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板桩高桩码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002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板桩高桩码头,包括斜顶桩板桩承台、高桩卸荷平台、前桩台和驳岸,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构成中板桩高桩码头的中部区域,所述前桩台设置在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前方,并与斜顶桩板桩承台连接成一体;所述高桩卸荷平台设置在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后方,并与斜顶桩板桩承台连接成一体;所述高桩卸荷平台后方设置有驳岸,并与之连接成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中板桩高桩码头,通过把板桩布置在高桩码头的中部,使得板桩前的高桩码头的斜桩不会受板桩后的回填土影响,板桩后的高桩结构可以起到卸荷平台的作用,减小了直接作用在板桩上的土压力,且对于软土地基、大水深、高回填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社会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板桩高桩码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港口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板桩高桩码头。

技术介绍

[0002]高桩码头与板桩相结合,形成兼具挡土功能的岸壁式码头结构,主要有二种型式:前板桩高桩码头和后板桩高桩码头。前板桩高桩码头的板桩位于码头前沿,优点是可以利用高桩码头结构作为卸荷平台,减小作用于板桩上的土压力,缺点是不适用于与软土地基,因为软土地基在回填土作用下的固结沉降对高桩码头斜桩产生会不利影响。后板桩高桩码头的板桩位于码头后沿,可隔断回填土对高桩码头桩基的不利影响,但是作用于板桩上的土压力比较大,回填厚度有限,在软土地基高回填土岸壁式码头中很少采用这种结构型式。
[0003]因此,提供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大水深、高回填条件的码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深水软土地基码头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方案。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板桩高桩码头,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前板桩高桩码头和后板桩高桩码头的局限性。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板桩高桩码头,包括:斜顶桩板桩承台、高桩卸荷平台、前桩台和驳岸,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构成中板桩高桩码头的中部区域,所述前桩台设置在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前方,并与斜顶桩板桩承台连接成一体;所述高桩卸荷平台设置在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后方,并与斜顶桩板桩承台连接成一体;所述高桩卸荷平台后方设置有驳岸,并与之连接成一体。
[0007]进一步的,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包括:板桩、斜顶桩和板桩承台,所述板桩为板桩挡土结构;所述斜顶桩设置在所述板桩前方;所述板桩和所述斜顶桩通过所述板桩承台连接成整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高桩卸荷平台包括:后排桩基、下纵梁和预制横梁,所述后排桩基相对于斜顶桩板桩承台中板桩设置在后方,所述下纵梁现浇设置在后排桩基顶部,所述上纵梁设置在所述下纵梁的顶部,并与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中的板桩承台对应,所述预制横梁设置在上纵梁以及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中的板桩承台之间,并将所述下纵梁、上纵梁与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中的板桩承台连接形成一体。
[0009]进一步的,所述前桩台包括,若干排架桩基、下横梁、若干纵向梁、上横梁和联系横梁,所述若干排架桩基相对于斜顶桩板桩承台中板桩设置在前方,所述下横梁现浇设置在若干排架桩基顶部,并与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中的板桩承台对应,所述若干纵向梁与上横梁相配合的设置在下横梁上,所述联系横梁设置在上横梁以及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中的板桩承台之间,并将上横梁与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中的板桩承台连接形成一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前桩台前沿还布置系靠船设施。
[0011]进一步的,所述驳岸包括多级棱体,挡土墙以及预制简支板,所述多级棱体设置在所述高桩卸荷平台的后方,所述挡土墙设置在多级棱体上,并与所述高桩卸荷平台中的纵梁相对,所述预制简支板衔接挡土墙与所述高桩卸荷平台中的纵梁。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板桩高桩码头,通过把板桩布置在高桩码头的中部,使得板桩前的高桩码头的斜桩不会受板桩后的回填土影响,板桩后的高桩结构可以起到卸荷平台的作用,减小了直接作用在板桩上的土压力,且该中板桩高桩码头结构对于软土地基、大水深、高回填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在深水软土地基上直接建造岸壁式码头,兼具码头和围堤的功能,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001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4]图1为本实例中中板桩高桩码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例中中板桩高桩码头的施工流程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含义:
[0017]斜顶桩板桩承台1、高桩卸荷平台2、前桩台3、驳岸4、板桩1

