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热炉炉底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12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热炉炉底冷却装置,属于铁合金矿热炉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铁合金矿热炉炉底冷却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铁合金矿热炉炉底冷却存在不能按需冷却,造成能源浪费的缺陷,包括矿热炉,温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矿热炉的一侧设置有空压机,所述空压机上连通有引风管,所述引风管上连通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上连通有多个可拉伸或缩短的冷却风管组件,所述冷却风管组件位于所述矿热炉的炉底,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矿热炉的炉底。实现按需冷却,自动化程度高,节能效果明显,同时又能避免冷却过度造成的炉底热量损失、矿热炉指标恶化。矿热炉指标恶化。矿热炉指标恶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热炉炉底冷却装置


[0001]一种矿热炉炉底冷却装置,本技术属于铁合金矿热炉冶炼
,具体涉及铁合金矿热炉炉底冷却


技术介绍

[0002]铁合金(Ferroalloys),广义的铁合金是指炼钢时作为脱氧剂、元素添加剂等加入铁水中使钢具备某种特性或达到某种要求的一种产品。铁与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中间合金,主要用于钢铁冶炼。在钢铁工业中一般还把所有炼钢用的中间合金,不论含铁与否(如硅钙合金),都称为“铁合金”。习惯上还把某些纯金属添加剂及氧化物添加剂也包括在内。
[0003]习惯上还把某些纯金属添加剂及氧化物添加剂也包括在内。铁合金一般用作:脱氧剂:在炼钢过程中脱除钢水中的氧,某些铁合金还可脱除钢中的其他杂质如硫、氮等。合金添加剂:按钢种成分要求,添加合金元素到钢内以改善钢的性能。孕育剂:在铸铁浇铸前加进铁水中,改善铸件的结晶组织。
[0004]现有的铁合金矿热炉炉底大多采用配套风机进行长期冷却,部分企业采用加装轴流风机的方式进行冷却,冷却效果不好,炉底热侵蚀严重,矿热炉寿命短,影响公司的效益。同时配套风机和轴流风机冷却存在两个弊端,一是需要持续进行冷却,造成能源浪费;二是不能实现按需冷却,不需要冷却的地方经常性过冷,带走了大量热量,影响矿热炉电耗指标;需要冷却的地方存在冷却强度不够,局部温度长期过高,炉底侵蚀加剧,影响矿热炉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热炉炉底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的铁合金矿热炉炉底冷却存在不能按需冷却,造成能源浪费的缺陷。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矿热炉炉底冷却装置,包括矿热炉,温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矿热炉的一侧设置有空压机,所述空压机上连通有引风管,所述引风管上连通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上连通有多个可拉伸或缩短的冷却风管组件,所述冷却风管组件位于所述矿热炉的炉底,靠近所述分流器一端的每个所述冷却风管组件上均设置有自动控制阀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矿热炉的炉底,所述空压机、所述分流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所述自动控制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8]工作过程: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矿热炉炉底温度,检测到炉底某一部位温度过高需要冷却时,将冷却风管组件拉伸至该部位,同时开启相应冷却风管组件对应的自动控制阀门,并启动空压机产生冷风,冷风依次通过引风管、分流器及冷却风管组件,实现对该过高温度部位的冷却,若整个炉底温度过高时,同理可打开全部的的自动控制阀门,将冷却风管组件拉伸或缩短至炉底各个部位,从而实现对整个炉底的冷却,温度检测装置实时监测炉底的温度,并将讯息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空压机、分流器和自动控制阀门打开,实现
按需冷却,自动化程度高,节能效果明显,同时又能避免冷却过度造成的炉底热量损失、矿热炉指标恶化,通过温度检测装置的设置,还能根据单位时间内温度上升幅度或温度超标情况进行自动冷却,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的同时,能有效杜绝炉底温度非预期波动的情况,解决了上述现有的铁合金矿热炉炉底冷却存在不能按需冷却,造成能源浪费的缺陷。
[000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冷却风管组件包括与所述分流器连通的第一冷却风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冷却风管内的第二冷却风管,位于所述第一冷却风管与所述第二冷却风管相接触部位的限位套及可拆卸套设于所述第一冷却风管和所述限位套外周的固定套管。限位套可以在第二冷却风管上来回移动,但限位套与第二冷却风管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需要使劲拉动时,才能使限位套在第二冷却风管上移动,松开固定套管,并移动限位套,调整好第二冷却风管的长度(拉伸或缩短),后将限位套固定在第一冷却风管与第二冷却风管相接触的部位,再将固定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冷却风管与限位套相接触的外周,限位套对第一冷却风管起抵挡作用,防止第一冷却风管在第二冷却风管上滑动,同时固定套管对第一冷却风管和限位套起固定作用。