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面源径流污染防治的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829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面源径流污染防治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河道一侧的阶梯护岸,所述阶梯护岸包括一级台阶以及设置于所述一级台阶远离所述河道一侧的第一边坡,所述一级台阶上设有一级潜流湿地,所述一级潜流湿地为具有若干个填充层的高台,所述一级潜流湿地、所述第一边坡以及一级台阶组成凹槽结构的第一集水沟,所述第一集水沟的底部设有第一底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高效地降解污染物,防止如雨水径流、农业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等面源污染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负荷。放等面源污染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负荷。放等面源污染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面源径流污染防治的护岸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和河流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面源径流污染防治的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驳岸是河流与陆地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边缘效应,对河道坡面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现有的护岸往往仅考虑结构的稳固性及少量的生态性,其中生态性部分主要还是以景观效果为主。然而来自河道两边岸带的污染排放,如雨水径流、农业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等面源污染,无法通过现有的护岸带结构形式进行前置处理,加剧河道的污染负荷。
[0003]因此,在兼顾稳固性、生态性、景观性的前提下,如何对现有的河道护岸形式进行技术改进,形成一种稳固性好、生态性强、景观效果良好的可防治河道两岸面源径流污染的护岸结构,是目前环境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面源径流污染防治的护岸结构,能高效地降解污染物,防止如雨水径流、农业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等面源污染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负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面源径流污染防治的护岸结构,包括设置于河道一侧的阶梯护岸,所述阶梯护岸包括一级台阶以及设置于所述一级台阶远离所述河道一侧的第一边坡,所述一级台阶上设有一级潜流湿地,所述一级潜流湿地为具有若干个填充层的高台,所述一级潜流湿地、所述第一边坡以及一级台阶组成凹槽结构的第一集水沟,所述第一集水沟的底部设有第一底基层。
[0007]上述方案中,雨水径流、农业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等面源污染物通过阶梯护岸流向河道,第一集水沟一方面用于对入河径流的污水起预沉淀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减轻悬浮物质对一级潜流湿地的运行造成堵塞作用,同时,第一集水沟可保有一定水位的水体,用于布设微型水生态系统,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第一底基层的组分优选为火山灰石和/或斜发沸石,第一底基层通过处理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的微水体环境,起到一定的前置预处理效果;
[0008]好氧环境就是通过曝气等措施维持水中溶解氧含量在4mg/l左右,适宜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处理水中污染物质的构筑物;
[0009]厌氧环境就是不做曝气,污染物浓度高,因为分解消耗溶解氧使得水体内几乎无溶解氧,适宜厌氧微生物活动从而处理水中污染物的构筑物;
[0010]缺氧环境是曝气不足或者无曝气但污染物含量较低,适宜好氧和兼氧微生物生活的构筑物;
[0011]通过设置不同的氧环境获得不同的微生物群,微生物也会在环境改变的时候改变行为,从而达到去除不同的污染物质的目的。
[0012]一级潜流湿地的填充层内包括有植物秸秆,通过植物秸秆内部的有机物质的腐败形成过流通道,对污染物起吸附降解作用。
[0013]阶梯护岸的阶梯结构形成了天然的过流水体跌落差,对入河污染水体起到跌水曝气的效果,使流入河道的水体复氧,适宜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处理水中污染物质的构筑物。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潜流湿地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植物层、第一矿物石料层、第一种植土层、第一植物秸秆层、第一粗砂层、第二植物秸秆层、第二种植土层、第三植物秸秆层、第二粗砂层、第四植物秸秆层;所述第一矿物石料层向所述潜流湿地的周侧延伸设置并包覆所述潜流湿地的周侧。
[0015]上述方案中,挺水植物层的挺水植物的根部埋于第一种植土层,并且通过第一矿物石料层稳固,挺水植物层的挺水植物的根部不断的向下生长更替,与第一种植土层一起组成了一个天然的自更新的湿地过流处理系统,该过流处理系统在通过植物秸秆内部有机物质的腐败形成的过流通道的基础上,对污染物起进一步吸附降解作用,并且随着挺水植物的根部的生长,形成对湿地过流区的自然更替,避免了湿地过流区的堵塞问题。