1、斜顶桩1

2、板桩承台1

3、第一上横梁1

4、后排桩基2

1、下纵梁2

2、预制横梁2

3、上纵梁2

4、排架桩基3

1、下横梁3

2、纵向梁3

3、第二上横梁3

4、联系横梁3

5、预制面板3

6、一级棱体4

1、二级棱体4

2、挡土墙4

3、预制简支板4

4、系船柱a、橡胶护弦b、混合倒滤层c、陆域回填层d、陆域面层结构e、泥面线A、地基B、垫层C。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9]针对现有深水软土地基码头所存在的问题,本实例提供的中板桩高桩码头,通过把板桩布置在高桩码头的中部,使得板桩前的高桩码头的斜桩不会受板桩后的回填土影响,且板桩后的高桩结构可以起到卸荷平台的作用,减小了直接作用在板桩上的土压力。
[0020]并且由于板桩结构的位移绝大多数发生在施工期,主要由板桩墙后的回填和驳岸、陆域形成产生,本实例提供的中板桩高桩码头,待这部分位移完成之后,通过后浇联系横梁来适应板桩结构在不同位置的位移差。
[0021]如图1所示,本实例提供的中板桩高桩码头,包括:斜顶桩板桩承台1、高桩卸荷平台2、前桩台3和驳岸4。
[0022]其中,斜顶桩板桩承台1构成该中板桩高桩码头的中部区域;前桩台3设置在斜顶桩板桩承台1的前方,并与斜顶桩板桩承台1连接成一体;高桩卸荷平台2设置在斜顶桩板桩承台1的后方,并与斜顶桩板桩承台1连接成一体;高桩卸荷平台2的后方设置有驳岸4,并与之连接成一体。
[0023]具体的,斜顶桩板桩承台1,包括:板桩1

1、斜顶桩1

2和板桩承台1

3,板桩1

1为板桩挡土结构,根据抵抗土压力所需要的桩身抗弯承载能力决定采用的板桩结构型式,当常规的钢板桩抗弯能力不能够满足要求时,也可以采用密排钢管桩。
[0024]斜顶桩1

2设置在板桩1

1的前方,其规格、间距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
行设置。
[0025]进一步的,板桩1

1和斜顶桩1

2的桩顶通过现浇混凝土板桩承台1

3连接成整体。
[0026]现浇第一上横梁1

4设置在板桩承台1

3上。
[0027]高桩卸荷平台2设置在斜顶桩板桩承台1的后方,并与斜顶桩板桩承台1连接成一体,起卸荷平台的作用。
[0028]具体的,高桩卸荷平台2包括:后排桩基2

1、下纵梁2

2、预制横梁2

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板桩高桩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斜顶桩板桩承台、高桩卸荷平台、前桩台和驳岸,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构成中板桩高桩码头的中部区域,所述前桩台设置在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前方,并与斜顶桩板桩承台连接成一体;所述高桩卸荷平台设置在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后方,并与斜顶桩板桩承台连接成一体;所述高桩卸荷平台后方设置有驳岸,并与之连接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板桩高桩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包括:板桩、斜顶桩和板桩承台,所述板桩为板桩挡土结构;所述斜顶桩设置在所述板桩前方;所述板桩和所述斜顶桩通过所述板桩承台连接成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板桩高桩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桩卸荷平台包括:后排桩基、下纵梁和预制横梁,所述后排桩基相对于斜顶桩板桩承台中板桩设置在后方,所述下纵梁现浇设置在后排桩基顶部,所述上纵梁设置在所述下纵梁的顶部,并与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中的板桩承台对应,所述预制横梁设置在上纵梁以及所述斜顶桩板桩承台中的板桩承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祥奎程泽坤刘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