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壁细胞获取针及贴壁细胞自动化获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677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一种贴壁细胞获取针及贴壁细胞自动化获取设备,贴壁细胞获取针包括针头本体,针头本体内设有用于吸取和抽放贴壁细胞的获取通道,获取通道包括沿其轴向依次连通的外腔通道、等径通道和第一内腔通道,第一内腔通道和外腔通道均为锥形孔,外腔通道的小径端通过等径通道与第一内腔通道的小径端连通。外腔通道的大径端对准培养液中贴壁细胞,口径较大,便于贴壁细胞进入外腔通道内,进入外腔通道内的贴壁细胞通过等径通道进入第一内腔通道内后,由于贴壁细胞的成团特性,体积相对较大,而等径通道的内径较小,使第一内腔通道中的贴壁细胞在没有推力作用下,仅依靠贴壁细胞的自重很难通过等径通道回流至培养皿中。流至培养皿中。流至培养皿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壁细胞获取针及贴壁细胞自动化获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壁细胞获取针及贴壁细胞自动化获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贴壁细胞的生长必须有可以贴附的支持物表面,贴壁细胞依靠自身分泌或培养基中提供的贴附因子才能在支持物表面上生长和繁殖;当贴壁细胞在支持物表面生长后,一般形成纤维样贴壁细胞性或上皮样贴壁细胞。
[0003]为了提高贴壁细胞的获取效率,目前多数贴壁细胞采用自动化采集,但由于贴壁细胞容易成团而且贴附在支持物表面,对贴壁细胞进行收集和转移时,贴壁细胞成团后极易因其自重而回流至培养皿中,导致贴壁细胞的收集和转移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壁细胞获取针,能够防止贴壁细胞成团后因其自重而回流至培养皿中,高效地进行贴壁细胞的收集和转移。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壁细胞自动化获取设备,能够实现不利用额外辅助结构的前提下对贴壁细胞进行收集和转移。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贴壁细胞获取针,包括针头本体,所述针头本体内设有用于吸取和抽放贴壁细胞的获取通道,所述获取通道包括沿其轴向依次连通的外腔通道、等径通道和第一内腔通道,所述第一内腔通道和所述外腔通道均为锥形孔,所述外腔通道的小径端通过所述等径通道与所述第一内腔通道的小径端连通。
[0008]作为上述贴壁细胞获取针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腔通道的母线与所述针头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内腔通道的母线与所述针头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
[0009]作为上述贴壁细胞获取针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针头本体的头部末端设有锥形切面,所述外腔通道的内周壁与所述外腔通道对应的所述针头本体的外周壁通过所述锥形切面相连;
[0010]所述锥形切面的外径沿由所述外腔通道至所述第一内腔通道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1]作为上述贴壁细胞获取针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针头本体的头部末端设有沿所述针头本体的轴向内凹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外腔通道的内周壁和所述锥形切面。
[0012]作为上述贴壁细胞获取针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针头本体的周向依次分布。
[0013]作为上述贴壁细胞获取针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内壁为弧形曲面。
[0014]作为上述贴壁细胞获取针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获取通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内腔通道同轴且连通的第二内腔通道,所述第二内腔通道的内周壁为锥形面,所述第二内
腔通道的小径端与所述第一内腔通道的大径端相连;
[0015]所述第二内腔通道的母线与所述针头本体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内腔通道的母线与所述针头本体的中心轴线的夹角。
[0016]作为上述贴壁细胞获取针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针头本体的外周壁包括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的小径端与所述锥形切面的大径端相连;
[0017]所述外腔通道、所述等径通道和所述第一内腔通道均对应所述第一锥面设置。
[0018]作为上述贴壁细胞获取针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针头本体的外周壁还包括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的大径端与所述第二锥面的小径端相连;