[0016]植物秸秆层的植物死根、挺水植物层的植物活根、粗砂层的粗砂粒及矿物石料层的石料,形成了集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物理吸附、化学分解、生物抑制等于一体的综合反应区,使径流污染水体得到充分的降解净化,大大减轻了河道的污染负荷。
[0017]优选的,挺水植物层的挺水植物为芦苇;矿物石料层的石料为石灰石。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水沟的第一底基层厚度为第一集水沟深度的1/5~1/4;所述第一集水沟的深度为0.5~0.8m;所述第一边坡的坡度为1:2~1:3;所述第一集水沟的底部宽度为0.3~0.5m。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潜流湿地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一级潜流湿地的边坡的坡度为1:2~1:3;所述一级潜流湿地的顶部的宽度为0.3~0.5m。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植物秸秆层、所述第二植物秸秆层、所述第三植物秸秆层以及所述第四植物秸秆层的填充组分包括玉米秸秆和/或油菜秸秆。
[0021]进一步的,选用的所述玉米秸秆的长度为1~1.5m;选用的所述玉米秸秆直径为3~4cm;选用的所述玉米秸秆铺设的间距为8~10cm。
[0022]进一步的,选用的所述油菜秸秆的长度为0.8~1m;选用的所述油菜秸秆直径为自然径级;选用的所述油菜秸秆铺设的间距为4~5cm。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粗砂层和第二粗砂层的铺设厚度为10~15cm;所述第一粗砂层和第二粗砂层的填充组分包括粗砂粒,所述粗砂粒的直径为1~2mm。
[0024]所述阶梯护岸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坡上方的二级台阶,所述二级台阶远离所述第一边坡一侧设有第二边坡,所述二级台阶上设有二级潜流湿地,所述二级潜流湿地为具有若干个填充层的高台,所述二级潜流湿地与所述第二边坡之间组成凹槽结构的第二集水沟,所述第二集水沟的底部设有底基层;所述二级潜流湿地的结构与所述一级潜流湿地的结构相同。
[0025]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台阶与所述二级台阶的高度差为0.5~0.8m。
[0026]阶梯护岸通过设置两级台阶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污染水体的落差,提升跌水曝气的效果,从而更有利于降解污染物的好氧微生物生存,同时辅以二级潜流湿地、第二集水沟的综合作用实现对面源径流污染的进一步降解。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1、本技术的阶梯护岸的阶梯结构形成了天然的过流水体跌落差,对入河污染水体起到跌水曝气的效果,使流入河道的水体复氧,适宜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处理水中污染物质的构筑物;
[0029]2、本技术通过将阶梯护岸设置成两级台阶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污染水体的落差,提升跌水曝气的效果,实现好氧微生物对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
[0030]3、本技术的阶梯护岸的一级台阶和二级台阶均设有集水沟;集水沟一方面用于对入河径流的污水起预沉淀作用,另一方面减轻悬浮物质对潜流湿地的运行造成堵塞,同时,第一集水沟可保有一定水位的水体,用于布设微型水生态系统,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
[0031]4、本技术的阶梯护岸的一级台阶和二级台阶均设有潜流湿地;潜流湿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面源径流污染防治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河道一侧的阶梯护岸,所述阶梯护岸包括至少一个台阶结构,每个所述台阶结构均设有潜流湿地,所述潜流湿地为具有若干个填充层的高台,所述潜流湿地与所述台阶结构组成凹槽结构的集水沟,所述集水沟的底部设有底基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面源径流污染防治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湿地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挺水植物层、第一矿物石料层、第一种植土层、第一植物秸秆层、第一粗砂层、第二植物秸秆层、第二种植土层、第三植物秸秆层、第二粗砂层、第四植物秸秆层;所述第一矿物石料层向所述潜流湿地的周侧延伸设置并包覆所述潜流湿地的周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面源径流污染防治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厚度为集水沟深度的1/5~1/4;所述集水沟的深度为0.5~0.8m;所述集水沟的底部宽度为0.3~0.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面源径流污染防治的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湿地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潜流湿地的边坡的坡度为1:2~1:3;所述潜流湿地的顶部的宽度为0.3~0.5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面源径流污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恩兵胡宝伽郭沨陈玺赖辉辉谢雄蔡维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