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酚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411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芝麻酚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该药物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群体感应调控的毒力因子的合成、抑制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抗感染目的。本申请还公开了芝麻酚联合粘菌素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本申请首次发现芝麻酚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作用,并且在有效剂量下不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本申请还首次发现芝麻酚与粘菌素联合用药能有效达到协同增效,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预示着其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芝麻酚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特别涉及芝麻酚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通常采用抗生素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引起的感染。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使得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性,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越来越低,这就使得抗生素失去了其原有的药效。当前,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远落后于细菌耐药的速度。因此,发现新的作用靶点,是应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重要手段。群体感应(QS)系统的发现使得抵御细菌耐药成为可能,群体感应抑制剂(QSIs)能在不杀菌前提下,通过屏蔽细菌之间的交流,降低了细菌的毒力和耐药性。再与抗生素协同用药,可以起到杀灭细菌、恢复抗生素药敏性的效果。芝麻酚(CAS登记号:533-31-3)广泛存在于芝麻籽粒、芝麻油和芝麻粕中,其结构如下:芝麻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功效。但至今尚未见有关芝麻酚抗感染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了芝麻酚的全新应用,即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技术方案:本申请公开了芝麻酚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进一步的,所述药物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而达到抗感染目的。更进一步的,所述药物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从而抑制生物被膜。更进一步的,所述药物能够抑制群体感应调控的毒力因子的合成,能够抑制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表达。优选的,所述芝麻酚浓度为100-200μg/mL。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括芝麻酚和粘菌素。本申请还公开了所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芝麻酚浓度为100-200μg/mL,所述粘菌素浓度为2μg/mL。本申请还公开了芝麻酚联合粘菌素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本申请通过将芝麻酚联合粘菌素,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可以显著提高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效果。有益效果: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首次发现芝麻酚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作用,并且在有效剂量下不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本申请还首次发现芝麻酚与粘菌素联合用药能有效达到协同增效,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预示着其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芝麻酚对群体感应调控的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图2是芝麻酚抑制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图3是芝麻酚联合粘菌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出详细说明。实施例1对群体感应调控的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药物:芝麻酚是从芝麻油中分离提取获得,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芝麻酚可直接购买于上海源叶生物有限公司。菌株:铜绿假单胞菌PAO1从Biofeng公司购买。绿脓菌素含量的测定:挑取铜绿假单胞菌PAO1单菌落到LB培养基中,37℃、180rpm培养17h。取培养好的菌液100μL接种到100mL新鲜的PDB培养基(蛋白胨20g,氯化镁1.4g,硫酸钾10g,甘油10g,水1000mL,pH7.4),同时加入终浓度为50、100和200μg/mL的芝麻酚,以DMSO为阴性对照,以100μg/mL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为阳性对照。37℃、180rpm培养17h。培养液于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酶标仪测定OD695。试验结果:由图1A可知,与DMSO和白藜芦醇对照组比较,50、100和200μg/mL的芝麻酚能显著抑制绿脓菌素的产生,并且随着芝麻酚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活性增加。蛋白酶活性的测定:挑取铜绿假单胞菌PAO1单菌落接种到LB培养基中,37℃、180rpm培养17h。取培养好的菌液30μL接种到30mL新鲜的LB培养基中,同时加入终浓度为50、100和200μg/mL的芝麻酚,以DMSO为阴性对照,以100μg/mL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为阳性对照。37℃、180rpm培养17h。培养液于12000rpm离心10min。取100mg偶氮酪蛋白溶于5mL浓度为50mM的Tris/HCl,备用。取250μL该溶液加入到150μL菌液上清液中,混匀后于4℃静置4h,然后加入1.2mL浓度为10%的三氯乙酸终止反应。混匀后于4℃静置15min,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加入1.4mL浓度为1M的NaOH,混匀后用酶标仪测定OD440。试验结果:由图1B可知,与DMSO和白藜芦醇对照组比较,50、100和200μg/mL的芝麻酚能显著抑制蛋白酶活性,并且随着芝麻酚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活性增加。实施例2抑制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接种铜绿假单胞菌PAO1单菌落至LB培养基中,37℃、180rpm培养17h。菌液以0.1%的比例加入到新鲜的LB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00μg/mL的芝麻酚,以DMSO为阴性对照,37℃、180rpm培养17h。收集菌体,无菌PBS洗3遍,冻存后送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转录组测序,以NC_002516.2为参考基因组。试验结果:由图2可知100μg/mL的芝麻酚处理后,群体感应相关基因pqsR、pqsA、pqsB、pqsC、pqsD、pqsE、pqsH均显著下降。实施例3生物被膜抑制试验:取活化过夜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液以0.1%接种到新鲜的TSB培养基中,分别加入2μg/mL的粘菌素、100μg/mL的芝麻酚,2μg/mL的粘菌素+100μg/mL的芝麻酚、200μg/mL的芝麻酚、2μg/mL的粘菌素+200μg/mL的芝麻酚,以DMSO为阴性对照,将各处理组分别转接到96孔板中,37℃静置培养24h。PBS洗去浮游的细菌,加入200μL甲醇固定15min,60℃烘箱烘干。加入100μL0.05%的结晶紫溶液染色15min,去掉多余的结晶紫,蒸馏水洗3遍,60℃烘箱烘干。加入200μL无水乙醇溶解,吸取120μL洗脱液,酶标仪测定OD570。芝麻酚单独用药以及与粘菌素联合用药对被膜中的活菌含量采用平板涂布的方法进行菌落计数。试验结果:由图3A可知,与DMSO对照组比较,100和200μg/mL的芝麻酚能显著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而且粘菌素与芝麻酚联合用药后,能显著增强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菌落计数(图3B)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芝麻酚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n

【技术特征摘要】
1.芝麻酚在制备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中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而达到抗感染目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从而抑制生物被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能够抑制群体感应调控的毒力因子的合成,能够抑制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表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芝麻酚浓度为100-200μg/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伟王颖唐皓哲姬鹏程王昌耀杨雨洁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