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堤的堤脚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769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40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堤的堤脚防护结构,其包括用于防止堤脚被淘刷的反滤层、按压反滤层且对河流消能的消能层、连接反滤层与消能层形成整体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埋设于反滤层下方的预埋件、一端连接于预埋件且另一端向上延伸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向上延伸端连接于消能层。本申请具有增大对堤脚防护强度的效果。本申请具有增大对堤脚防护强度的效果。本申请具有增大对堤脚防护强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堤的堤脚防护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河堤防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凹岸堤防。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山区性河道而言,来水迅猛、流速较快是山区洪水的显著特点,同时山区性河道又多泥沙卵石,水流迅猛就会将河道内泥沙卵石冲向下游,造成下游河道转弯处河道被冲击变深,河堤堤脚处泥沙卵石被淘刷减少,河堤临水侧悬空,从而最终导致河堤倾覆。
[0003]针对上述内容,专利技术人认为治理山区河道的关键在于对河堤的堤脚进行防护,而河堤的相关技术中,存在堤脚防护不足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增加对堤脚的防护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河堤的堤脚防护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堤的堤脚防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河堤的堤脚防护结构,包括用于防止堤脚被淘刷的反滤层、按压反滤层且对河流消能的消能层、连接反滤层与消能层形成整体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埋设于反滤层下方的预埋件、一端连接于预埋件且另一端向上延伸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向上延伸端连接于消能层。
[0006]河流是极具侵蚀力的,它为了使它的河面加宽,流速更为顺畅,会不断的向两岸侵蚀,不过,如果它所流经的地方,两岸的软硬程度不同,那么在较硬的一边,河流侵蚀不动,就会被阻挡而转弯,于是就形成了“河曲”,河曲形成后,河流继续带著泥沙流来,但由于河道对河流的束缚,使河流在转折的地方,主要的冲力都是往凹岸冲去,速度更大,使冲刷更为严重,因此凹岸的河床,也被侵蚀的比较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消能层来对水流进行消能,并通过设置反滤层,保证河道内砂石泥土不被淘刷冲走;
[0007]同时,通过预埋件与锁定件的配合来将消能层、反滤层形成一个整体,增大整体的抗冲能力,来对河道的堤脚进行防护。
[0008]优选的,所述消能层包括抵接于反滤层顶面的网石袋层、隔离河道与反滤层的网石箱层,其中网石箱层竖直设置,且网石箱层的顶部与网石袋层抵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网石箱层来作为水平限位,使用网石袋层来进行竖直限位,更好的对反滤层进行按压保护,同时,网石袋层与网石箱层的石料之间具有较大缝隙,洪水过后存留在其内的泥土为植物生长提供场所,有利于河道内生态建设。
[0010]优选的,所述网石箱层使用多个网石箱,所述网石袋层使用多个网石袋,网石袋与网石袋之间、网石袋与网石箱之间、网石箱与网石箱之间均通过钢筋绑扎固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钢筋绑扎的方式来增加结构的整体性,使消能层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不仅有利于消能,还大大提升了整个堤脚防护机构的整体性、抗冲能力。
[0012]优选的,所述预埋件包括第一预埋杆,所述第一预埋杆沿水流方向通长布置有多根,多根第一预埋杆之间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第二预埋杆连接,第二预埋杆等间距设置有多根,第一预埋杆与第二预埋杆相交处固定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预埋网来相互连接形成类似网状的结构,增大各个预埋杆的整体性,使预埋杆在地下更加稳固不易动摇。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埋杆、第二预埋杆均使用槽钢,且槽钢的开口朝上设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钢一方面便于采购,另一方面槽钢带有一个开口,在埋设槽钢时,可以通过将开口朝上的方式来把反滤层的土料填入槽钢中,从而增大土层对槽钢的限位力,进一步稳定槽钢,使槽钢不易发生晃动。
[0016]优选的,所述锁定件包括连接于预埋件且向上延伸的锚杆,锚杆远离预埋件的一端穿入消能层,并于穿入端连接有锁定杆,所述锁定杆沿垂直于锚杆的方向延伸。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锚杆的一端与预埋件连接,随后通过锁定杆来保证锚杆的另一端与消能层有效连接为一个整体,最终提高锁定件整体的连接强度。
