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相关定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8117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利用对向电极所产生的电压,以调控感应元件沟道的导通状态,而检测触碰位置的显示装置,包含有设置于基板的感应元件与读出电路,以及对应于该感应元件的遮光元件与对向电极。对应于触碰位置的感应元件,受到其相对的对向电极的电压影响,改变沟道的导通状态并产生感应信号,感应信号经读出电路转换为读出信号,以执行触碰位置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相关定位方法,尤指一种具输入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相关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是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平面显示器,具有省电及型薄质轻等特征。而在各种包含液晶显示器的电子装置中,比如多媒体播放器、手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电子装置,利用液晶显示器执行触碰输入的功能已逐渐流行,也就是,触碰式屏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触碰式屏幕以电阻式触碰屏幕及电容式触碰屏幕为主,电阻式触碰屏幕以电压降定位触碰位置,电容式触碰屏幕通常包含感测电容,根据对应于触碰点的感测电容的电容变化,经信号处理而定位出触碰位置。由于现有触碰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是分开制作后,再将触碰面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组装一起,因此会有重量较重、成本较高、以及透光率较低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缺点,近来发展出将触碰元件与显示元件制作于同一面板上,以形成具有触碰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实现思路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基板、像素电极、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数据线、感应元件以及遮光元件。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均配置于基板上,数据线交叉于第一导线配置于基板上,感应元件电连接于第一导线,且对应于遮光元件,并与像素电极电绝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还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基板、开关元件、感应元件及遮光元件。基板包含导线、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开关元件电连接于导线与第一数据线,感应元件电连接于导线与第二数据线,遮光元件对应于感应元件。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还公开一种显示装置的定位方法,此显示装置包含对向电极、感应元件与读出电路。此定位方法包含触碰显示装置的位置,改变对应于此位置的对向电极与感应元件间的间隙,以调变感应元件的导通状态,通过导通状态的变化,定义感应信号,以及输入感应信号至读出电路。附图说明图1显示依本专利技术的感应单元的剖面示意图;图2显示图1的感应单元的对向基板受外力而形变的剖面示意图;图3显示图1的感应单元的阵列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阵列结构的元件布局示意图;图5显示依本专利技术的像素单元的基板及对向基板的重叠示意图;图6显示依本专利技术的感应电路的示意图;图7显示图1的感应单元的另一阵列结构的示意图;图8显示图1的感应单元的另一阵列结构的示意图;图9显示图1的感应单元的另一阵列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更清除易懂,下文依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特举实施例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技术范围,而方法流程步骤编号更不是用来限制其执行先后次序,任何由方法步骤重新组合的执行流程,所产生的具有均等功效的方法,均为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技术范围。参照图1,其显示依本专利技术的感应单元300的剖面示意图。感应单元300包含感应元件520、遮光元件380、对向电极390、彩色单元CF及液晶层305。感应元件520配置于基板301上,遮光元件380、彩色单元CF与对向电极390则配置于对向基板302上,且该对向电极390与该感应元件520间具有第一间隙d1。其中,感应元件520-->的结构包含栅极G、栅极绝缘层312、沟道315、高掺杂区域316、源极S、漏极D、及保护层360,且该感应元件520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二极管、或薄膜晶体管。其中,沟道315为非晶硅半导体层,高掺杂区域316则为高掺杂N型非晶硅半导体区域,而遮光元件380则由金属或非金属等吸光或反光材料所构成。沟道315的导通状态,会受到栅极G的栅极电压与对向电极390的对向电压共同作用影响,而提高或降低。当对向基板302不受外力影响时,第一间隙d1的大小不会改变,故沟道315的导通状态,几乎不受对向电极390的电压所影响,仅受到栅极G的电压所控制,此时沟道315的导通状态可视为背景信号。另外,遮光元件380则是用来避免沟道315受环境光线的干扰,但遮光元件380为选择性元件,而非必要元件。参照图2,其显示依本专利技术的对向基板302受外力而形变的剖面示意图。