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会兴华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入岩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913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入岩钻,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引流筒,所述引流筒的外端固定安装有螺旋导流条,所述筒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板,所述固定支板的前端活动安装有活动支板,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空腔,所述活动支板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合金钻头,所述活动支板的前端位于合金钻头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截齿。该高效入岩钻,内部各个部件相互配合,有效的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工作效率,使得装置更加合理,装置设置有提速部件,通过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啮合转动,设置好固定的齿数比可控制提速的倍数,转速更高,有效的提高了装置对岩石层的钻取效率,装置工作更加高效,本装置整体强度更好,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入岩钻


[0001]本技术涉及入岩钻
,具体为一种高效入岩钻。

技术介绍

[0002]入岩钻斗,其主要结构由连接方头库,内部可溶渣土的桶体,活动底门,及通过弹簧复位的连杆开门机构组成,钻斗种类多样,可根据施工工况不同分不同类型,如捞砂斗、清底钻斗,入岩钻斗等等。
[0003]一些地势研究工作需要对该地势土层进行采样研究,岩石层地势的采样就需要用到入岩钻钻入岩石层内部,后获取内部的演示样本用做研究该区域地势样貌,传统入岩钻钻取效率不高,转速低,且入岩钻装置易受损,使用寿命短,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入岩钻,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传统入岩钻钻取效率不高,转速低,且入岩钻装置易受损,使用寿命短,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入岩钻,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引流筒,所述引流筒的外端固定安装有螺旋导流条,所述筒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板,所述固定支板的前端活动安装有活动支板,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空腔,所述活动支板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合金钻头,所述活动支板的前端位于合金钻头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截齿。
[0006]优选的,所述合金钻头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钻尖,所述引流筒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前端延伸至引流筒的外部,所述螺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的外端固定啮合有齿轮轴。
[0007]优选的,所述内齿圈的内端固定安装有内齿轮,所述齿轮轴的内端固定安装有外齿轮,所述齿轮轴内部的中央固定安装有下驱动连接杆,所述下驱动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轴承一。
[0008]优选的,所述下驱动连接杆和筒体之间通过轴承一固定连接,所述筒体和引流筒之间通过轴承二固定连接,所述空腔的外端位于筒体的内端固定安装有碳钢填充层。
[0009]优选的,所述齿轮轴等距分布于内齿圈的外端,所述螺栓的下端延伸至内齿圈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截齿的形状呈锯齿形,所述钻尖呈环形分布。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高效入岩钻,设置有齿轮轴和内齿圈在装置内部,不受外部作用力影响,装置对齿轮轴和内齿圈设置有固定的齿数比,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可有效的对装置提速,使得本装置相较于传统入岩钻的转速更快,效率更好;
[0013]2、该高效入岩钻,轴承一和轴承二分别在下驱动连接杆和筒体、筒体和引流筒之间,使得提速部件工作可以更加合理的控制筒体的转动,筒体运作更加灵活合理,提高了装
置的运行效果;
[0014]3、该高效入岩钻,活动支板前端安装有合金钻头和截齿,合金钻头对岩石层向下钻取,截齿对岩石层进行切削工作,合金钻头和截齿相互配合一起工作,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钻取工作,使得钻孔工作更加快速高效,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内齿圈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内齿圈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螺旋导流条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筒体;2、引流筒;3、螺旋导流条;4、固定支板;5、活动支板;6、空腔;7、合金钻头;8、截齿;9、钻尖;10、螺栓;11、内齿圈;12、齿轮轴;13、内齿轮;14、外齿轮;15、下驱动连接杆;16、轴承一;17、轴承二;18、碳钢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入岩钻,包括筒体1,筒体1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引流筒2,引流筒2的外端固定安装有螺旋导流条3,筒体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板4,固定支板4的前端活动安装有活动支板5,筒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空腔6,活动支板5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合金钻头7,活动支板5的前端位于合金钻头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截齿8。
[0023]进一步的,合金钻头7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钻尖9,引流筒2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栓10,螺栓10的前端延伸至引流筒2的外部,螺栓10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内齿圈11,内齿圈11的外端固定啮合有齿轮轴12,螺栓10固定连接着内齿圈11,螺栓10可连接驱动部件,使得驱动连接更加稳定合理,可适配安装各种不同的驱动部件,装置灵活性和适配性更好。
[0024]进一步的,内齿圈11的内端固定安装有内齿轮13,齿轮轴12的内端固定安装有外齿轮14,齿轮轴12内部的中央固定安装有下驱动连接杆15,下驱动连接杆1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轴承一16,内齿轮13和外齿轮14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装置提速部件的强度,使得装置更加稳定不易受损,通过安装有齿轮轴12和内齿圈11在装置内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可有效的装置提速,齿轮轴12和内齿圈11设置有固定的齿数比,该设置使得装置提速倍数更加准确。
[0025]进一步的,下驱动连接杆15和筒体1之间通过轴承一16固定连接,筒体1和引流筒2之间通过轴承二17固定连接,空腔6的外端位于筒体1的内端固定安装有碳钢填充层18,通过安装有轴承一16和轴承二17在装置内部,使得提速部件工作可以更加合理的控制筒体1的转动,筒体1运作更加灵活合理,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果。
[0026]进一步的,齿轮轴12等距分布于内齿圈11的外端,螺栓10的下端延伸至内齿圈11的内部,该设置使得齿轮啮合传动更加灵活合理,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0027]进一步的,截齿8的形状呈锯齿形,钻尖9呈环形分布,该设置使得装置切削岩石更加方便均匀,装置工作效率更高。
[0028]工作原理:该装置是一种高效入岩钻,可用于钻取切削岩石,本装置是桶形钻,可适用于多种规格的连接结构,将引流筒2、螺栓10和驱动连接件固定即可,适用性广泛,装置安装有内齿圈11和齿轮轴12在驱动部件下方,内齿圈11和齿轮轴12的齿数比时十比一,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对装置进行提速,相较于传统的入岩钻的钻孔速度提高了十倍左右,钻孔工作更加快速高效,连接的驱动部件启动控制螺栓10带动提速齿轮运作进而带动齿轮轴12内部的下驱动连接杆15转动通过轴承一16控制筒体1转动,筒体1和引流筒2之间设置的轴承二17使得筒体1可以无阻碍转动,钻孔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筒体1转动后前端的合金钻头7和截齿8向岩石层内钻进,对岩石层进行切削,钻取的岩石碎片可被螺旋导流条3引导从上方排出装置,截齿8位于合金钻头7内部,不易损坏且可对岩石进行切削,将土样分散,避免大块岩石碎块撞击装置损坏装置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入岩钻,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引流筒(2),所述引流筒(2)的外端固定安装有螺旋导流条(3),所述筒体(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板(4),所述固定支板(4)的前端活动安装有活动支板(5),所述筒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空腔(6),所述活动支板(5)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合金钻头(7),所述活动支板(5)的前端位于合金钻头(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截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入岩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钻头(7)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钻尖(9),所述引流筒(2)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栓(10),所述螺栓(10)的前端延伸至引流筒(2)的外部,所述螺栓(10)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内齿圈(11),所述内齿圈(11)的外端固定啮合有齿轮轴(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入岩钻,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会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会兴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