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183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5
提供即使变更基座的板厚也能够在不变更相邻的其他构件的位置的情况下进行而能够缩短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的电梯装置。具备:横梁(1),其设置于轿厢框上部;多个吊索(2a、2b),它们的上部与横梁(1)的两端部分别连结;以及地板基座部(3),其连结于多个吊索(2a、2b)的下部之间。地板基座部(3)具备:第一基座(6a),其沿与横梁(1)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二基座(6b),其在第一基座(6a)的上方,且沿与第一基座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地板(8),其配置于第二基座(6b)的上方。第二基座(6b)和地板(8)形成为剖面呈U状,且第二基座(6b)和地板(8)在U状中的开放部(10)为横向的状态下堆叠而配置。(10)为横向的状态下堆叠而配置。(10)为横向的状态下堆叠而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电梯装置,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电梯装置,其在轿厢的前表面配置有前侧板,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轿厢侧基座,其配置于所述轿厢的下部;轿厢门槛承接框,其配置于所述轿厢的前表面,且安装于所述轿厢侧基座的上部;地板框,其与所述轿厢门槛承接框相邻地安装于所述轿厢侧基座的上部;轿厢门槛,其安装于所述轿厢门槛承接框的上部;地板基底,其配置于所述地板框的上部;地板精加工件,其配置于所述地板基底的上部;以及托架,其配置于所述地板框的上表面的除了所述地板基底以及所述地板精加工件以外的部分,所述托架与所述轿厢门槛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地板精加工件的上表面的高度相匹配地配置,所述前侧板安装于所述托架的上表面。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401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装置中,需要与载重、载荷条件相匹配地变更基座的板厚,但不仅主要的构成要素的基座,连相邻的其他构件的位置也会变更,不能简单地对每个载重、载荷条件进行板厚的最佳化,导致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变长。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缩短由基座的板厚变更产生的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的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横梁,其设置于轿厢框上部;多个吊索,它们的上部与所述横梁的两端部分别连结;以及地板基座部,其连结于所述多个吊索的下部之间,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基座部具备:第一基座,其沿与所述横梁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二基座,其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上方,且沿与所述第一基座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地板,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基座和所述地板形成为剖面呈U状,且所述第二基座和所述地板在所述U状中的开放部为横向的状态下堆叠而配置。
[0011]另外,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电梯装置具备:横梁,其设置于轿厢框上部;多个吊索,它们的上部与所述横梁的两端部分别连结;以及地板基座部,其连结于所述多个吊索的下部之间,所述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基座部具备:第一基座,其沿与所述横梁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二基座,其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上方,且沿与所述第一基座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地板,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地板形成为剖面呈U状,且以在所述U状中的开放部为横向的状态下堆叠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第二基座的组装时,在所述开放部为横向的状态下,从高度尺寸相同、并且板厚不同的多个所述第二基座中选择任意的所述第二基座而配置。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够缩短由基座的板厚变更产生的设计变更所需的时间的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组装方法。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轿厢框结构的主视图。
[0015]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梯装置的轿厢框结构的侧视图。
[0016]图3是图1所示的基座部的放大图。
[0017]图4A是示出图1所示的基座部与吊索连结的连结部的放大图。
[0018]图4B是示出图1所示的基座部与吊索连结的连结部的放大图。
[0019]图5A是图1所示的横梁与吊索连结的连结部的放大图。
[0020]图5B是图1所示的横梁与吊索连结的连结部的放大图。
[0021]图6是图5A所示的横梁与吊索连结的连结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轿厢框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轿厢框结构的侧视图。
[0023]电梯装置的轿厢框结构具有:横梁1,其设置于未图示的轿厢框上部;吊索2(2a、2b),在该横梁1的两端部处,其上端部与横梁1分别连结;以及地板基座部3,其连结于该吊索2的下端部之间。在图1中,将纸面的左侧设为吊索2a,将纸面的右侧设为吊索2b。
[0024]图2的侧视图是从图1的右侧观察而得到的图。如图2的侧视图所示,吊索2b具有接近配置的一对由L形缆绳构成的吊索2b,且用由扁钢构成的吊索连结件4将两吊索2b之间结合而构成。一对L形缆绳以使折弯的内侧部分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虽未图示,但吊索2a侧也是相同的结构。这样的结构的吊索2a、2b的下端部通过由L形缆绳构成的基座吊索安装部5而固定于地板基座部3的基座6。
[0025]接下来,对地板基座部3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图1所示的地板基座部3的放大图。图4A以及图4B是示出图1所示的地板基座部3与吊索2b连结的连结部的放大图,其中图4B是示出相对于图4A增加了基座6b与地板8的板厚的状态的图。
[0026]基座6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但在此沿图示的左右侧(与横梁1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剖面U状的基座6a(第一基座)与配置于基座6a的上方并沿图示的前后方向(与基座6a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U状的基座6b(第二基座)组成井形状而固定。在该基座6b的上方经由多个防振橡胶7a、7b而搭载并固定有地板8,在地板8的上部配置有底板9。在本实施例中,剖面U状的基座6b与剖面U状的地板8在上下方向上堆叠而配置。
[0027]在此,在载重、载荷条件不同时使板厚最佳化,但伴随着地板基座部3的板厚变更的主要板状构件是基座6b。该基座6b形成为剖面U状。对于剖面U状的基座6b,U状部中的开放部10成为横向,因此,其内周面11面向U状部的内侧,其外周面12面向U状部的外侧。另外,U状部中的开放部10的开放方向成为在观察轿厢框的内侧、即从主面观察轿厢框时使左右
的基座6b彼此对置的方向。在面向U状部的外侧的外周面12中的上表面安装有防振橡胶7a、7b。
[0028]使用图4A以及图4B对在这样的结构中变更板厚的方法进行说明。
[0029]在图4A以及图4B中,将从基座6b的下端到地板8的上端的高度分别设为H1、H1

,将地板8的高度分别设为H2、H2

,将基座6b的高度分别设为H3、H3

,将内周面11的上下方向的距离设为L1、L1

。当对H1与H1

、H2与H2

、H3与H3

的高度进行比较时,在本实施例中为H1=H1

、H2=H2

、H3=H3

,当对L1与L1

进行比较时,在本实施例中为L1>L1

。由于在图4B中相对于图4A增厚基座6b的板厚,而使L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横梁,其设置于轿厢框上部;多个吊索,它们的上部与所述横梁的两端部分别连结;以及地板基座部,其连结于所述多个吊索的下部之间,所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基座部具备:第一基座,其沿与所述横梁相同的方向延伸;第二基座,其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上方,且沿与所述第一基座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地板,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基座和所述地板形成为剖面呈U状,且所述第二基座和所述地板在所述U状中的开放部为横向的状态下堆叠而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的高度比所述地板的高度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的板厚比所述地板的板厚厚。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地板之间配置有防振橡胶。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基座的与所述开放部侧相反一侧的外周面具备由L形缆绳形成的基座吊索安装部,所述基座吊索安装部的外周面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二基座的外周面,且所述基座吊索安装部的外周面的另一面固定于所述吊索的下部。6.根据权利要求1至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上浩史仮屋智贵岛田胜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