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桩生态驳岸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544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23
本申请涉及一种木桩生态驳岸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个沿河岸脚线密排设置的桩体组,所述桩体组包括预制桩尖、捆绑带和三个木桩,所述预制桩尖的上部中心处凸出构造有中心柱,三个所述木桩绕中心柱圆周均匀排布,且所述捆绑带用于捆绑固定三个木桩与中心柱。本申请通过设置桩体组,其与地基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大大提高了其锚固效果,从而减少了桩体组的位移,以确保木桩生态驳岸的防护效果。以确保木桩生态驳岸的防护效果。以确保木桩生态驳岸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桩生态驳岸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生态护岸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木桩生态驳岸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驳岸定义为建于水体边缘和陆地交界处,用工程措施加工岸而使其稳固,以免遭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用于保护水体的设施。
[0003]现有的木桩驳岸结构由多根沿河岸脚线排布的木桩所组成,相邻木桩竖直并排设置,以组合形成用于阻止河水冲刷河岸的防护结构,同时该结构还能减少河岸上的水土流失。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采用天然树材制成木桩与土体的锚固效果较差,易产生木桩位移过大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木桩驳岸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木桩的位移,本申请提供一种木桩生态驳岸及其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木桩生态驳岸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木桩生态驳岸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个沿河岸脚线密排设置的桩体组,所述桩体组包括预制桩尖、捆绑带和三个木桩,所述预制桩尖的上部中心处凸出构造有中心柱,三个所述木桩绕中心柱圆周均匀排布,且所述捆绑带用于捆绑固定三个木桩与中心柱。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通过设置由三木桩所构成的桩体组,其与地基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大大提高了其锚固效果,从而减少了桩体组的位移,以确保木桩生态驳岸的防护效果;二来,通过设置预制桩尖,能够提高桩体组的压入效果,以提高锚固效果,并且无需对木桩进行削尖,省时省力;三来,通过设置中心柱,能够更好地将三木桩捆绑固定在一起,从而确保整体稳定性。
[0008]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桩体组上的相近所述木桩沿河岸脚线方向交错设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桩体组受到水体或河岸土体的冲击力时,由于相邻桩体组的部分木桩结构相互抵靠,因此各桩体组能够同时抵御该冲击力,进而大大提高了木桩生态驳岸的抗冲击能力。
[0010]可选的,所述预制桩尖的上端面凸出构造有三个支杆,所述支杆绕所述中心柱圆周方向与所述木桩间隔排布设置;所述捆绑带以所述中心柱为轴线同时螺旋缠绕三个木桩的外侧,且所述捆绑带绕过所述支杆,所述支杆靠近所述中心柱的周面抵接于所述捆绑带背离所述中心柱的外表面。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杆的限位,使得捆绑带与木桩的捆绑面积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捆绑稳定性,以提高桩体组的整体强度;并且,对各木桩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即捆绑带对木桩施加的作用力能够对木桩的位置进行纠正,使得各木桩尽可能圆周均匀排布,从而确保后续压桩过程中相邻桩体组的相近木桩之间的抵靠;并且,螺旋缠绕的方式能够尽可能确保木桩的长度方向的各部位均能被捆绑到,即提高了捆绑稳定性。
[0012]可选的,所述捆绑带的外表面凸出构造有多个凸齿,所述支杆位于相邻两个凸齿之间。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杆与凸齿之间的限位,以对捆绑带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木桩位置的稳定性。
[0014]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桩体组上的捆绑带旋向相同,且相邻两个桩体组上的捆绑带上的部分凸齿相啮合。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当桩体组受到外部冲击力而具有转动的趋势时,通过其自身上的凸齿与相邻木桩上的凸齿的啮合,能够将该扭矩冲击力传递至相邻木桩上,即多个桩体组同时抵御化解该具有扭矩的冲击力,从而提高了木桩生态驳岸的抗多方位冲击力的能力;二来,相邻两个桩体组上的捆绑带旋向相同,即捆绑带的强抗冲击力方向相反,能够更好地抵御化解具有扭矩的冲击力。
[0016]可选的,所述中心柱的外周面凸出构造有螺纹凸起,所述螺纹凸起的旋向与所述捆绑带的旋向相反,所述木桩的外周面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凸起配合的第一斜槽;所述木桩的外周面还设有供所述捆绑带嵌入的第二斜槽。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凸起与第一斜槽的配合,以及捆绑带与第二斜槽的配合,能够提高木桩与中心柱的连接稳定性,以及捆绑带的捆绑强度;并且,当木桩压入地基而受到向上作用力时,该向上作用力沿螺纹凸起的方向的分力被旋向相反的捆绑带所抵消,即螺纹凸起和捆绑带能够同时对木桩进行竖直方向限位,从而提高木桩与中心柱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桩体组的整体强度。
