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路下穿平板桥与锥坡基础结合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730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路下穿平板桥与锥坡基础结合处施工方法,先在平板桥第一跨下开挖土方至设计底标高,然后夯实回填并打基础,然后施工挡土墙并回填,然后施工锥坡基础,然后回填锥坡基础与挡土墙间的土方至园路基础底标高,然后施工园路并在园路与挡土墙间设置排水沟、在园路中部设置集水坑,排水沟上层设置碎石或鹅卵石,集水坑中的积水由水泵定期或按需抽走排入雨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的排放口设在桥梁两侧沿水系岸上,在排放口的下游设置雨水前置塘,水经雨水前置塘静置净化后排入水系。该方法施工安全,避免了锥坡破坏、土方滑坡、河水倒灌、雨水沉积和杂质无法及时清理带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园路下穿平板桥与锥坡基础结合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路下穿平板桥与锥坡基础结合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平板桥施工要穿过水系,此时平板桥上部无法通过园路,因此需将沿线的园路下沉,从平板桥第一跨下穿过,此时存在以下问题:1)一般平板桥锥坡要求坡比为1:1.5,此时锥坡基础很接近常水位,园路下穿会和锥坡基础干涉,而且锥坡基础过长会导致下穿的园路没有施工空间;2)一般园路要求净高2.5米,即下穿的园路与桥梁板板底之间至少相差2.5米,容易造成园路标高低于水系常水位,存在河水倒灌的风险;3)园路下穿处积存的雨水、渗水、杂质无法及时清理,时间久了后会破坏园路及锥坡基础,极大的影响桥梁及园林景观施工质量及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路下穿平板桥与锥坡基础结合处施工方法,该方法施工安全,避免了锥坡破坏、土方滑坡、河水倒灌、雨水沉积和杂质无法及时清理带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园路下穿平板桥与锥坡基础结合处施工方法,先在平板桥第一跨下开挖土方至设计底标高,然后夯实回填并打基础,然后施工挡土墙并回填,然后施工锥坡基础,然后回填锥坡基础与挡土墙间的土方至园路基础底标高,然后施工园路并在园路与挡土墙间设置排水沟、在园路中部设置集水坑,排水沟上层设置碎石或鹅卵石,集水坑中的积水由水泵定期或按需抽走排入雨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的排放口设在桥梁两侧沿水系岸上,在排放口的下游设置雨水前置塘,水经雨水前置塘静置净化后排入水系。进一步地,在平板桥第一跨下开挖土方至设计底标高后进行夯实回填并打基础时,先将素土碾压夯实,然后回填砂夹石,然后打混凝土。进一步地,园路从下往上依次为夯实素土层、天然级配碎石层、沥青结合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塑胶面层。进一步地,雨水前置塘与排放口之间通过一段厚卵石护面过渡,厚卵石护面通过水泥砂浆砌护。进一步地,雨水前置塘靠近水系的一侧设置挡水墙且挡水墙的上部为素混凝土挡水墙、下部为毛石挡水墙,进入水系的坡道采用卵石护岸。进一步地,雨水前置塘内表面生长水生植物并散铺小卵石。进一步地,雨水前置塘靠近排放口的一侧设置景观石。进一步地,挡土墙靠近园路的一面防水处理或设置文化石贴面。进一步地,雨水检查井的排放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且上部用大卵石或景观石掩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下沉园路,使锥坡基础位于园路下方,解决了园路与锥坡的空间关系,避免了对锥坡造成破坏而影响桥梁安全;本方法设置挡土墙,既使土方不至于滑坡,又使得园路因与水系之间高差不至于出现河水倒灌的危险;本方法在排水沟上层设置碎石或鹅卵石,可解决因下沉导致的雨水、渗水、垃圾聚集,避免对锥坡及园路造成破坏;本方法设置雨水前置塘,水经雨水前置塘静置净化后排入水系,避免了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园路下穿平板桥时的立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排放口及雨水前置塘的立面图。图中:1、挡土墙;2、锥坡基础;3、园路;4、排水沟;5、碎石或鹅卵石;6、文化石;7、景观石;8、排放口;9、厚卵石护面;10、水生植物;11、小卵石;12、素混凝土挡水墙;13、毛石挡水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园路下穿平板桥与锥坡基础结合处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先在平板桥第一跨下开挖土方至设计底标高,然后夯实回填并打基础,然后施工挡土墙1并回填,然后施工锥坡基础2,然后回填锥坡基础2与挡土墙1间的土方至园路3基础底标高,然后施工园路3并在园路3与挡土墙1间设置排水沟4、在园路3中部设置集水坑,排水沟4上层设置碎石或鹅卵石5,集水坑中的积水由水泵定期或按需抽走排入雨水检查井,如图2所示,雨水检查井的排放口8设在桥梁两侧沿水系岸上,在排放口8的下游设置雨水前置塘,水经雨水前置塘静置净化后排入水系。