[0018]优选的,所述消能层包括抵接于反滤层顶面的网石袋层,所述网石袋层使用多个网石袋,所述锁定件还包括一端连接锚杆且另一端连接于网石袋袋体的锁定勾。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锁定勾辅助锁定锚杆,一方面增加锚杆与消能层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也在安装锚杆的时候通过锁定勾与网石袋的相对位置判断网石袋是否存在位置偏斜的问题。
[0020]优选的,所述反滤层主要由粗粒层、碎石层铺设形成,所述粗粒层的粒径为0.05cm至2cm,碎石层的粒径为2cm至6cm;所述反滤层与消能层之间设有碎石隔离层,所述碎石隔离层的粒径为6cm至20cm。
[0021]土中的水可以顺畅流过,而土粒却被阻留的现象称为反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粗理层与碎石层对堤脚处的土壤进行保护,使渗入堤脚的水能够流出,而不会在流出过程中将堤脚的土层带出,起到保护堤脚的效果。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通过消能层来缓冲水流的冲击力,并通过反滤层来降低堤脚的土壤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堤脚的效果;
[0024]2.通过预埋件与锁定件的设置,将消能层、反滤层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大整体结构的抗冲能力,更好的保护堤脚。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7]图3是本申请连接组件以及部分网石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反滤层;11、粗粒层;12、碎石层;2、消能层;21、网石袋层;22、网石箱层;3、连接组件;31、第一预埋杆;32、第二预埋杆;33、锚杆;34、锁定杆; 4、碎石隔离层;5、河堤;6、底板;7、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河流是极具侵蚀力的,它为了使它的河面加宽,流速更为顺畅,会不断的向两岸侵蚀,不过,如果它所流经的地方,两岸的软硬程度不同,那么在较硬的一边,河流侵蚀不动,
就会被阻挡而转弯,于是就形成了“河曲”,河曲形成后,河流继续带著泥沙流来,但由于河道对河流的束缚,使河流在转折的地方,主要的冲力都是往凹岸冲去,速度更大,使冲刷更为严重,因此凹岸的河床,也被侵蚀的比较深,尤其在山地,来水迅猛,水流相对更快,也就更需要对河堤5的堤脚进行保护,不然会大大降低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河堤的堤脚防护结构。参照图1,图中包括阻挡河流的河堤5、支撑挡墙的底板6、支撑底板6与挡墙的垫层7,一般称底板6、垫层7部分为堤脚。
[0032]还包括用于防止堤脚被淘刷的反滤层1、按压反滤层1且对河流消能的消能层2、连接反滤层1与消能层2形成整体的连接组件3。
[0033]土中的水可以顺畅流过,而土粒却被阻留的现象称为反滤,具体的,反滤层1主要由粗粒层11、碎石层12铺设形成,粗粒层11的粒径为0.05cm至2cm,碎石层12的粒径为2cm至6cm;从而对堤脚处的土壤进行保护,使渗入堤脚的水能够流出,而不会在流出过程中将堤脚的土层淘刷冲走,起到保护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堤的堤脚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防止堤脚被淘刷的反滤层(1)、按压反滤层(1)且对河流消能的消能层(2)、连接反滤层(1)与消能层(2)形成整体的连接组件(3);连接组件(3)包括埋设于反滤层(1)下方的预埋件、一端连接于预埋件且另一端向上延伸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向上延伸端连接于消能层(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堤的堤脚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层(2)包括抵接于反滤层(1)顶面的网石袋层(21)、隔离河道与反滤层(1)的网石箱层(22),其中网石箱层(22)竖直设置,且网石箱层(22)的顶部与网石袋层(21)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堤的堤脚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石箱层(22)使用多个网石箱,所述网石袋层(21)使用多个网石袋,网石袋与网石袋之间、网石袋与网石箱之间、网石箱与网石箱之间均通过钢筋绑扎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堤的堤脚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包括第一预埋杆(31),所述第一预埋杆(31)沿水流方向通长布置有多根,多根第一预埋杆(31)之间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第二预埋杆(32)连接,第二预埋杆(32)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李佳伟赵心宇孙龙伍美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