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505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分流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包括箱体和阀板机构,箱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箱体分隔为雨水室和污水室,隔板设有通孔,雨水室设有雨水进口,污水室设有合流管道接口、污水出口及雨水出口;阀板机构包括浮球、联动组件和阀板,浮球设置于雨水室内,阀板设置于污水室内,联动组件一端与浮球连接,另一端与阀板连接;初始状态,浮球位于雨水室底部,阀板闭合通孔,浮球上浮时,通过联动组件带动阀板转动,使阀板逐渐远离通孔,并逐渐闭合污水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雨天产生的径流雨水判断当前排水的性质为雨水还是污水,并自动实现排水去向的切换,精确控制雨水与污水的分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水厂处理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流装置领域,尤指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雨污混流、外水渗入以及雨季暴增的进水量使得城市污水系统遭受严重的冲击,大量未处理完全的污水进入水体致使水体严重污染。此外,雨污混流还导致中后期干净雨水无法直接排放到河流进行回收利用,而是需要与污水一起经过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处理后再进行排放,不仅使得无法更好的利用各种水资源,而且增加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可以根据雨天产生的径流雨水判断当前排水的性质为雨水还是污水,并自动实现排水去向的切换,精确控制雨水与污水的分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水厂处理负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分隔为雨水室和污水室,所述隔板设有连通所述雨水室和所述污水室的通孔,所述雨水室设有与所述雨水室连通的雨水进口,所述污水室设有与所述污水室连通的合流管道接口、污水出口及雨水出口,所述雨水出口在所述箱体的位置高于所述污水出口;阀板机构,包括浮球、联动组件和阀板,所述浮球设置于所述雨水室内,所述阀板设置于所述污水室内,所述联动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所述联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阀板连接;初始状态,所述浮球位于所述雨水室底部,所述阀板闭合所述通孔,所述浮球上浮时,通过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阀板转动,使所述阀板逐渐远离所述通孔,并逐渐闭合所述污水出口。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同步带、第一联动轴和第二联动轴,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通过所述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轮连接,所述第二联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轮连接,所述第二联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阀板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转轮的直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联动轴与所述第二联动轴的同步旋转角度比为1:3。进一步优选地,初始状态,所述第一联动轴与所述隔板的夹角为30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箱体内还设有与所述雨水室及所述污水室均不连通的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和所述同步带均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内。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设置在所述污水室内,所述挡水板的高度低于所述污水室的高度,所述挡水板将所述污水室分为上部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靠近雨水室设置,所述第二腔室远离所述雨水室设置,所述污水出口与所述合流管道接口均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雨水出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污水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所述雨水出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雨水室的顶部开设有所述雨水进口,所述雨水进口处设有栅格板。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雨水室的侧壁还开设有备用雨水接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阀板机构,在未下雨或降雨初期,在浮球的自身重力作用下,阀板使隔板上的通孔处于闭合状态或使微开状态,污水出口打开,污水和初期雨水从污水出口排出,降雨中后期,雨水室内液位上涨,浮球上浮,阀板远离隔板上的通孔并闭合污水出口,使大量雨水进入污水室,并从雨水出口排出,实现雨污水分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仅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辨别雨污水导致大量污水进入雨水管网并直接排入水系导致的水污染问题,而且可有效解决合流管中的混合雨污水直接接入污水管网导致的污水厂负荷超标所引起的一系列水污染问题。(2)通过设置雨污水分离装置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小区合流立管的分流问题,无需再面对既有建筑新建立管带来的高空作业危险,又破坏原有建筑物外墙的防水、保温、装饰以及居民协调等一系列复杂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1-1处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箱体;101、隔板;102、通孔;103、雨水进口;104、合流管道接口;105、污水出口;106、雨水出口;107、栅格板;108、井盖;109、备用雨水接口;11、雨水室;12、污水室;121、挡水板;122、第一腔室;123、第二腔室;13、第三腔室;21、浮球;22、联动组件;221、第一转轮;222、第二转轮;223、同步带;224、第一联动轴;225、第二联动轴;23、阀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0和阀板机构。箱体10内设有隔板101,隔板101将箱体10分隔为雨水室11和污水室12,隔板101设有连通雨水室11和污水室12的通孔102,雨水室11设有与雨水室11连通的雨水进口103,污水室12设有与污水室12连通的合流管道接口104、污水出口105及雨水出口106,雨水出口106在箱体10的位置高于污水出口105,雨水出口106的设置高度可根据初期雨水的量进行设置。箱体10的整体结构可采用ABS/PVC一次注塑成型,也可以采用先注塑成型,然后进行后加工的方式成型。径流雨水从雨水室11的雨水进口103进入雨水室11内,污水室12上的合流管道接口104用于连接需要进行分流的合流管道,在未下雨时,从合流管道接口104通入污水室12的是污水,下雨时,合流管道接口104通入污水室12的是混合的雨污水。污水出口105用于连接外排的污水管道,雨水出口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分隔为雨水室和污水室,所述隔板设有连通所述雨水室和所述污水室的通孔,所述雨水室设有与所述雨水室连通的雨水进口,所述污水室设有与所述污水室连通的合流管道接口、污水出口及雨水出口,所述雨水出口在所述箱体的位置高于所述污水出口;/n阀板机构,包括浮球、联动组件和阀板,所述浮球设置于所述雨水室内,所述阀板设置于所述污水室内,所述联动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所述联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阀板连接;/n初始状态,所述浮球位于所述雨水室底部,所述阀板闭合所述通孔,所述浮球上浮时,通过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阀板转动,使所述阀板逐渐远离所述通孔,并逐渐闭合所述污水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分隔为雨水室和污水室,所述隔板设有连通所述雨水室和所述污水室的通孔,所述雨水室设有与所述雨水室连通的雨水进口,所述污水室设有与所述污水室连通的合流管道接口、污水出口及雨水出口,所述雨水出口在所述箱体的位置高于所述污水出口;
阀板机构,包括浮球、联动组件和阀板,所述浮球设置于所述雨水室内,所述阀板设置于所述污水室内,所述联动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所述联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阀板连接;
初始状态,所述浮球位于所述雨水室底部,所述阀板闭合所述通孔,所述浮球上浮时,通过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阀板转动,使所述阀板逐渐远离所述通孔,并逐渐闭合所述污水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同步带、第一联动轴和第二联动轴,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通过所述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浮球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轮连接,所述第二联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轮连接,所述第二联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阀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污水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转轮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家伟邱蓉计翔黄煜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