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8297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防撞充电桩还包括缓冲固定垫组件及防撞梁组件,所述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和设于防撞梁内侧的吸能盒安装组件,所述防撞梁通过吸能盒安装组件与充电桩本体的壳体外侧面连接,所述缓冲固定垫组件设于防撞梁的外侧面。通过防撞梁组件的设置,能够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对充电桩提供有效保护;缓冲固定垫的设置,减小碰撞时车辆与防撞梁之间的碰撞损伤。减小碰撞时车辆与防撞梁之间的碰撞损伤。减小碰撞时车辆与防撞梁之间的碰撞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尤其涉及一种防撞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汽车已成为一种家庭生活必需品而进入至越来越多的家庭中。随着汽车数量不断地增多,汽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为有效地减低汽车尾气排放量,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汽车正逐渐地推广开来。
[0003]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及时充电是保证其续航能力的关键;为解决电动汽车充电的需要,充电桩应运而生,在很多城市住宅小区的停车场内,充电桩已被很好地应用起来,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充电桩结构。然而,由于一些车主的开车水平有限或者开车比较急躁时,易出现电动汽车在停放入充电区域时,由于不小心导致车体碰撞充电桩的现象,进而容易导致撞坏充电桩,同时车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撞击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撞充电桩,目的是提高充电桩的防护性能。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防撞充电桩还包括缓冲固定垫组件及防撞梁组件,所述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和设于防撞梁内侧的吸能盒安装组件,所述防撞梁通过吸能盒安装组件与充电桩本体的壳体外侧面连接,所述缓冲固定垫组件设于防撞梁的外侧面。
[0006]所述缓冲固定垫组件包括设于防撞梁外侧面的防撞垫和设于防撞垫外侧面的缓冲垫。
[0007]所述吸能盒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板、防撞梁安装板和设于连接板与安装板之间的吸能盒,所述防撞梁与连接板连接。
[0008]所述吸能盒包括相连接的吸能盒外板和吸能盒内板,所述吸能盒外板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防撞梁安装板连接,所述吸能盒内板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防撞梁安装板连接。
[0009]所述吸能盒设有碰撞变形诱导槽。
[0010]所述防撞充电桩还包括碰撞报警机构,所述碰撞报警机构包括报警器、套筒、设于套筒端口处的按钮和设于套筒内的弹簧,所述按钮的底部设有正极端面,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设于套筒底部的负极端面连接,所述负极端面与报警器电连接。
[0011]所述报警器设于充电桩本体的顶端。
[0012]所述防撞梁设有减重孔。
[0013]所述防撞梁设有加强筋。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防撞梁组件的设置,能够在发生碰撞事
故时,对充电桩提供有效保护;缓冲固定垫的设置,减小碰撞时车辆与防撞梁之间的碰撞损伤。碰撞报警机构的设置,在发生碰撞时,防撞梁触碰按钮,将按钮按进去,按钮上的正极端面与弹簧相接触,整个报警机构通电,使得警报器发出报警声,提醒驾驶者,能有效的保护充电桩、车辆以及驾驶者。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防撞梁组件上安装缓冲固定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防撞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防撞梁上设置缓冲固定垫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0]图5是套筒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中标记为:
[0022]1、充电桩本体;2、防撞梁组件;21、防撞梁;22、连接板;23、防撞梁安装板;24、吸能盒外板;25、吸能盒内板;3、用户界面;4、充电口;5、报警器;6、缓冲固定垫组件;61、防撞垫;62、缓冲垫;7、套筒;8、定位板;9、减重孔;10、按钮;11、弹簧;12、正极端面;13、负极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防撞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充电桩本体的壳体上设有用户界面3和充电口4,该防撞充电桩还包括缓冲固定垫组件6及防撞梁组件2,防撞梁组件2包括防撞梁21和设于防撞梁21内侧的吸能盒安装组件,防撞梁21通过吸能盒安装组件与充电桩本体1的壳体外侧面连接,缓冲固定垫组件6设于防撞梁21的外侧面。上述结构设置中,防撞梁组件的设置,能够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对充电桩提供有效保护;缓冲固定垫的设置,减小碰撞时车辆与防撞梁之间的碰撞损伤。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防撞梁组件安装设置充电口下方,其高度可依据电动汽车相应的碰撞高度区间进行设置,当然,也可以在充电桩本体的壳体周侧均设置相应的防撞梁组件。
[0026]如图4所示,缓冲固定垫组件6包括设于防撞梁21外侧面的防撞垫61和设于防撞垫61外侧面的缓冲垫62。具体而言,防撞垫通过胶黏剂粘结固定于防撞梁的外侧面,缓冲垫同样可以粘结于防撞垫的外表面。当发生碰撞时,会先经过缓冲垫的缓冲作用,之后经过防撞垫撞击接触防撞梁,由于缓冲垫及防撞垫均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碰撞损伤。
[0027]如图2和图3所示,吸能盒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板22、防撞梁21安装板和设于连接板22与安装板之间的吸能盒,防撞梁21与连接板22连接。具体而言,吸能盒安装组件可设置两个,两个吸能盒安装组件分别位于防撞梁的内侧两端。连接板焊接在防撞梁的端点位置上,吸能盒安装在连接板与防撞梁安装板之间。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经过缓冲垫缓冲后,再经过防撞梁变形,然后碰撞载荷传递至吸能盒,吸能盒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
[0028]优选的,吸能盒包括相连接的吸能盒外板24和吸能盒内板25,吸能盒外板2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22和防撞梁21安装板连接,吸能盒内板25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22和防撞梁21安装板连接。吸能盒内板及吸能盒外板与连接板和安装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为了便于吸能盒更好的吸能变形,吸能盒设有碰撞变形诱导槽,当受到外部冲击载荷时,可变形吸收外部冲击能量。具体在吸能盒外板和吸能盒内板上均设置多组碰撞变形诱导槽,吸能盒外板和吸能盒内板上的碰撞变形诱导槽呈对称分布,便于更好的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充电桩还包括缓冲固定垫组件及防撞梁组件,所述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和设于防撞梁内侧的吸能盒安装组件,所述防撞梁通过吸能盒安装组件与充电桩本体的壳体外侧面连接,所述缓冲固定垫组件设于防撞梁的外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撞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固定垫组件包括设于防撞梁外侧面的防撞垫和设于防撞垫外侧面的缓冲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撞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板、防撞梁安装板和设于连接板与安装板之间的吸能盒,所述防撞梁与连接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撞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包括相连接的吸能盒外板和吸能盒内板,所述吸能盒外板的两端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俊杰章彬许幸吴谦汪建文唐臣龙王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匠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