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蓄水及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50083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6
本申请涉及一种透水、蓄水及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包括道路基层,还包括透水层和排水沟体,透水层和排水沟体均设置在道路基层上,排水沟体位于透水层的两侧,透水层内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呈中空状设置,导流板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管,进水孔位导流板背离道路基层的一侧,出水管与排水沟体连通;道路基层内设有蓄水箱,排水沟体与蓄水箱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道路基层上还设有安装层,安装层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抽水装置,抽水装置包括水泵、进水管和出水软管,水泵设置在安装槽内,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泵,另一端贯穿安装层和道路基层并插入到蓄水箱内,出水软管的一端连接水泵。本申请改善没有对雨水进行再利用,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水、蓄水及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
本申请涉及人行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蓄水及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生态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了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城市道路中,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是分开设置的,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绿化带,过去的城市人行道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阻水材料覆盖地面,降低路面结构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对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极端降雨条件下,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基于以上原因,研究适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透水、蓄水及排水人行道路面结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公告号为CN2061892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蓄水及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包括人行道、车行道和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雨水口;还包括横向透水管;人行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性面层、透水性整平层、透水性基层以及反滤垫层;反滤垫层内侧(内侧指近于车行道的一侧)底部设置铺设有填筑材料的凹槽,反滤垫层的底部、凹槽左右两侧与凹槽底部设有防水土工布;人行道两侧设有第一路缘石,横向透水管将凹槽与雨水口相连通。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人行道路面结构虽然能够实现透水、蓄水及排水,但是雨水最终都被排走,没有对雨水进行再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没有对雨水进行再利用,浪费水资源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蓄水及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透水、蓄水及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透水、蓄水及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包括道路基层,还包括透水层和排水沟体,透水层和排水沟体均设置在道路基层上,排水沟体位于透水层的两侧,透水层内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呈中空状设置,导流板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管,进水孔位导流板背离道路基层的一侧,出水管与排水沟体连通;道路基层内设有蓄水箱,排水沟体与蓄水箱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道路基层上还设有安装层,安装层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抽水装置,抽水装置包括水泵、进水管和出水软管,水泵设置在安装槽内,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泵,另一端贯穿安装层和道路基层并插入到蓄水箱内,出水软管的一端连接水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部分雨水流入到排水沟体内,通过排水沟体流入到蓄水箱内,部分雨水通过透水层和进水孔流入到导流板内,导流板内的雨水再通过出水管流入到排水沟体内,最终流入到蓄水箱内,当需要浇灌人行道旁的绿化带时,可将出水软管从安装槽内取出,将出水软管放入到绿化带内,启动水泵,水泵通过进水管将蓄水箱内的雨水抽取至出水软管内,再通过出水软管排出,从而实现利用雨水浇灌绿化带的目的,对雨水进行了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可选的,所述导流板呈倒V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流板设置成倒V形,在雨水流入到导流板内时,方便雨水的流出,减小了雨水遗留在导流板内的可能性,方便排净导流板内的雨水。可选的,所述导流板上设有用于遮挡进水孔的无纺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的设置能够遮挡进水孔,避免了透水成的组成成分进入到导流板内,避免了导流板被堵塞。