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婧专利>正文

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619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包括轿底轮,所述轿底轮设有两个对称分布在连接梁两侧,所述连接梁上方设有轿底梁,所述连接梁上方和轿底梁下方分别对应设有固定板,所述两固定板固定连接有受力弹簧,所述受力弹簧中间设有阻尼器,所述连接梁和轿底梁各伸出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连接弹簧和第二阻尼器用来连接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所述轿底梁内部设有防震垫,电梯运作时,第二受力弹簧和受力弹簧均被压缩来吸收电梯运转的冲击力,第二阻尼器和阻尼器会产生阻尼效应,来减缓自己的压缩,进而控制第二受力弹簧和受力弹簧松紧度和反弹力度,来让连接梁与轿底梁之间的冲击变小,从而减缓震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适应或减少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又要符合电梯关于顶层高度的标准验收要求,电梯会选用底托式设计,在底托式设计中,会在轿厢底部安装轿底轮,通过轿底轮实现轿厢运动,现有的轿底轮普遍功能简单,能实现轿厢的运动,但减震效果差且工作噪音大,由于轿底轮设置在轿厢的底部,滑轮的震动容易传至轿厢,乘客搭载电梯时,震感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在使用时,两轿底轮连接在连接梁上,梁连接和轿底梁通过两减震器上多组受力弹簧连接,在运作时,弹簧会先受力,通过松紧来吸收电梯运转的冲击力,阻尼器用来控制弹簧松紧度和反弹力度,以保证对轿底轮的一次减震,轿底梁内部的防震垫可吸收减弱后的振动来完成二次减震,轿厢下壁内部的隔音棉可吸收部分杂音,多组减速器可保证梁连接和轿底梁的连接,以及在部分失效时仍可以运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包括轿底轮,所述轿底轮设有两个对称分布在连接梁两侧,所述轿底轮和连接梁用连接轴相连,所述连接梁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支撑轴,所述连接梁上方设有轿底梁,所述连接梁上方和轿底梁下方分别对应设有固定板,所述两固定板固定连接有受力弹簧,所述受力弹簧中间设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固定在两固定板上,所述轿底梁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第二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分别穿过减震器的上下轴孔,所述减震器是由上轴、下轴、第二固定板、第二受力弹簧和第二阻尼器,所述上轴和下轴各自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两第二固定板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二受力弹簧和第二阻尼器,所述轿底梁上方固定连接有轿厢下壁,所述轿底梁内部设有防震垫,所述轿厢下壁内部设有隔音棉。
[000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轴和轿底轮用平键固定连接,所述轿底轮在连接梁内部连接,所述连接轴分别连接至连接梁两壁,所述连接轴在连接梁内壁上设有轴承,所述轴承连接有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固定在连接梁外壁上。
[000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轴在和轿底梁之间用轴盖压紧,所述支撑轴在远离轿底梁一端为螺纹轴,所述上轴通过螺母固定使其不在螺纹轴上,所述下轴的固定方式和上轴一致。
[000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为圆形,所述固定板和连接梁以及轿底梁之间均采用圆锥销固定连接,所述圆锥销锥度为1:50,所述圆锥销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两固定板之间连接的受力弹簧和阻尼器组成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设有四个。
[000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轿底梁为电梯安装框的下部分,所述减震器设有四个,所述减震器两两对称分布连接连接梁和轿底梁。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轿底轮有两个,所述轿底轮对称分布在连接梁两侧,所述连接梁在连接轿底轮时为中空样式,所述连接梁不和轿底轮连接时为中空箱体样式。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1]1.通过两轿底轮连接在连接梁上,让轿底轮有了更多的连接面,进而让两减震器上两受力弹簧连接梁连接和轿底梁,在运作时,弹簧会先受力,通过松紧来吸收电梯运转的冲击力,而和各受力弹簧配合的阻尼器也会受力运作,通过阻尼器阻尼孔和油的粘稠程度来减缓移动速率进而控制弹簧松紧度和反弹力度,从而减缓电梯运作的震动,通过轿底梁内部的防震垫和轿厢下壁内部的隔音棉轿可吸收减弱后的振动和产生的部分杂音,进而完成二次减震,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多次减缓轿底轮震动和少许隔音的进步。
[0012]2.通过多组减震器来连接梁连接和轿底梁,让轿底轮震动的减缓更加明显,同时多组减震器可保证梁连接和轿底梁的连接更加稳定,以及在部分减震器失效时仍可以运作,进而保证运行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了减震效果更明显的进步。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梁主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A