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冷却风管端部外周的第一螺纹,所述固定套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相配合的设置即螺纹连接,方便拆卸。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套包括套筒及位于所述套筒端部的一圈凸台,所述凸台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冷却风管的外径相适应,所述套筒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冷却风管的内径相适应,所述凸台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冷却风管的外径相同。套筒的设置使其插入或拉出第一冷却风管内,凸台不能进入第一冷却风管,对第一冷却风管的端部起卡紧作用。套筒与凸台一体成型。限位套还有密封作用,防止冷风从第一冷却风管和第二冷却风管的间隙漏出。
[0012]更进一步的,固定套管内设置有一圈抵挡所述凸台的第一限位台。当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拧紧时,第一限位台刚好抵挡凸台,此外,第一限位台对第二冷却风管也有限位作用,能防止其左右摆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矿热炉的炉底设置有工字钢,所述冷却风管组件设置在所述工字钢内。方便安装,本申请不改造现有的矿热炉炉底。
[0014]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冷却风管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为钢管,对第一冷却风管起固定作用。
[0015]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冷却风管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为钢管,对第一冷却风管起竖向支撑作用。
[001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管的外周设置有两个手柄。方便手持转动拆卸固定套管。
[0017]更进一步的,靠近分流器一端的所述第一螺纹末端的所述第一冷却风管上设置有一圈第二限位台。第二限位台对固定套管限位,防止其滑离第一螺纹。
[0018]本申请中,矿热炉、空压机、分流器、温度检测装置、自动控制阀门及控制器均为现有技术的设备。
[00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中,实现按需冷却,自动化程度高,节能效果明显,同时又能避免冷却过度造成的炉底热量损失、矿热炉指标恶化;
[0021]2、通过温度检测装置的设置,还能根据单位时间内温度上升幅度或温度超标情况
进行自动冷却,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的同时,能有效杜绝炉底温度非预期波动的情况;
[0022]3、松开固定套管,并移动限位套,调整好第二冷却风管的长度(拉伸或缩短),后将限位套固定在第一冷却风管与第二冷却风管相接触的部位,再将固定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冷却风管与限位套相接触的外周,限位套对第一冷却风管起抵挡作用,防止第一冷却风管在第二冷却风管上滑动,同时固定套管对第一冷却风管和限位套起固定作用;
[0023]4、套筒的设置使其插入或拉出第一冷却风管内,凸台不能进入第一冷却风管,对第一冷却风管的端部起卡紧作用,当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拧紧时,第一限位台刚好抵挡凸台,此外,第一限位台对第二冷却风管也有限位作用,能防止其左右摆动;
[0024]5、方便安装,本申请不改造现有的矿热炉炉底;
[0025]6、支撑杆为钢管,对第一冷却风管起竖向支撑作用,固定杆为钢管,对第一冷却风管起固定作用。
附图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热炉炉底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矿热炉,温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矿热炉的一侧设置有空压机(3),所述空压机(3)上连通有引风管(4),所述引风管(4)上连通有分流器(5),所述分流器(5)上连通有多个可拉伸或缩短的冷却风管组件(2),所述冷却风管组件(2)位于所述矿热炉的炉底(1),靠近所述分流器(5)一端的每个所述冷却风管组件(2)上均设置有自动控制阀门(6),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矿热炉的炉底(1),所述空压机(3)、所述分流器(5)、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所述自动控制阀门(6)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炉底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却风管组件(2)包括与所述分流器(5)连通的第一冷却风管(7),套设于所述第一冷却风管(7)内的第二冷却风管(14),位于所述第一冷却风管(7)与所述第二冷却风管(14)相接触部位的限位套(12)及可拆卸套设于所述第一冷却风管(7)和所述限位套(12)外周的固定套管(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炉底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风管(14)端部外周的第一螺纹(11),所述固定套管(9)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11)相配合的第二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仁福闫好青肖成波范鸡鸣
申请(专利权)人:嘉峪关宏电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