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胶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536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胶成型模具,包括隔热板、设置在隔热板上的下模和设置在下模上方的上模;所述下模上开挖有凹槽,凹槽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注胶孔,第一注胶孔连通设置在下模下端内部的L型第一注胶管道,第一注胶管道伸出下模右侧端与第一胶体泵相连;所述下模顶面四周设置有插入孔,所述上模下端与插入孔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插入到插入孔中,使上模和下模紧密扣合在一起,形成注胶空间;所述上模左右两侧通过支杆与上下运行的液压缸活塞杆相接,所述上模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注胶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注胶效率,避免了由于注胶时间过长、注胶不充分等原因而产生干斑、贫胶等故障,进而导致制件报废。进而导致制件报废。进而导致制件报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胶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成型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注胶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胶成型是指胶料先在注胶机的加热料筒中受热熔融,然后在注胶机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最后在型腔中硬化定型。这就是注射成型的简单过程,而注胶成型所用的模具就叫注胶成型模具。现有技术中的注胶成型模具都是一次挤压成型,多数只有一个注胶孔,注胶时间长,且胶液分布均匀耗时长,有时还未能均匀分布于模具的型腔中就已冷却成型,导致次品率较高,变相的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胶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胶成型模具,包括隔热板、设置在隔热板上的下模和设置在下模上方的上模;所述下模上开挖有凹槽,凹槽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注胶孔,第一注胶孔连通设置在下模下端内部的L型第一注胶管道,第一注胶管道伸出下模右侧端与第一胶体泵相连;所述下模顶面四周设置有插入孔,所述上模下端与插入孔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插入到插入孔中,使上模和下模紧密扣合在一起,形成注胶空间;所述上模左右两侧通过支杆与上下运行的液压缸活塞杆相接,所述上模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注胶孔,第二注胶孔与设置在上模上端内部的倒L型第二注胶管道相连通,第二注胶管道伸出上模右侧端与第二胶体泵相连,第二注胶孔下端通过若干均匀设置在上模内的横向导流管与注射管相连通,所述注射管竖直设置在上模下端内部且穿透上模底面,伸入注胶空间内
[0005]进一步的,在第一注胶孔的开口处设置有向注胶空间内侧开启的单向阀。
[0006]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导流管为四根。
[0007]进一步的,在下模上端一侧还设置有溢胶孔,溢胶孔通过溢胶管连通溢胶接收箱。
[0008]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注胶孔和第二注胶孔,使得树脂进入第一注胶孔后,从注胶空间底部中间快速进入注胶空间,树脂进入第二注胶孔后,能快速分布到横向导流管中,从横向导流管进入注射管,注射管分布在注胶空间上方的四周,能快速将树脂输送到注胶空间四周边,配合第一注胶孔树脂从底部中间快速进入注胶空间,这样的设置减少了树脂进入注胶空间的时间,且能使胶液快速分布均匀;溢胶孔出现树脂溢出时,即刻停止第一注胶孔和第二注胶孔的注胶操作。本技术提高了注胶效率,避免了由于注胶时间过长、注胶不充分、不均匀等原因而产生干斑、贫胶等故障,进而导致制件报废。
附图说明
[0009]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本技术下模俯视图;
[0011]图3本技术上模中横向导流管俯视图;
[0012]附图标记:1.隔热板、2.下模、3.上模、4.凹槽、5.第一注胶孔、6.第一注胶管道、7.第一胶体泵、8.插入孔、9.连接杆、10.液压缸、11.第二注胶孔、12.第二注胶管道、13.第二胶体泵、14.横向导流管、15.注射管、16.溢胶孔、17.溢胶接收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14]参见图1

3所示,一种注胶成型模具,包括隔热板1、设置在隔热板1上的下模2和设置在下模2上方的上模3;所述下模2上开挖有凹槽4,凹槽4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注胶孔5,第一注胶孔5连通设置在下模2下端内部的L型第一注胶管道6,第一注胶管道6伸出下模2右侧端与第一胶体泵7相连;所述下模2顶面四周设置有插入孔8,所述上模3下端与插入孔8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杆9,连接杆9插入到插入孔8中,使上模2和下模3紧密扣合在一起,形成注胶空间;所述上模3左右两侧通过支杆与上下运行的液压缸10活塞杆相接,所述上模3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注胶孔11,第二注胶孔11与设置在上模3上端内部的倒L型第二注胶管道12相连通,第二注胶管道12伸出上模3右侧端与第二胶体泵13相连,第二注胶孔11下端通过若干均匀设置在上模3内的横向导流管14与注射管15相连通,所述注射管15竖直设置在上模3下端内部且穿透上模3底面,伸入注胶空间内。
[0015]进一步的,在第一注胶孔5的开口处设置有向注胶空间内侧开启的单向阀。
[0016]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导流管14为四根。
[0017]进一步的,在下模2上端一侧还设置有溢胶孔16,溢胶孔16通过溢胶管连通溢胶接收箱17。
[0018]使用时,树脂通过设置的第一注胶孔5和第二注胶孔11进入注胶空间,第一胶体泵7输送树脂进入第一注胶孔5后,从注胶空间底部中间快速进入注胶空间,第二胶体泵13输送树脂进入第二注胶孔11后,能快速分布到横向导流管14中,从横向导流管14进入注射管15,注射管15分布在注胶空间上方的四周,能快速将树脂输送到注胶空间四周边,配合第一注胶孔5树脂从底部中间快速进入注胶空间,上下同时向注胶空间注胶,且下模2是从底部中间向注胶空间输送树脂,上模3是从上向下的向注胶空间四周边输送树脂,这样的设置不仅减少了树脂进入注胶空间的时间,且能使胶液快速分布均匀;溢胶孔16出现树脂溢出时,即刻停止第一注胶孔5和第二注胶孔11的注胶操作。本技术提高了注胶效率,避免了由于注胶时间过长、注胶不充分等原因而产生干斑、贫胶等故障,进而导致制件报废。
[0019]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只要是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板、设置在隔热板上的下模和设置在下模上方的上模;所述下模上开挖有凹槽,凹槽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注胶孔,第一注胶孔连通设置在下模下端内部的L型第一注胶管道,第一注胶管道伸出下模右侧端与第一胶体泵相连;所述下模顶面四周设置有插入孔,所述上模下端与插入孔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插入到插入孔中,使上模和下模紧密扣合在一起,形成注胶空间;所述上模左右两侧通过支杆与上下运行的液压缸活塞杆相接,所述上模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注胶孔,第二注胶孔与设置在上模上端内部的倒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拜永利孙广琪拜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鹅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