在链条竖直轨道架的底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下侧设有滚轮总成,在支撑板的上侧设有液压马达、接箍挡板、平面钩板、链条升降轨道架,所述链条升降轨道架的外端通过拨出伸出油缸连接伸缩拨杆,平面钩板沿着链条升降轨道架前后移动,平面钩板与链条升降轨道架通过滚轮组嵌套在升降滑道主方管上。
[0010]优选的,上述的液压马达连接上链条,所述接箍挡板连接挡板油缸。
[0011]优选的,上述的滚轮总成与折叠轨道的轨道主体配合,并由液压马达驱动链轮,使链轮在链条轨道上移动,实现滚轮总成沿着轨道主体滑动。
[0012]优选的,上述的拨出伸出油缸带动伸缩拨杆上下移动,调整至工作位置,进行拨动油管。
[0013]优选的,上述的横担总成包括横担、轴套、销轴,多个横担通过轴套连接,且横担总成的两端设有销轴。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本技术通过设计折叠轨道,可以在需要整个装置运输时,拆下横担总成,将折叠轨道折叠在一起,在船型围堰上形成一个整体的缩小结构,直接通过车辆拉走运输;在需要现场使用时,展开折叠轨道,装上横担总成,就可以快速实现整个排管装置的作业;另一方面,本技术通过设计链条式上装机械手,可以通过液压马达驱动链轮,使链轮在链条轨道上移动,实现滚轮总成沿着轨道主体滑动,伸缩拨杆可由拨出伸出油缸带动调整伸缩拨杆的位置,拨动油管,平面钩板由液压马达驱动链轮带动链条,再由链条拖动平面钩板的滚轮组,沿着链条升降轨道架前后移动,将油管钩出,再用于与接箍挡板配合将油管对齐,然后由挡板油缸带动接箍挡板将油管齐头,使油管排列整齐美观;总之,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易实现、便于运输、操作难度小,提高了排管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的排管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折叠运输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现场展开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折叠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链条式上装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链条式上装机械手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横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1]上图中:折叠轨道100、链条式上装机械手200、横担总成300、船型围堰400、管杆输
送机500、油管600;
[0022]旋转座101、旋转上座102、轨道主体103、链条104、梯形丝杠支撑座105、卡槽106、链条竖直轨道架201、滚轮总成202、液压马达203、接箍挡板204、平面钩板205、伸缩拨杆206、拨出伸出油缸207、链条升降轨道架208、挡板油缸209、上链条210、连接横梁211、滚轮组212、横担301、轴套302、销轴3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实施例1,参照图1

2,本技术提到的一种可折叠的作业排管装置,包括折叠轨道100、链条式上装机械手200、横担总成300、船型围堰400、管杆输送机500,在船型围堰400的两侧分别安装一组链条式上装机械手200,在两组链条式上装机械手200的一侧安设管杆输送机500;所述船型围堰400的两端分别安装一组折叠轨道100,每组折叠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作业排管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折叠轨道(100)、链条式上装机械手(200)、横担总成(300)、船型围堰(400)、管杆输送机(500),在船型围堰(400)的两侧分别安装一组链条式上装机械手(200),在两组链条式上装机械手(200)的一侧安设管杆输送机(500);所述船型围堰(400)的两端分别安装一组折叠轨道(100),每组折叠轨道(100)的内端通过旋转座(101)与船型围堰连接,折叠轨道(100)的外端绕内端旋转活动;横担总成(300)放置在船型围堰(40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的作业排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折叠轨道(100)包括旋转座(101)、旋转上座(102)、轨道主体(103)、链条(104)、梯形丝杠支撑座(105)、卡槽(106),轨道主体(103)的一端设有旋转座(101),在旋转座(101)的上侧设有旋转上座(102),通过旋转座(101)与旋转上座(102)旋转带动折叠轨道(100)旋转展开;所述轨道主体(103)的下侧设有多个卡槽(106)和梯形丝杠支撑座(105),通过卡槽(106)与船型围堰(400)搭接配合实现折叠运输,通过梯形丝杠支撑座(105)调整轨道主体(103)在地面展开时的高度;在轨道主体(103)的上侧设有链条(104),用来带动链条式上装机械手(200)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的作业排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链条式上装机械手(200)包括链条竖直轨道架(201)、滚轮总成(202)、液压马达(203)、接箍挡板(204)、平面钩板(205)、伸缩拨杆(2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业陈铁英房志凯秦磊岑瑗瑗谭小平李学君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奥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