[0018]可选的,各所述桩体组的一侧同时设有土工布,且所述土工布远离所述桩体组的一侧固定设有加固杆。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河岸上的土体从相邻桩体组的缝隙内流失;并且加固杆能提高土工布的铺贴稳定性,减少土工布掉落的情况发生。
[0020]可选的,所述桩体组的三个所述木桩呈正三角形的三顶点方位分布设置,将顶点木桩朝向所述土工布的所述桩体组命名为正位桩体组,将顶点木桩背离向所述土工布的所述桩体组命名为反位桩体组,所述正位桩体组和所述反位桩体组沿河岸脚线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加固杆水平设置,所述加固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正位桩体组固定连接,加固杆的中部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抵接于对应的反位桩体组上的抵接球。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固杆与正位桩体组安装完毕后,摆动连杆,使得其上的抵接球朝向对应的反位桩体组移动,使抵接球抵接在反位桩体组上,使得该反位桩体组与两侧的正位桩体组的抵靠更加紧密,使得整体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能够提高反位整体结构的抗冲击能力。
[0022]可选的,所述连杆为弹性伸缩杆。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弹性伸缩杆具有弹性,能够对反位桩体组或是正位桩体组所受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二来,使得抵接球能弹性抵接在反位桩体组上,即连杆转动过程的阻力较小,降低安装难度。
[0024]一种木桩生态驳岸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
S2、桩体组制作:将三个木桩竖直置于预制桩尖的上端面,使得三个木桩呈正三角形的三顶点方位分布设置,然后利用捆绑带以将三个木桩同时绑扎在中心柱上;S3、桩位测量: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桩位放样;S4、将桩体组压入地基;S5、土工布施工:开挖沟槽,于桩体组的一侧铺贴固定土工布;S6、加固杆安装:将加固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正位桩体组固定连接,然后转动连杆,使得连杆上的抵接球弹性抵接于对应的反位桩体组上,并确保连杆转动至水平位置;S7、回填土:回填沟槽至桩体组顶部。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预制桩尖和三木桩所组合的制桩步骤,无需对木桩进行削尖,省时省力,并且桩体组的自重大,更加容易压入地基内,且稳固性较强。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由三木桩所构成的桩体组,其与地基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大大提高了其锚固效果,从而减少了桩体组的位移,以确保木桩生态驳岸的防护效果;并且通过设置预制桩尖,能够提高桩体组的压入效果,以提高锚固效果,并且无需对木桩进行削尖,省时省力;2.通过设置正位桩体组和反位桩体组,使得相邻桩体组的部分木桩结构相互抵靠,因此各桩体组能够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桩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河岸脚线密排设置的桩体组(1),所述桩体组(1)包括预制桩尖(12)、捆绑带(13)和三个木桩(11),所述预制桩尖(12)的上部中心处凸出构造有中心柱(122),三个所述木桩(11)绕中心柱(122)圆周均匀排布,且所述捆绑带(13)用于捆绑固定三个木桩(11)与中心柱(1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桩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桩体组(1)上的相近所述木桩(11)沿河岸脚线方向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桩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桩尖(12)的上端面凸出构造有三个支杆(123),所述支杆(123)绕所述中心柱(122)圆周方向与所述木桩(11)间隔排布设置;所述捆绑带(13)以所述中心柱(122)为轴线同时螺旋缠绕三个木桩(11)的外侧,且所述捆绑带(13)绕过所述支杆(123),所述支杆(123)靠近所述中心柱(122)的周面抵接于所述捆绑带(13)背离所述中心柱(122)的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桩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绑带(13)的外表面凸出构造有多个凸齿(131),所述支杆(123)位于相邻两个凸齿(131)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木桩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桩体组(1)上的捆绑带(13)旋向相同,且相邻两个桩体组(1)上的捆绑带(13)上的部分凸齿(131)相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桩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122)的外周面凸出构造有螺纹凸起(124),所述螺纹凸起(124)的旋向与所述捆绑带(13)的旋向相反,所述木桩(11)的外周面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凸起(124)配合的第一斜槽(111);所述木桩(11)的外周面还设有供所述捆绑带(13)嵌入的第二斜槽(112)。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桩生态驳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胜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瀛盛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