当由手指按压或触碰笔按压等所产生的外力,施加于对向基板302时,其将产生如图2所示的形变,使得第一间隙d1缩小为第二间隙d2,而增强对向电极390的电压对沟道315的导通状态的影响。该对向电压可对沟道315造成电场的影响,且此电场为对向电压与第一间隙d1、第二间隙d2的函数。也就是,第一间隙d1缩小为第二间隙d2,会改变此电场的强度,而影响感应元件520的导通状态。因此,感应元件520可根据沟道315导通状态的变化,而输出相对应的感应信号。通过分析感应信号或比较其与背景信号的差异,即可定位触碰位置。参照图3,其显示依本专利技术阵列结构500的示意图。其中,阵列结构500包含多条栅极线540、多条数据线550、多条读出线560、及多个像素区域Ra。像素区域Ra由栅极线540与数据线550所定义。每一像素区域Ra均包含开关元件510、储存电容Cst、液晶电容Clc及像素电极。其中,部分像素区域Ra更包含感应元件520及读出元件530。栅极线540为导线,用来传导电压。读出元件530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二极管、或薄膜晶体管。感应元件520所产生的感应信号,可经由对应的读出元件530耦合至对应的读出线560。开关元件510的栅极G与其对应的感应元件520的源极S,电连接至不同的栅极线540。当感应元件520没有被选取(比如感应元件520的栅极电压为负压)时,读出元件530用来过滤感应元件520的噪声,比如过滤感应元件520受环境光的影响,所输出的不当信号。但读出元件530与读出线560均为选择性元件,而非必要元件,即数据线550也可视为读取线,而与感应元件520直接电耦合。参照图4,其为依本专利技术面板结构700的布局示意图,包含多条栅极线540、多条共同电极线545、多条数据线550、多条读出线560、多个像素电极570、多个开关元件510、多个感应元件520及多个读出元件530配置于基板上,以及包含多个红色单元570r、多个绿色单元570g、多个蓝色单元570b的彩色单元CF,配置于对向基板上。其中,该彩色单元还可包含多个白色单元,且该感应元件520可配置于任一对应于该彩色单元的像素区域,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该感应元件520配置于对应于该蓝色单元的像素区域。开关元件510的漏极D经由第一接触孔511电连接至对应的像素电极570,感应元件520的源极S则经由第二接触孔521电连接至对应的栅极线540。参照图5,其显示依本专利技术的像素单元的示意图。其中,遮光元件380所覆盖的区域,主要涵盖感应元件520、读出元件530及开关元件510,且对向基板的蓝色单元570b对应至基板的像素电极570。图1所示的感应单元300的剖面示意图,即为由图5沿切线1-1’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其是显示依本专利技术的感应电路900的示意图。为了清楚显示感应电路900,图中省略数据线、共同电极线、开关元件、及像素电极等像素相关的电路构件,而仅显示与感应机制相关的电路构件。其中,感应元件520及读出元件530,并非每一栅极线均要设置,而可每隔至少一条栅极线才设置。此外,读出电路990也并非每一条读出线均要设置,而可将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基板,包含像素电极、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 数据线,交叉于所述第一导线配置于所述基板上; 感应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且与所述像素电极绝缘;以及 遮光元件,对应于所述感应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基板,包含像素电极、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数据线,交叉于所述第一导线配置于所述基板上;感应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线,且与所述像素电极绝缘;以及遮光元件,对应于所述感应元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感应元件电连接至独立电压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含读出线与读出电路,其中所述读出线与所述数据线平行配置,且所述读出线电连接至所述感应元件与所述读出电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含读出元件,所述读出元件电连接至所述感应元件与所述第一导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含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电连接至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导线以及所述像素电极。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含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电连接至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二导线以及所述像素电极。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含读出电路,其中所述数据线电连接所述感应元件与所述读出电路。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含对向基板与对向电极,其中,所述对向基板对应于所述基板,且所述对向电极配置于所述对向基板上。9、一种显示装置的定位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含对向电极、感应元件与读出电路,所述方法包含:触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博盛潘轩霖陈柏仰
申请(专利权)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