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春盈专利>正文

一种公交车下车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402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公交车下车安全防护装置公开了一种通过多组铰接结构,在外开时能够进行弹性缓冲,避免外开时对外侧人员造成伤害的防护装置。通过多组铰接结构,在使用外开时能够进行弹性缓冲,从而避免外开时对外侧人员造成伤害。其特征在于两个驱动电机分别置于固定顶板的两端上,连接轴的一端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多个一号防护板的一端等距置于连接轴上,二号防护板的一端和一号防护板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三号防护板的一端和二号防护板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所述铰接轴上套置有扭转弹簧,所述二号防护板的宽度小于一号防护板的宽度,所述三号防护板的宽度小于二号防护板的宽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车下车安全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一种公交车下车安全防护装置涉及一种公交车乘客下车时,对行人和乘客进行警示防护的装置,属于市政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多组铰接结构,在外开时能够进行弹性缓冲,避免外开时对外侧人员造成伤害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交车在到站停靠时,其会停入公交站台处,而由于公交车站台一般位于道路两旁甚至是分布在非机动车道上,公交站台附近有非机动车骑行人员,而当乘客从车上后门下车时,因为公交车体积庞大同时现有的公交车后门一般为折叠内收双开门结构,其在开启时较为隐蔽,外侧骑行人员很难捕捉到公交车上乘客的下车动作,从而容易产生非机动车与下车乘客之间的相撞,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人员的伤亡。
[0003]公告号CN203093880U公开了一种公交车下车提醒器,包括杠杆机构、弹簧、开关和警示盒;公交车门轴上固定软索,软索拉动杠杆机构,杠杆机构驱动警示盒转动,拉伸弹簧一端固定在警示盒上,另一端固定在公交车上;开关固定在公交车上,开关用于控制警示盒内电路接通和断开,该装置在工作时,其警示盒会伸出门外,由于警示盒其伸出结构为刚性结构,容易对附近人员造成碰撞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技术一种公交车下车安全防护装置提供了一种通过多组铰接结构,在外开时能够进行弹性缓冲,避免外开时对外侧人员造成伤害的防护装置。通过多组铰接结构,在使用外开时能够进行弹性缓冲,从而避免外开时对外侧人员造成伤害。
[0005]本技术一种公交车下车安全防护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公交车下车安全防护装置由固定顶板、驱动电机、一号防护板、二号防护板、三号防护板、警示条码、太阳能板、连接轴、固定座、闪烁灯、控制箱和透明板组成,两个驱动电机分别置于固定顶板的两端上,连接轴的一端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多个一号防护板的一端等距置于连接轴上,二号防护板的一端和一号防护板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三号防护板的一端和二号防护板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所述铰接轴上套置有扭转弹簧,所述二号防护板的宽度小于一号防护板的宽度,所述三号防护板的宽度小于二号防护板的宽度,所述三号防护板中部为透明板,所述二号防护板中部为透明板,所述一号防护板中部为透明板,两个警示条码分别置于透明板的两侧上,多个太阳能板等距置于透明板上,多个固定座置于连接轴上,所述固定座和一号防护板相错开,多个闪烁灯置于固定顶板上,控制箱置于固定顶板上,蓄电池置于控制箱内,所述控制箱内置有信号接收器、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数据传输线和信号接收器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数据传输线和控制器相连接,所述闪烁灯通过数据传输线和控制器相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电源线和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电源线和闪烁灯相连接,逆变器置于控制箱内,变压转换器置于控制箱内,所述蓄电池和变压转换器通过信号线相连接,所述逆变器通过信号
线和变压转换器相连接,所述逆变器通过信号线和太阳能板连接。
[0006]有益效果。
[0007]一、通过多组铰接结构,在使用外开时能够进行弹性缓冲,从而避免外开时对外侧人员造成伤害。
[0008]二、能够对下车乘客进行预示,避免发生相撞事故。
[0009]三、能够利用太阳能减少电源消耗。
附图说明
[0010]图1本技术一种公交车下车安全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11]图2本技术一种公交车下车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本技术一种公交车下车安全防护装置工作时的立体结构图。
[0013]附图中