B向局部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C

D向剖视图;
[0017]图5(a)为本技术的固定板连接图;
[0018]图5(b)为本技术的固定板的俯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轿底轮主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为:1.轿底轮、2.连接梁、3.连接轴、4.支撑轴、5.固定板、6. 受力弹簧、7.阻尼器、8.轿底梁、9.第二支撑轴、10.减震器、11.上轴、12.下轴、13.第二固定板、14.第二受力弹簧、15.第二阻尼器、16.轿厢下壁、17.防震垫、18.隔音棉、19.平键、20.轴承、21轴承端盖、22.轴盖、23.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包括轿底轮1,所述轿底轮1设有两个对称分布在连接梁2两侧,所述轿底轮1和连接梁2 用连接轴3相连,所述连接梁2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支撑轴4,所述连接梁2上方设有轿底梁8,所述连接梁2上方和轿底梁8下方分别对应设有固定板 5,所述两固定板5固定连接有受力弹簧6,所述受力弹簧6中间设有阻尼器7,所述阻尼器7固定在两固定板5上,所述轿底梁8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第二支撑轴9,所述支撑轴4和第二支撑轴9分别穿过减震器10的上下轴孔,所述减震器10是由上轴11、下轴12、第二固定板13、第二受力弹簧14和第二阻尼器15,所述上轴
11和下轴12各自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3,所述两第二固定板13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二受力弹簧14和第二阻尼器15,所述轿底梁8上方固定连接有轿厢下壁16,所述轿底梁8内部设有防震垫17,所述轿厢下壁16 内部设有隔音棉18。
[0023]所述连接轴3和轿底轮1用平键19固定连接,所述轿底轮1在连接梁2内部连接,所述连接轴3分别连接至连接梁2两壁,所述连接轴3在连接梁2内壁上设有轴承20,所述轴承20连接有轴承端盖21,所述轴承端盖21固定在连接梁2外壁上,平键19可固定轿底轮1在连接轴3上位置,轴承20和轴承端盖21配合连接轴3和轿底轮1的旋转。
[0024]所述上轴11在和轿底梁8之间用轴盖22压紧,所述支撑轴4在远离轿底梁8一端为螺纹轴,所述上轴11通过螺母23固定使其不在螺纹轴上,所述下轴12的固定方式和上轴11一致,保证轿底梁8和连接梁2之间连接,同时固定减震器10轴向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包括轿底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轮(1)设有两个对称分布在连接梁(2)两侧,所述轿底轮(1)和连接梁(2)用连接轴(3)相连,所述连接梁(2)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支撑轴(4),所述连接梁(2)上方设有轿底梁(8),所述连接梁(2)上方和轿底梁(8)下方分别对应设有固定板(5),所述两固定板(5)固定连接有受力弹簧(6),所述受力弹簧(6)中间设有阻尼器(7),所述阻尼器(7)固定在两固定板(5)上,所述轿底梁(8)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第二支撑轴(9),所述支撑轴(4)和第二支撑轴(9)分别穿过减震器(10)的上下轴孔,所述减震器(10)是由上轴(11)、下轴(12)、第二固定板(13)、第二受力弹簧(14)和第二阻尼器(15),所述上轴(11)和下轴(12)各自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3),所述两第二固定板(13)之间分别固定有第二受力弹簧(14)和第二阻尼器(15),所述轿底梁(8)上方固定连接有轿厢下壁(16),所述轿底梁(8)内部设有防震垫(17),所述轿厢下壁(16)内部设有隔音棉(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和轿底轮(1)用平键(19)固定连接,所述轿底轮(1)在连接梁(2)内部连接,所述连接轴(3)分别连接至连接梁(2)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婧
申请(专利权)人:李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