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835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前后为开口设置的外壳,且外壳上端两均为倒圆角结构,所述外壳内底部设有储线箱,所述储线箱两侧与外壳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左侧内壁上且在储线箱内设有电源接头,所述储线箱墙厚内壁上均对应开设有多个竖直且交错排布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位于同一侧的每相邻两个所述移动块相对远离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充电线拉伸至任意长度,有效的配合了驾驶员停车位置不同的情况,不使用时外部的充电线保持最短状态,防止大范围受损,提高了充电桩的灵活性。提高了充电桩的灵活性。提高了充电桩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0003]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在使用时,往往会因为驾驶员停车位置不准确的原因使汽车充电口离充电桩的充电头位置较远而线长不够,需要驾驶员重新调整停车位置,较为麻烦,如果将充电线设置过长,过长的充电线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被大范围腐蚀损坏,且使用后也不易整理。
[0004]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安装结构,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安装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前后为开口设置的外壳,且外壳上端两均为倒圆角结构,所述外壳内底部设有储线箱,所述储线箱两侧与外壳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左侧内壁上且在储线箱内设有电源接头,所述储线箱墙厚内壁上均对应开设有多个竖直且交错排布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位于同一侧的每相邻两个所述移动块相对远离设置,且每两个相邻移动块相对一端均与移动槽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移动槽两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与移动块两侧固定连接,前后两侧对应的所述移动块的相对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电源接头上固定连接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依次缠绕在每个转动轴上,所述储线箱上端右侧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充电线贯穿出线孔并固定连接有充电头,所述外壳右侧内壁上方设有放置口,所述充电头插设在放置口内。
[0008]优选地,所述出线孔为外宽内窄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充电头上设有把手。
[0010]优选地,所述充电头与充电线的连接处盒出线孔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套,两个所述橡胶套均套设在充电线上。
[0011]优选地,所述外壳左侧内壁上设有储物盒。
[0012]优选地,所述外壳前后两侧上方均固定安装有照明灯管,所述外壳右侧下方设有水龙头。
[00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装置的优点在于:
[0014]1、通过设置储线箱,可在使用时根据距离自身汽车充电口的距离抽动充电线,使之伸长至所需要的长度并早不使用时,通过内部弹簧弹性作用自动收回充电线,使外部的充电线保持最短状态,防止大范围受损,使充电桩更具灵活性。
[0015]2、通过设置外宽内窄的出线孔和橡胶套,可在使用时,有效防止充电线弯折受损,提高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充电线拉伸至任意长度,有效的配合了驾驶员停车位置不同的情况,不使用时外部的充电线保持最短状态,防止大范围受损,提高了充电桩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安装结构正面的结构透视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安装底座、2外壳、3储线箱、4电源接头、5移动槽、6移动块、7弹簧、8限位槽、9限位块、10转动轴、11充电线、12出线孔、13充电头、14放置口、15把手、16橡胶套、17储物盒、18照明灯管、19水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

2,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底座1,安装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前后为开口设置的外壳2,且外壳2上端两均为倒圆角结构,下雨时雨水可顺利从边缘流走,不会积水,外壳2内底部设有储线箱3,储线箱3两侧与外壳2内侧壁固定连接,外壳2左侧内壁上且在储线箱3内设有电源接头4,储线箱3墙厚内壁上均对应开设有多个竖直且交错排布的移动槽5,移动槽5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6,位于同一侧的每相邻两个移动块6相对远离设置,且每两个相邻移动块6相对一端均与移动槽5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7,移动槽5两侧开设有限位槽8,限位槽8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9,两个限位块9分别与移动块6两侧固定连接,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移动块6松脱处移动槽5,前后两侧对应的移动块6的相对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0,电源接头4上固定连接有充电线11,充电线11依次缠绕在每个转动轴10上,抽动充电线11时,可带动同一侧的转动轴10相靠近移动,继而可使外部的充电线11伸长,储线箱3上端右侧开设有出线孔12,充电线11贯穿出线孔12并固定连接有充电头13,外壳2右侧内壁上方设有放置口14,充电头13插设在放置口14内。
[0022]出线孔12为外宽内窄结构,在抽出充电线11时,可有效防止充电线11弯折移动而磨损。
[0023]充电头13上设有把手15,方便使用者使用充电头13。
[0024]充电头13与充电线11的连接处盒出线孔12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套16,两个橡胶套16均套设在充电线11上,防止充电线11弯折过大而损坏。
[0025]外壳2左侧内壁上设有储物盒17,储物盒17内可放置不同的充电头13,以配合不同的充电汽车。
[0026]外壳2前后两侧上方均固定安装有照明灯管18,外壳2右侧下方设有水龙头19,方便提供夜晚的照明和行车过程中的用水。
[0027]本技术的原理如下:
[0028]驾驶员在需要对汽车进行充电时,通过把手15取出充电头13,根据距离自身汽车充电口的距离抽动充电线11,使之伸长至所需要的长度,在伸长时,通过人的拉力拉动充电线11,使弯曲充电线11在转动轴10上移动,并通过移动块6使交错相远离的每两个相邻的转动轴10相互靠近,压缩弹簧7,继而使储线箱3外部的充电线11伸长,在不使用充电头13进行充电使,受弹簧7弹力作用,使各个转动轴10复位,继而收缩充电线11,使外部的充电线11保持最短状态,经上述原理,可保证进行充电时,可将充电线11拉升任意长度,无需驾驶员调整车位,且不使用时,充电线11自动收回储线箱3内,且外部的保持最短状态,防止大范围受损,且通过外宽内窄的出线孔12和橡胶套16,可在使用时,防止充电线11弯折受损。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前后为开口设置的外壳(2),且外壳(2)上端两均为倒圆角结构,所述外壳(2)内底部设有储线箱(3),所述储线箱(3)两侧与外壳(2)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左侧内壁上且在储线箱(3)内设有电源接头(4),所述储线箱(3)墙厚内壁上均对应开设有多个竖直且交错排布的移动槽(5),所述移动槽(5)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6),位于同一侧的每相邻两个所述移动块(6)相对远离设置,且每两个相邻移动块(6)相对一端均与移动槽(5)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7),所述移动槽(5)两侧开设有限位槽(8),所述限位槽(8)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9),两个所述限位块(9)分别与移动块(6)两侧固定连接,前后两侧对应的所述移动块(6)的相对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0),所述电源接头(4)上固定连接有充电线(11),所述充电线(11)依次缠绕在每个转动轴(10)上,所述储线箱(3)上端右侧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五纷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