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涨轴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406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涨轴驱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接有罩壳,所述罩壳的左表面转动连接有横轴,所述横轴的外侧端部固接有对接座,所述对接座的左侧连接有气涨轴,所述罩壳的内部设有传动机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左侧安装有电机。该气涨轴驱动装置,通过底板、罩壳、横轴、对接座、气涨轴、传动机构、电机、减速机、支板、转杆和第一齿轮之间的配合,操作人员可以对旋钮进行施力转动,可以使槽块进行左右位置的调节,继而能实现调节第一齿牙柱对第二齿牙柱的传动比数,即可实现对气涨轴转速的调节,期间无需使用伺服电机以及多个调控控制装器件,使得驱动装置的成本得以明显降低。显降低。显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涨轴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涨轴
,具体为一种气涨轴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涨轴比一般轴好就好在于卸料不用把整根轴卸下来,直接放气后就可以把料取走了,因为它的宽度都不大,所以操作也就更方便了,这也是很多收料重量轻,宽度不大的机器所选用的气胀轴,气胀轴、气胀套使用极为方便,快捷,只需自备气源,空气压力控制在6

8kg/cm2范围内,需锁紧外部的部件(比如圆形的纸管)时,只要充气手柄对着气胀轴上的气嘴充气便可完成,键条会突出顶住外部的部件(比如圆形的纸管),需放松纸管卸料时,用手按下气嘴上的滑动气芯即放气,键条会回复到原来的样子,外部的部件(比如圆形的纸管)便可取出,目前对气涨轴驱动方式多为通过减速机和联轴器等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进行连接,将电机供电使气涨轴进行转动驱动,虽然能够满足多种情况使用所需,但是依旧存有一定的小弊端,例如对气涨轴转速调节过程中,需要配置伺服电机以及调控装置等,造价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涨轴驱动装置,以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涨轴驱动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接有罩壳(2),所述罩壳(2)的左表面转动连接有横轴(3),所述横轴(3)的外侧端部固接有对接座(4),所述对接座(4)的左侧连接有气涨轴(5),所述罩壳(2)的内部设有传动机构(6),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右侧固接有减速机(10),所述减速机(10)的右侧固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外壁转动连接有支板(11),所述支板(11)的底端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相连,所述转杆(12)的右侧固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第一齿牙柱(601)、短杆(602)、第二齿轮(603)、丝杆(604)、旋钮(605)、槽块(606)、横筒(607)、横杆(608)、锥齿环(609)和第二齿牙柱(610);所述第一齿牙柱(601)位于支板(11)左表面上方,所述第一齿牙柱(601)通过滚珠轴承与支板(11)转动相连,所述第一齿牙柱(601)的右表面上下两端均固接有短杆(602),所述短杆(602)的右侧端部固接有第二齿轮(603),所述第二齿轮(603)与第一齿轮(13)啮合相连,所述丝杆(604)与罩壳(2)的右表面螺纹连接,所述丝杆(604)的右侧端部固接有旋钮(605),所述丝杆(604)依次贯穿罩壳(2)、第二齿轮(603)和第一齿牙柱(601),所述丝杆(604)与第二齿轮(603)和第一齿牙柱(601)间隙配合,所述丝杆(604)的左侧端部转动连接有槽块(606),所述槽块(606)的上下两端均铰接有横筒(607),所述横筒(607)的内部横向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开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