在本实施例中,在平板桥第一跨下开挖土方至设计底标高后进行夯实回填并打基础时,先将素土碾压夯实,压实度大于等于93%,然后回填500mm砂夹石,然后打200mm厚C20混凝土。在本实施例中,园路3从下往上依次为:夯实素土层,环刀取样,平整后压实度>93%;天然级配碎石层,下层450mm厚,碎石粒径≤40,上层150mm厚,碎石粒径≤40;沥青结合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50m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30mm厚,压实度>95%;塑胶面层,13mm厚。在本实施例中,排水沟4尺寸为300mm*300mm,上层碎石100mm厚,集水坑尺寸为1500mm*1000mm*1000mm。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挡土墙1靠近园路3的一面防水处理或设置文化石6贴面,根据成本灵活处理。设置文化石6贴面时,采用10mm厚水泥砂浆抹面、20mm厚文化石。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雨水前置塘与排放口8之间通过一段厚卵石护面9过渡,厚卵石护面9长度超过3米,厚度为100mm,卵石大小30-80mm,厚卵石护面9通过M7.5水泥砂浆砌护。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雨水前置塘靠近水系的一侧设置挡水墙且挡水墙的上部为C25素混凝土挡水墙12、下部为毛石挡水墙13,进入水系的坡道采用100-200mm卵石护岸。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雨水前置塘内表面生长水生植物10并散铺100-300mm小卵石11。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雨水前置塘靠近排放口8的一侧设置500-800mm景观石7。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雨水检查井的排放口8采用直径500m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且上部用大卵石或景观石7掩蔽。本方法下沉园路3,使锥坡基础2位于园路3下方,解决了园路2与锥坡的空间关系,避免了对锥坡造成破坏而影响桥梁安全;本方法设置挡土墙1,既使土方不至于滑坡,又使得园路3因与水系之间高差不至于出现河水倒灌的危险;本方法在排水沟4上层设置碎石或鹅卵石5,可解决因下沉导致的雨水、渗水、垃圾聚集,避免对锥坡及园路3造成破坏;本方法设置雨水前置塘,水经雨水前置塘静置净化后排入水系,避免了污染。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路下穿平板桥与锥坡基础结合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平板桥第一跨下开挖土方至设计底标高,然后夯实回填并打基础,然后施工挡土墙并回填,然后施工锥坡基础,然后回填锥坡基础与挡土墙间的土方至园路基础底标高,然后施工园路并在园路与挡土墙间设置排水沟、在园路中部设置集水坑,排水沟上层设置碎石或鹅卵石,集水坑中的积水由水泵定期或按需抽走排入雨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的排放口设在桥梁两侧沿水系岸上,在排放口的下游设置雨水前置塘,水经雨水前置塘静置净化后排入水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路下穿平板桥与锥坡基础结合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平板桥第一跨下开挖土方至设计底标高,然后夯实回填并打基础,然后施工挡土墙并回填,然后施工锥坡基础,然后回填锥坡基础与挡土墙间的土方至园路基础底标高,然后施工园路并在园路与挡土墙间设置排水沟、在园路中部设置集水坑,排水沟上层设置碎石或鹅卵石,集水坑中的积水由水泵定期或按需抽走排入雨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的排放口设在桥梁两侧沿水系岸上,在排放口的下游设置雨水前置塘,水经雨水前置塘静置净化后排入水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路下穿平板桥与锥坡基础结合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平板桥第一跨下开挖土方至设计底标高后进行夯实回填并打基础时,先将素土碾压夯实,然后回填砂夹石,然后打混凝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路下穿平板桥与锥坡基础结合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园路从下往上依次为夯实素土层、天然级配碎石层、沥青结合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塑胶面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雪龙王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一冶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