[0019]所述第二内腔通道对应所述第二锥面设置,所述第一锥面的母线与所述针头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锥面的母线与所述针头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
[002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贴壁细胞自动化获取设备,包括上述的贴壁细胞获取针。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贴壁细胞获取针,外腔通道的大径端对准培养液中贴壁细胞,口径较大,便于贴壁细胞进入外腔通道内,进入外腔通道内的贴壁细胞通过等径通道进入第一内腔通道内后,由于贴壁细胞的成团特性,体积相对较大,而等径通道的内径较小,使第一内腔通道中的贴壁细胞在没有推力作用下,仅依靠贴壁细胞的自重很难通过等径通道回流至培养皿中;而且第一内腔通道为锥形孔,增大了贴壁细胞与第一内腔通道的接触面积,使贴壁细胞贴附在第一内腔通道的内壁,更加不易通过等径通道内回流至培养皿中。
[002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贴壁细胞自动化获取设备,包括上述的贴壁细胞获取针。由于外腔通道的大径端对准培养液中贴壁细胞,口径较大,便于贴壁细胞进入外腔通道内,进入外腔通道内的贴壁细胞通过等径通道进入第一内腔通道内后成团,由于等径通道的孔径相对较小,使得仅依靠贴壁细胞的自重很难通过等径通道回流至培养皿中,因此在利用上述贴壁细胞自动化获取设备获取贴壁细胞之前,无需利用额外辅助结构对培养液中的贴壁细胞进行处理,能够实现不利用额外辅助结构的前提下对贴壁细胞进行收集和转移。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壁细胞获取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壁细胞获取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针头本体;11、等径通道;12、第一内腔通道;13、外腔通道;14、第二内腔通道;15、锥形切面;151、凹槽;16、第一锥面;17、第二锥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壁细胞获取针及贴壁细胞自动化获取设备,其中,贴壁细胞获取针包括针头本体1,针头本体1内设有用于吸取和抽放贴壁细胞的获取通道。
[0030]上述贴壁细胞获取针远离其头部末端的一端连接于贴壁细胞自动化获取设备的搅拌组件和动力组件,其中,动力组件用于提供吸力使培养液中贴壁细胞沿着获取通道被吸至获取通道内,动力组件还用于提供动力以将获取通道内的贴壁细胞喷射至其他培养容器中;搅拌组件用于驱动针头本体1转动,以将成团的贴壁细胞分离,以便于分离后的贴壁细胞进入获取通道内。
[0031]上述获取通道包括沿其轴向依次连通的外腔通道13、等径通道11和第一内腔通道12,第一内腔通道12和外腔通道13均为锥形孔,外腔通道13的小径端通过等径通道11与第一内腔通道12的小径端连通。本实施例中,外腔通道13、等径通道11和第一内腔通道12同轴设置。
[0032]由于外腔通道13的大径端对准培养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壁细胞获取针,包括针头本体(1),所述针头本体(1)内设有用于吸取和抽放贴壁细胞的获取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通道包括沿其轴向依次连通的外腔通道(13)、等径通道(11)和第一内腔通道(12),所述第一内腔通道(12)和所述外腔通道(13)均为锥形孔,所述外腔通道(13)的小径端通过所述等径通道(11)与所述第一内腔通道(12)的小径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壁细胞获取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通道(13)的母线与所述针头本体(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内腔通道(12)的母线与所述针头本体(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壁细胞获取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本体(1)的头部末端设有锥形切面(15),所述外腔通道(13)的内周壁与所述外腔通道(13)对应的所述针头本体(1)的外周壁通过所述锥形切面(15)相连;所述锥形切面(15)的外径沿由所述外腔通道(13)至所述第一内腔通道(12)的方向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壁细胞获取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本体(1)的头部末端设有沿所述针头本体(1)的轴向内凹的凹槽(151),所述凹槽(151)贯穿所述外腔通道(13)的内周壁和所述锥形切面(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壁细胞获取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5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凹槽(151)沿所述针头本体(1)的周向依次分布。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骁秦季生董建华叶青青宋研
申请(专利权)人:生物岛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