[0014]其中为:固定顶板1,驱动电机2,一号防护板3,二号防护板4,三号防护板5,警示条码6,太阳能板7,连接轴8,固定座9,闪烁灯10,控制箱11,公交车体12,透明板13。
[0015]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技术一种公交车下车安全防护装置是这样实现的,由固定顶板1、驱动电机2、一号防护板3、二号防护板4、三号防护板5、警示条码6、太阳能板7、连接轴8、固定座9、闪烁灯10、控制箱11和透明板13组成,两个驱动电机2分别置于固定顶板1的两端上,连接轴8的一端和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连接轴8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多个一号防护板3的一端等距置于连接轴8上,二号防护板4的一端和一号防护板3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三号防护板5的一端和二号防护板4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所述铰接轴上套置有扭转弹簧,所述二号防护板4的宽度小于一号防护板3的宽度,所述三号防护板5的宽度小于二号防护板4的宽度,所述三号防护板5中部为透明板13,所述二号防护板4中部为透明板13,所述一号防护板3中部为透明板13,两个警示条码6分别置于透明板13的两侧上,多个太阳能板7等距置于透明板13上,多个固定座9置于连接轴8上,所述固定座9和一号防护板3相错开,多个闪烁灯10置于固定顶板1上,控制箱11置于固定顶板1上,蓄电池置于控制箱11内,所述控制箱11内置有信号接收器、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数据传输线和信号接收器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通过数据传输线和控制器相连接,所述闪烁灯10通过数据传输线和控制器相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电源线和驱动电机2相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电源线和闪烁灯10相连接,逆变器置于控制箱11内,变压转换器置于控制箱11内,所述蓄电池和变压转换器通过信号线相连接,所述逆变器通过信号线和变压转换器相连接,所述逆变器通过信号线和太阳能板7连接。
[0017]使用时,首先将装置通过固定座9和螺栓固定安装在公交车外壁上,将固定顶板1固定安装在后门门顶上,初始状态下三号防护板5、二号防护板4、一号防护板3紧贴公交车外壁上,信号接收器和司机室的信号发射器进行信号传输,当乘客下车时,司机控制后车门开启,信号接收器接收到开门指令,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2启动,电机轴转动带动连接轴8转动,连接轴8转动带动一号防护板3转动,一号防护板3转动带动二号防护板4转动,二号防护板4转动带动三号防护板5转动,进而使得三号防护板5、二号防护板4、一号防护板3和公交车外壁相垂直,对下车乘客进行预示,同时闪烁灯10闪烁,对行人进行警示,避免发
生相撞事故,三号防护板5、二号防护板4、一号防护板3之间为为铰接结构,能够进行弹性缓冲,避免外开时对外侧人员造成伤害;
[0018]太阳能板7对太阳能进行存储,逆变器将太阳能板7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再经过变压转换器变成直流电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耗电小;
[0019]所述二号防护板4的宽度小于一号防护板3的宽度,所述三号防护板5的宽度小于二号防护板4的宽度的设计,避免整体重量过大影响防护效果;
[0020]所述三号防护板5中部为透明板13,所述二号防护板4中部为透明板13,所述一号防护板3中部为透明板13的设计,避免遮挡路人视线产生安全隐患;
[0021]两个警示条码6分别置于透明板13的两侧上的设计,醒目,对路人的警示效果好;...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车下车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是:由固定顶板、驱动电机、一号防护板、二号防护板、三号防护板、警示条码、太阳能板、连接轴、固定座、闪烁灯、控制箱和透明板组成,两个驱动电机分别置于固定顶板的两端上,连接轴的一端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多个一号防护板的一端等距置于连接轴上,二号防护板的一端和一号防护板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三号防护板的一端和二号防护板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相铰接,所述铰接轴上套置有扭转弹簧,两个警示条码分别置于透明板的两侧上,多个太阳能板等距置于透明板上,多个固定座置于连接轴上,多个闪烁灯置于固定顶板上,控制箱置于固定顶板上,蓄电池置于控制箱内,所述控制箱内置有信号接收器、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数据传输线和信号接收器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数据传输线和控制器相连接,所述闪烁灯通过数据传输线和控制器相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电源线和驱动电机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B六零J五零四
申请(专利权)人:王春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