可选的,所述透水层两侧的排水沟体上铰接有清理板,清理板上设有清理孔,清理板覆盖透水层,透水层两侧排水沟体上的清理板的自由端相对设置,且清理板的自由端之间留有空隙,排水沟体内可拆卸连接有接料斗,接料斗上设有过滤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排水沟体内的接料斗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将雨水中的杂质拦截在接料斗内,实现对雨水进行过滤的目的;在日常中,清理板覆盖透水层,人们可以在清理板上行走,人行道上的树叶等垃圾则可以掉落在清理板上,在清理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清理板,使清理板上的垃圾朝向排水沟体,杂质从清理板上掉落下来即可落入到接料斗内,实现对人行道上垃圾的快速、集中收集,与通过工作人员拿扫把清理相比,更加快速、方便,且工作人员不必每次清理人行道时都对接料斗内的垃圾进行清理,等接料斗内的垃圾量较大时,再将接料斗取出清理即可,进一步为工作人员带来了方便,下雨时,清理孔的设置也不会妨碍雨水通过深入到透水层内,可以顺利的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再利用。可选的,所述透水层两侧排水沟体上的清理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拼接板,拼接板与清理板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拼接板的设置能够将清理板自由端之间的空隙弥补,避免行人路过是掉落到空隙内,在清理垃圾需要翻转清理板时,再将拼接板拆卸下来,以便能够顺利的翻转清理板,实现对垃圾的快速、集中处理。可选的,所述清理板上设有搭接槽,搭接槽上设有第一磁铁块,拼接板上设有第二磁铁块,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铁块相互吸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搭接板时,将搭接板放入到搭接槽内,第二磁铁块与第一磁铁块相互吸附在一起,从而实现搭接板的安装,在拆卸搭接板时,对搭接板施力,使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铁块分离,从而完成搭接板的拆卸,且搭接板的整个安装与拆卸过程快捷、方便。可选的,所述排水沟体内设有支撑柱,接料斗上设有支撑孔,接料斗通过支撑孔插设在支撑柱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与支撑孔的配合可以快速的实现接料斗与支撑柱之间的安装与拆卸,且支撑柱能够对接料斗施加支撑力,从而提高接料斗在排水沟体内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蓄水箱上设有溢流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溢流管与市政排水管道连接,当蓄水箱内的雨水较多时,多余的雨水可通过溢流管排入到市政排水管道内,再通过市政排水管道排走,从而使人行道上的雨水可以持续的排出,保证了人行道的排水效果。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下雨时,部分雨水流入到排水沟体内,通过排水沟体流入到蓄水箱内,部分雨水通过透水层和进水孔流入到导流板内,导流板内的雨水再通过出水管流入到排水沟体内,最终流入到蓄水箱内,当需要浇灌人行道旁的绿化带时,可将出水软管从安装槽内取出,将出水软管放入到绿化带内,启动水泵,水泵通过进水管将蓄水箱内的雨水抽取至出水软管内,再通过出水软管排出,从而实现利用雨水浇灌绿化带的目的,对雨水进行了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2.将导流板设置成倒V形,在雨水流入到导流板内时,方便雨水的流出,减小了雨水遗留在导流板内的可能性,方便排净导流板内的雨水;3.在日常中,清理板覆盖透水层,人们可以在清理板上行走,人行道上的树叶等垃圾则可以掉落在清理板上,在清理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清理板,使清理板上的垃圾朝向排水沟体,杂质从清理板上掉落下来即可落入到接料斗内,实现对人行道上垃圾的快速、集中收集,与通过工作人员拿扫把清理相比,更加快速、方便,且工作人员不必每次清理人行道时都对接料斗内的垃圾进行清理,等接料斗内的垃圾量较大时,再将接料斗取出清理即可,进一步为工作人员带来了方便,下雨时,清理孔的设置也不会妨碍雨水通过深入到透水层内,可以顺利的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再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人行道路面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透水层与排水沟体之间位置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蓄水及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包括道路基层(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水层和排水沟体(2),透水层和排水沟体(2)均设置在道路基层(1)上,排水沟体(2)位于透水层的两侧,透水层内设有导流板(9),导流板(9)呈中空状设置,导流板(9)上设有进水孔(10)和出水管(11),进水孔(10)位导流板(9)背离道路基层(1)的一侧,出水管(11)与排水沟体(2)连通;/n道路基层(1)内设有蓄水箱(3),排水沟体(2)与蓄水箱(3)之间通过连接管(12)连接,道路基层(1)上还设有安装层(21),安装层(21)上设有安装槽(22),安装槽(22)内设有抽水装置,抽水装置包括水泵(23)、进水管(24)和出水软管(25),水泵(23)设置在安装槽(22)内,进水管(24)的一端连接水泵(23),另一端贯穿安装层(21)和道路基层(1)并插入到蓄水箱(3)内,出水软管(25)的一端连接水泵(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蓄水及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包括道路基层(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水层和排水沟体(2),透水层和排水沟体(2)均设置在道路基层(1)上,排水沟体(2)位于透水层的两侧,透水层内设有导流板(9),导流板(9)呈中空状设置,导流板(9)上设有进水孔(10)和出水管(11),进水孔(10)位导流板(9)背离道路基层(1)的一侧,出水管(11)与排水沟体(2)连通;
道路基层(1)内设有蓄水箱(3),排水沟体(2)与蓄水箱(3)之间通过连接管(12)连接,道路基层(1)上还设有安装层(21),安装层(21)上设有安装槽(22),安装槽(22)内设有抽水装置,抽水装置包括水泵(23)、进水管(24)和出水软管(25),水泵(23)设置在安装槽(22)内,进水管(24)的一端连接水泵(23),另一端贯穿安装层(21)和道路基层(1)并插入到蓄水箱(3)内,出水软管(25)的一端连接水泵(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蓄水及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9)呈倒V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蓄水及排水的人行道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9)上设有用于遮挡进水孔(10)的无纺布(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祥王智勇姚玉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鸣腾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